讓“公務員熱”回歸理性
公務員職業在我國是一個熱門行業,從這幾年的公務員報名情況來看,雖有一些冷門職位無人問津,但是,總體來講,公務員熱還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特別是基層,年輕人的第一選擇往往都是進入公務員隊伍,認為公務員隊伍有保障、有權力、有尊嚴,還可以為“家里人辦點實事”;如果他們擠不進公務員隊伍,也會通過各種關系擠進與公務員體系并行的國有企業或者各種事業單位。這是公務員熱的典型表現。
因此,首先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讓“公務員熱”回歸理性,我認為,這種現象背后的根源是政府權力的不規范運用,甚至濫用。長期以來,讓群眾感受到的是“有人在政府當差就有底氣,不怕被人欺負!彼,才會造成在基層通過各種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渠道擠進公務員隊伍的現象。而要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措施,是從根源上將政府的公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讓制度管權,讓權力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此外,中央政府在力推的“簡政放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制度安排,通過政府放權,讓民營企業、社會組織、社會公眾獲得更多的自主權,政府減少一些審批權和處罰權,從而讓市場和社會活起來。那么,當市場和社會有了力量,群眾就會從中感受到,在市場上做一些生意,在社會中從事一些服務行業,也能讓自己過上好的生活,更能活得有尊嚴,也再不需要向行政部門“低頭彎腰”。相信到那時會有更多的年輕人選擇自主創業這條路,不再需要費盡力氣地擠公務員的這座獨木橋。
此外,公務員在基層的結構和配置也需要進一步細化和完善。按照《公務員》法來說,我國公務員共分為3類,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然而,事實上對基層公務員隊伍來說,綜合管理類公務員比例占較大數量,而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行法類的公務員占比較低。這就會造成公務員隊伍在基層的不斷龐大,而這種龐大表現在人員和經費等種種方面。
所以,有了這樣龐大的公務員隊伍,到了基層時你還會發現經常有人說起,基層公務員人員編制不夠,經費緊張,以及沒有精力做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其中最終的根本原因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