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改革曾是“深水區”改革難推進的典型代表。所以公車改革的示范意義,不僅在于遏制公車浪費和腐敗本身,而且是在為更多深水區的改革破題、積累經驗。
近天,中辦、國辦下發《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公車改革將全面啟動。本次公車改革的要點主要包括:取消一般公務用車、普通公務出行將由公務人員自行選擇社會化的方式以及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等。
公車改革是毋庸置疑的“老大難”問題,輿論呼吁了很多年,有地方也陸續有試點,但效果難言樂觀。值得欣慰的是,這次公車改革全面啟動,方案內容契合社會預期,而公車改革啟動本身也再次釋放了強烈的改革信號。全面深化改革已經開始在這些“老大難”的問題上取得實質性突破,敢于“啃硬骨頭”,不再讓一些改革議程懸而不決。
此次公車改革方案可圈可點之處頗多,比如,明確要求取消副部級以下領導干部用車和一般公務用車;提出非常清晰的補貼標準:司局級每人每月1300元、處級每人每月800元、科級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同時還給定了改革時間表:中央和國家機關力爭底前完成,地方黨政機關在底前完成。
總體來看,方案和此前輿論的諸多呼吁契合度較高,對前些年一些地方試點出現的問題,給予了制度性的解決。比如此前溫州車改,正處級干部每月3100元的高額補貼,引起很多非議。事實上,這樣的標準也超出正常公務用車的花銷,F在最高1300元的補貼,是在可接受的范疇內。鑒于各地經濟狀況不等,制度也留下了彈性浮動的空間。這才是公車補貼的本義,而不是異化為一種福利。
當然,過去的那些試點地區,之所以要把車補維持在高標準,從本意來說未必是為了自利,而是化解改革阻力的一種無奈。公車改革多年成為這樣一個“硬骨頭”,就是因為既得利益群體太龐大。“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公車改革也就在討價還價、時進時退中徘徊不前,成了民眾關注度最高的“欠改革”領域。
改革早已進入“深水區”,很多問題“議而難決、決而難行、行而難破”,公車改革無疑曾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但這些領域沒有根本性突破,改革就無法全面推進。從這個層面說,公車改革的示范意義,不僅在于遏制公車浪費和腐敗本身,而且是在為更多“深水區”的改革破題、積累經驗。
“從群眾最期盼領域改起”,“從社會各界能夠達成共識的環節改起”,這是本屆政府對于改革的態度。全力推進公車改革,正是這一態度的明確體現。
對目前的公車改革方案,輿論認可度較高,但同時也不無擔憂,“取消副部級以下領導干部用車”能否不折不扣推進,“縣市區鄉鎮(正職)主要負責人可視情況保留用車”會不會被濫用?方案只是指出了正確方向,只有行動才能化解所有疑慮。期待這一輪的公車改革,能夠順利推進落實,盡快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同時,亦為其他領域的改革吹響“沖鋒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