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以下是本網站小編整理的關于漢中地震帶發布的一些信息以及漢中歷史上上的地震記錄相關知識。
(一)明隆慶二年三月初五(1568),漢中地震(北緯33.1°,東經107.0°),震級5級,震中烈度6度,之后數日曾發生余震,致漢中城西城垛頭坍塌。
(二)明天啟四年九月二十日(1624),洋縣磨子橋地震(北緯33.1°,東經107.3°),5.5級,震中烈度7度,致城垣民居傾圮。
(三)明崇禎八年九月十六(1635),洋縣磨子橋地震(北緯33.1°,東經107.3°),5.5級,震中烈度7度,余震持續數日,房墻倒損,百姓恐慌。
(四)明崇禎九年(1636),漢中地震(北緯33.1°,東經107.0°),5.5級,震中烈度7度,余震持續數日,垣屋盡傾,傷人甚多。
(五)清順治十年夏(1653),略陽地震(北緯33.3°,東經106.2°),5級,震中烈度6度。(略陽)城垣傾圮四十丈,定遠廳(今鎮巴)有感。
(六)清道光三年七月(1823),定遠廳地震(北緯32.6°,東經108.0°),5級,震中烈度6度,拴馬嶺西坡房多傾圮。
(七)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略陽地震(北緯33.3°,東經106.1°),5.5級,震中烈度7度,馬蹄灣房屋崩塌甚多。
從公元143年至1983年的1841年中,鄰區地震影響漢中境內的達16次之多。這16次地震中,對漢中境內破壞性較大的有5次,它們分別是:
(一)東漢漢安二年九月(143),甘肅甘谷地震(北緯34.7°,東經105.3°),7級,震中烈度9度,波及略陽諸縣。
(二)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7年1月23日),陜西華縣發生大地震,震級8級。據載,這次地震,致關中死83萬人,“其不知名未經報者,復不可數計”。這次地震波及到漢中境內,《漢南郡志》和《城固縣志》、《洋縣志》均有載。
(三)清光緒五年五月十二日(1879年7月1日),甘肅武都(北緯33.2°,東經104.7°)發生大地震,震級8級。這次大地震波及到漢中境內諸縣。據載,“寧羌歪房、塌墻、落瓦”;“略陽山崩地裂,民夜多露宿”;“西鄉鐘樓作響,池萍濺地丈許”;“定遠民屋塵埃飛落,門窗撼有聲,池水簸蕩”。
(四)民國九年十一月七日(1920年12月16日),寧夏海源(北緯36.5°,東經105.7°)發生大地震。據顧功敘所著《中國地震目錄》載,這次地震震級為8.5級,給漢中境內造成極嚴重的損失。漢中城房屋搖擺,古屋牌坊倒塌甚多,池水激蕩而溢出堤外,盆水播出,舊房瓦片震落,門窗土坑搖動。
(五)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地震(北緯32.7°,東經104.1°),震級為7.2級,波及漢中境內。全區倒房292間,倒圈舍200余間,造成危房5000余間。全區傷亡數十人。
自四川松潘地震后,時隔30余年,漢中又遭遇四川汶川地震波及所造成的災害。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7.8級地震,我市11個縣區普遍有強烈震感,波及烈度5至6度,有少量人員傷亡,給全市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
陜西在汾渭地震帶上。汾渭地震帶北起河北宣化-懷安盆地、懷來-延慶盆地,向南經陽原盆地、蔚縣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靈丘盆地、太原盆地、臨汾盆地、運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我國東部又一個強烈地震活動帶。1303年山西洪洞8.0級地震、1556年陜西華縣8.0級地震都發生在這個帶上。1998年1月張北6.2級地震也在這個帶的附近。有記載以來,本地震帶內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級地震7次;8級以上地震2次。
1556年1月23日夜,中國陜西省南部秦嶺以北的渭河流域發生的一次巨大地震。是中國人口稠密地區影響廣泛和損失慘重的著名歷史地震之一,估計震級為8級。據史書記載,以陜西渭南、華縣、華陰和山西永濟四縣的震災最重,故稱為華縣地震。101個縣遭受了地震的破壞,分布于陜、甘、寧、晉、豫5省約28萬平方公里。地震有感范圍為5省227個縣。震中區為西安市以東的渭南、華縣、華陰、潼關、朝邑至山西省永濟縣等,約2700平方公里。陜西、山西、河南三省97州遭受破壞。這次地震人員傷亡慘重,死亡人數83萬以上;震災損失極其嚴重。民房、官署、廟宇、書院蕩為廢墟;較堅固的高大建筑物城樓、寶塔、宮殿全部倒塌。
高考后表白成功率高嗎 表白
時間:2024-02-12 09:0:13帶有寓意的高考食譜 有好兆
時間:2024-01-12 09:0:55預退檔持續時間有多久 還有
時間:2023-12-21 09:0:56高考后搬家了錄取通知書怎
時間:2023-12-21 0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