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10月29日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要求“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這為我國在“十三五規劃期間”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依法治國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指明了方向。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二五規劃期間”,在黨中央正確領導下,我國有效應對國內外環境的復雜變化和風險挑戰,奮力開創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經濟社會發展又上了一個大臺階。但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到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經濟政策產生負作用的消化期同時出現、互相疊加的新階段,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準確把握國際國內發展大勢,認為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要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繼續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要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更好凝聚發展共識、平衡利益關系。同時,要運用法治規范發展行為。
法治具有普遍性、國家意志性、相對穩定性和可預期性等特點,與科學發展有內在聯系。法治不僅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保障。在“十三五期間”,無論是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還是推動其他領域的發展,都應更多用法治眼光審視發展問題、用法治思維謀劃發展思路、用法治方式破解發展難題,并建立健全適應科學發展要求的法律法規。
運用法治方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就是要在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中,努力做到依法依規,通過法治方式來提高發展質量;要根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各項基本要求,確保行政執法機關和司法部門通過對法律統一、正確、有效的實施,為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法治保障;落實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激發經濟社會發展內生動力,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就是要應對國際形勢的新變化,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更高水平市場經濟體制,加快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的現代市場體系,營造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運用法治方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就是要根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各項目標要求,通過健全和完善立法,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依法引領、規范、保障、推動經濟社會建設向著實現“十三五規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順利邁進。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一方面,要旗幟鮮明地支持、鼓勵政府切實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地區差異性和特點,綜合考慮經濟增長速度、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產能過剩、科技創新、安全生產、新增債務、勞動就業、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人民健康狀況等指標及權重,防止和糾正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偏向。另一方面,要求各級黨政機關克服“發展要上、法律要讓”、輕視法治、無視法治、漠視法治,乃至違反法治的現象,糾正法治不彰、公信力不高以及浮夸、欺騙、造假等做法。要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謀發展、調結構、惠民生。
【篇二】
十八屆五中全會的最大亮點之一就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的確立!拔鍌發展”作為新的發展觀,再次闡明了為什么發展、發展什么和怎樣發展的問題,開啟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構成了中國發展戰略的新圖景,充分體現了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新思維。
新發展理念包含新的戰略愿景。發展戰略首先是發展的戰略愿景,就是要回答為什么發展的問題!拔鍌發展”中的共享發展,闡明了新常態下中國發展新的戰略愿景。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舉世矚目;仡櫄v史,中國發展的戰略愿景清晰可見。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發展的急迫問題是發展生產和提高生活,解決溫飽問題便成為當時的目標愿景。30多年來,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解決溫飽問題”到“建設小康社會”,再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直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開啟新的篇章,標志著中國發展的持續進步。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連的共享發展,昭示了發展的根本目的,那就是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為此設計有效的制度安排。從共同富裕,到共享發展,意味著人民享受更大、更全面的幸福,意味著人的需求將在更大范圍內得到更好的滿足。在兩個一百年目標的第一步,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人民追求幸福的中國夢,也是國家繁榮昌盛的中國夢。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從振興中華,到民族復興,到實現中國夢,新發展理念給人以幸福的憧憬和期望,必將激勵億萬民眾為了共同的戰略愿景而奮斗。
新發展理念指明新的戰略使命。解決了為什么發展的問題后,需要回答發展什么的問題。新發展觀里所包含的協調發展和綠色發展理念,呈現了在新常態下發展戰略的主要任務。中國發展的戰略任務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的。本著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改革開放之初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戰略,啟動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進程。正是經濟發展的源動力,推動中國走向發展方向,也奠定了中國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堅實基礎。此乃中國發展戰略的一個里程碑。堅持發展就是硬道理,這成為中國發展的基本方略。當經濟發展到了一定階段,人口、資源、環境問題隨之顯現,中國適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成為新的戰略使命,此乃中國發展戰略的又一里程碑!拔鍌發展”包含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觀、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與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發展等一系列更具戰略性、全局性、長遠性的使命,其中的協調發展和綠色發展,集中體現了中國發展戰略的升級版。新發展理念里的協調發展,不單單指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也不單單指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而是包含全部五個文明在內的更廣意義上的協調發展。重點在于把握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關系。發展仍然是第一要務,但發展的內涵更加豐富,更加全面。不僅如此,綠色發展在新發展理念里占據特別突出地位,這順應了時代召喚,是為突破發展瓶頸做出的重大戰略選擇;這著眼于更長遠的未來,更是為建設美麗中國而譜就的戰略篇章。新的發展理念既有戰略全局的設計,又有戰略重點的安排,這無疑是中國發展戰略新的里程碑。
新發展理念意味著新的發展路徑。明確了戰略愿景和戰略使命,接下來就是選擇適宜的戰略路徑,進一步解決怎樣發展的問題。“五個發展”里的創新發展和開放發展,正是新常態下中國發展正確的路徑選擇,標志著中國發展模式的進一步成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戰略的顯著特色就是走自己的路。不斷審視本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歷程,吸取世界上其他國家發展的經驗教訓,我們走出了一條有的發展道路。發展路徑歸根結蒂就是改革開放,其中蘊含創新發展和開放發展的深厚資源。創新發展需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個方面,說明創新成為信息時代中國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其中,制度創新能夠為各方面創新提供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構建發展新體制,把各方面創新整合成為新體系。從尋求建立,到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無疑都是通過制度創新實現的。所以,創新發展的根本在于制度創新,在于國家治理創新。開放發展同樣意味著國家治理的新視野。隨著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大潮,需要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提高在全球經濟治理結構中的話語權。這是國家治理面臨的新常態之一。面對開放發展的新常態,需要在國家發展中奉行互利共贏的全方位開放戰略,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從而改善全球治理結構和國家治理環境,保證國家發展戰略愿景的達成和戰略任務的實現?梢,創新發展和開放發展是改革開放基本國策的邏輯延伸。
新的發展理念開辟了發展戰略的新境界。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五個方面,共同構成了新常態下中國發展的整體戰略體系,集中體現了新發展戰略的新思維,是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貫徹好“五個發展”的新理念,才能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預備黨員轉正決議范
時間:2024-04-23 08:0:39預備黨員轉正決議四篇
時間:2024-04-23 08:0:39最新預備黨員轉正支部會議
時間:2024-04-23 08:0:57黨支部通過預備黨員轉正決
時間:2024-04-23 08: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