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事業單位及其編制內的工作人員都將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攫B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
務院14日發布的《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指出,從10月1日起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由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單位繳納工資總額20%,個人繳納工資總額的8%。養老保險金個人賬戶儲存額不得提前支取,免征利息稅。
這標志存在了近20年的養老金“雙軌制”的終結,近4000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和企業職工一樣繳納養老金。
個人按工資8%繳納費用
退休前死亡養老保險賬戶可依法繼承
《決定》指出,按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事業單位及其編制內的工作人員都將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
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單位繳費)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個人繳費)的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由單位代扣。按本人繳費工資8%的數額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個人工資超過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不計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低于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個人繳費工資基數。
這意味著,并軌后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與企業職工的養老繳費和發放基本一致。體制內人員的養老保險將轉變為單位和個人繳費、財政承擔養老保險基金的兜底責任的多渠道籌資,形成單位、個人、政府共擔的新機制。
根據《決定》,按本人繳費工資8%的數額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個人賬戶儲存額只用于工作人員養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國家統一公布的記賬利率計算利息,免征利息稅。參保人員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依法繼承。
單位職工須繳職業年金
此次國務院明確養老金“并軌”在全國范圍同步實施,機關與事業單位同步改革,這意味著全國所有按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事業單位及其編制內的工作人員,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體制內人員”,總數近4000萬的龐大群體都將啟動改革。
長期以來,這部分人及其單位不繳納養老保險,退休后養老吃的是“財政飯”。而改革將改變這一局面:今后這些人群將參照企業等城鎮從業人員繳納養老金,并將發放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卡,從單位養老轉向社會化養老。
改革后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新的基本養老金待遇分為兩部分:一是基礎養老金,二是個人賬戶養老金。為確保改革順利推進,國務院改革決定還明確,機關事業單位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應當為其工作人員建立職業年金,此舉將保障改革人群的新養老金水平不低于現有水平。
根據改革決定,基本養老保險方面,單位按工資總額的20%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8%繳費,本人繳費工資高于當地職工平均工資3倍的部分不納入繳費基數,低于平均工資60%的以60%為基數繳費,即“300%封頂、60%托底”。
比如,公務員小明除去津貼、補貼等,每個月繳費工資是5000元,改革前單位和個人都不用繳費,小明退休后照樣有養老金。改革后,小明每月要繳納養老保險400元。
職業年金方面,單位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這樣,小明又要繳200元,加上基本養老保險的400元,一共繳600元,這筆錢是從小明的月收入中扣除的,將進入小明的養老金個人賬戶。連同單位繳費部分,退休后按月發放。
如此一來,并軌后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與企業職工的養老繳費和發放都基本一致,“體制內人員”以前的完全吃財政飯,變為單位和個人繳費、財政承擔養老保險基金的兜底責任的多渠道籌資,形成單位、個人、政府共擔的新機制。
老中新三類人區別對待
近4000萬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后怎么領取養老金呢?在昨日公布的決定中,對此三種情況分別予以明晰,而其原則為“老人老辦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過渡”。
——“老人”是指改革前已退休的人員,他們原待遇維持不變,并參加今后的待遇調整。
——“新人”是指改革后新參加工作的人員,他們將來退休時,基本養老金為基礎養老金與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之和。這與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本一致。
——“中人”是指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員。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關負責人說,“逐步過渡”政策主要是兩條:
一是他們在改革前的沒有實行個人繳費的工作年限確定為“視同繳費年限”,將來退休時在發給基本養老金的同時,再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等因素發給過渡性養老金。
二是設定一定期限的過渡期,在過渡期內實行養老待遇的新老計發辦法對比,“保低限高”,這樣,基本可以保證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特別要指出的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待遇調整不再與同職級在職職工增長工資直接掛鉤,而是與企業退休人員以及城鄉老年居民基本養老待遇調整統籌考慮。”這位負責人說。
此外,這項改革確定職業年金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同步建立,這有利于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優化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待遇結構,力爭保持待遇水平總體不降低。
養老金不再按級別發放
一直以來,一些機關和事業單位往往存在退休前突擊提升職級、職稱的情況。隨著改革推進,這種情況可能有所改變。
此前,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按照職工退休最后一個月工資一起發,并隨著機關事業單位工資調整進行調整,這是造成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待遇差距較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在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后,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將建立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這意味著,待遇水平與繳費相關聯,不再與職級掛鉤。
因此,可以預見如果繳費年限長,一些工作人員領取的養老金可能比上司的養老金還要多。
■追問
養老并軌改革方案落地專家詳解四大問題
養老待遇會降低嗎?
