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員工激勵的有效性
員工激勵是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許多管理者都希望在公司中實施有效的激勵政策,來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整個公司的效率。從公司的角度來看,激勵也是一種投資,投資的回報便是工作效率的提高,如果投資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那么這種投資就是失敗的。實施激勵并不難,但如何實施有效的激勵,讓激勵這種投資獲得高額的回報,則是需要我們認真研究的問題。
1、了解員工的需求
要提高激勵政策的有效性,就要使激勵政策能夠滿足員工的需求。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了解員工的需求。在需求理論中,最著名的要數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共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另外,從人的日常生活這個角度出發,將人的需求可以分為三個方面:生活需要(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工作需要(包括學習和創造)及休息需要(包括娛樂和消遣)。
我們可以從上述兩個需求角度來分析員工的需求。從縱向上看,不同層次的員工(知識層次,薪酬層次等)處于不同的需求狀態,如對于薪酬較低的員工,則要側重滿足他們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即提高他們的生存水平);對薪酬較高的員工,更需滿足他們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從橫向看,對于同等層次的員工,由于他們的個性和生活環境不同,他們的需求側重也有不同,如有些員工很看重物質待遇(生活需求強烈),有些員工則喜歡娛樂和消遣(側重休息需求),還有些員工以鉆研某項技術為樂(工作需求強烈)。
員工的需求是復雜和多樣的,了解了員工的這些需求,就為制定有效的激勵政策提供了基礎。
2、激勵來自于內因
激勵不是外界刺激,而是員工對外界刺激的反映。西方行為科學家對個體行為的研究有一個基本的理論,叫做“激勵理論”。“激勵理論”把行為的發生過程總結成如下的模式:需要——心理緊張——動機——行為——目的——需求滿足/消除緊張——新的需要。這個模式說明了行為發生的全部過程。一個人產生某種行為的根源是某種需要。根據心理解剖學的研究,當某種需要對人的大腦產生刺激,大腦在接受這種刺激的時候,便產生一系列活動。
“激勵理論”可以簡單地概括為:需要引起動機,動機決定行為。員工的需要使員工產生了動機,行為是動機的表現和結果。也就是說,是否對員工產生了激勵,取決于激勵政策是否能滿足員工的需要,所以說,激勵來自于員工的需求,也就是內因。
3、制定有效的激勵政策
在制定激勵政策之前,要對員工的所有需求做認真地調查,并制定一份詳細的清單。然后將公司可以滿足和不能滿足的部分分開,劃掉那些不能滿足的部分。對可以滿足的那部分進行認真研究,找出滿足的途徑,并將這些途徑流程化(可操作化),同時計算出公司需為此付出的成本。根據成本的高低不同,將各類需求進行等級劃分,成本越高的需求,等級越高。
上述工作完成后,我們的激勵政策就有了雛形。下面,我們要制定“游戲規則”,即:得到某個激勵等級的員工需要滿足什么樣的條件。另外,我們在每個激勵等級上,都要設計幾種不同的選項,員工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需要選擇其中的一種。比如說,在某個激勵等級上,有技術培訓,公費旅游,休帶薪假期等多個選項。員工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其中一種。
激勵政策本身也有一個完善的過程。這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了解員工的需求,及時將基層員工新的需求反映在政策中,這樣才能使政策能夠保持持續的有效性。
銷售員工手冊和規章制度模
時間:2023-09-14 11:0:57房地產企業員工手冊范本
時間:2023-09-13 17:0:16建筑企業員工管理手冊范本
時間:2023-09-15 01:0:59公司辦公室績效考核管理辦法
時間:2023-09-19 17: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