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義務教育均衡實現新突破
各級政府堅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重中之重”地位不動搖,不斷探索創新、不斷加大落實,在辦學條件、教師隊伍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據各地接受實地檢查時所報數據統計,自2013年啟動督導評估認定以來,各地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投入不斷增加,新建改擴建學校約26萬所(注:含多次改擴建學校的重復統計),增加學位2725萬個,補充教師172萬人,參與交流的校長和教師243萬人次。目前,義務教育學校、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的面貌得到較大改善,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逐步擴大,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化解,人民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
1.抓政府責任落實有新作為。各級政府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努力構建政府為主、部門協同、多元參與的均衡發展推進機制。同時,以教育督導為主要抓手,努力構建督導檢查、問題整改、通報約談等多種手段組成的監督體系,強化任務落實問責制。
2.抓辦學條件改善有新面貌。各地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攻堅進程中,健全城鄉統一的投入機制,統籌各級、各渠道資金,向貧困地區、薄弱學校傾斜。各地立足學校發展需要,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全國近五年累計建設各類校舍和附屬用房面積4.5億平方米、體育運動場館3.4億平方米、實驗室功能室746萬間,新增設施器材和信息化裝備價值3257億元、圖書14.4億冊、計算機1248萬臺。各地在學校校舍建設、設備配置的基礎上,還十分注重在校園安全、美化綠化、改善生活設施方面的投入,為師生學習、生活提供更加舒適安全的環境。
3.抓鄉村教師隊伍有新優化。各地拓展多種補充培養渠道,突破體制機制障礙,不斷輸入新鮮血液,充實農村教師隊伍。全國近五年新補充教師中,音體美科學信息教師31萬人,占新補充教師總數的18%。各地重視加強教師培訓,改進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方式,不斷提升農村教師隊伍能力水平。各地開展“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健全校長教師交流機制,突破交流輪崗的制度瓶頸,讓教師資源動起來、活起來、優起來,推動師資均衡配置。各地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提高農村教師待遇,努力讓長期工作在艱苦地區的農村教師有地位、有實惠、有發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4.抓聯盟辦學資源有新共享。各級政府積極推進教育資源供給側改革,采取集團化辦學、委托管理、學區制管理、名校辦分校、結對幫扶等多樣化辦學體制,為各學校之間共享資源、以強帶弱、整體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水平搭建平臺,推進所有學校共同發展。
5.抓信息化建設有新突破。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學校信息化建設,積極探索“互聯網+教育”深度融合與創新,推動實現優質教育資源開放與共享,加快實現偏遠農村地區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創新農村偏遠地區教師智慧成長的新模式。目前,全國6萬多個教學點實現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惠及400多萬偏遠農村地區的孩子。
6.抓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有新緩解。各地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教學的思想統領,強化德育為先,創新德育模式,推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各地廣泛開展中華傳統文化、地方文化、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以特色發展促進學校內涵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各地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以強化教學常規管理為抓手,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創新教學手段,提高課堂質量,促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
7.抓特殊群體入學有新關愛。各地把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努力落實“兩為主”和探索在當地參加中高考的相關政策。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納入社會管理創新體系,統籌協調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確保每一名留守兒童都能得到特殊關愛。各地政府重視殘疾兒童教育,積極構建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為主體,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以送教上門和遠程教育為補充的特殊教育新格局。各地政府建立并完善貧困學生資助政策,健全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學生資助體系,基本實現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
8.抓消除大班額有新進展。各地結合城鎮化進程、學齡人口變動趨勢、計生政策調整等因素,科學測算解決大班額問題需要增加的學位數、班數、學校數、教職工數以及建設用地、資金投入等,編制專項規劃和工作方案。地方各級政府落實經費投入主體責任,充分挖掘教育用地資源,統籌義務教育學校建設項目,按照國家規定班額標準,新建和改擴建校園校舍,重點解決城鎮大班額問題,加快消除現有大班額;通過合理劃定招生范圍、試行學區制管理、規范入學手續、實行陽光招生、完善學籍管理等舉措,全面推行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限制班額超標學校招生人數,合理分流學生。經過努力,義務教育大班額現象較上一年明顯緩解。
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呈下
時間:2024-04-24 01:0:25最高法:依法懲治未成年人
時間:2024-04-24 01:0:53最高法:小學生體育課意外
時間:2024-04-24 01:0:30浙江省寧波市“三個一體化
時間:2024-04-24 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