《國務院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14日公布,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繳納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納20%,個人繳納8%,這一比例與企業職工一致。面對這一消息,“養老金待遇會不會下降”成為機關事業人員普遍擔心的問題。
官方給這些人吃了一顆“定心丸”。根據決定,對改革前已退休人員,保持現有待遇并參加今后的待遇調整;對改革后參加工作的人員,通過建立新機制,實現待遇的合理銜接;對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員,通過實行過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
決定還要求,機關事業單位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應當為其工作人員建立職業年金。單位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對記者表示,根據新規,“老人”(已退休人員)繼續按照國家規定的原待遇標準發放基本養老金,其退休待遇不會降低;“中人”(目前在職人員)和“新人”(以后新入職人員)雖然基本養老金水平會出現下降,但由于“中人”會根據視同繳費年限發過渡性養老金,職業年金(一種補充養老金)的建立也一定程度彌補“新人”基本養老金的損失,所以,總體來看,機關事業人員的養老待遇將保持穩定,不會出現大幅縮水。
工資水平會上漲嗎?
雖然養老金待遇總體上不會大降,但對于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來講,由于個人要承擔占工資8%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占工資4%的職業年金,其工資收入勢必將會減少,因此,漲工資成為了公務員群體的普遍訴求。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公務員就對記者表示,“讓公務員繳納養老保險可以,但我們的工資這么低,能給我們先漲工資嗎?”
李實認為,過去公務員不用交任何費用就能拿到很高的退休金,現在一下子要支付工資的12%,這對于很多工資只有2000元的基層公務員來說承擔起來比較吃力,從這個角度來說,國家可能會通過提高工資的辦法來加以補償。
“畢竟公務員工資很長時間沒有調整了,可以正好利用調整養老金這個機會來調整工資,所以,給公務員漲工資這個可能性非常大!崩顚嵳f。值得注意的是,官方此前已經確定“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完善工資制度同步”的思路,在外界看來,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也將很快推出。
“待遇差”會縮小嗎?
在養老金并軌前,由于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不用繳養老保險,但退休后的養老金標準卻遠遠高于企業退休人員,因此,“待遇差”問題一直備受詬病。
有統計顯示,中國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金替代率(養老金占退休前工資收入比例)超過80%,個別甚至達到100%。而目前企業職工養老金替代率則在50%以下。那么,在養老金并軌后,企事業單位職工之間的養老金待遇差距會縮小嗎?
李實表示,隨著改革的實施,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的養老金替代率必將逐步拉近,但二者差別過大,立即趨同并不可能。此外,兩者之間養老金待遇的差距縮小不在于降低公務員養老金,而在于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要通過“提低”的辦法來縮小差距。
李實認為,決定提出“根據職工工資增長和物價變動等情況,統籌安排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調整”,當前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每年漲幅差不多在10%左右,公務員可適當降低漲幅,這樣增幅一大一小,過幾年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會變小。
并軌的錢從哪里來?
養老金并軌后,最大難題就是從哪里“找錢”的問題。據統計,中國在職公務員數量約為700多萬,126萬個各類事業單位在職人員3000多萬。按照新規,單位要繳納20%基本養老保險和8%的職業年金,這是一筆龐大的支出,在當前各地財政收入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錢從哪里來?
李實認為,養老金并軌是否造成財政壓力增加,這取決于個人賬戶做實還是做空問題。如果做實,意味著要政府要支出兩部分,一部分要為在職職工繳納養老金,一部分要為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財政壓力當然非常大。
李實指出,但是從國際經驗來看,個人賬戶做實不是一個好辦法,目前很多國家采取空賬運行的辦法,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賬戶,但是在崗職工的錢用來支付給退休人員,這對于財政來說,并沒有額外增加過多負擔。
“當然,政府應積極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社會保障資金投入。此外,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隊伍太龐大,有必要精簡機構,縮減人員,從而減少財政支出,緩解財政壓力!崩顚嵳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