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不違背團體的原則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善惡的能力,對人不做過分的諂諛,也不過分追求社會的贊許。
2.我國一些教育工作者從四個方面描述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1)對自己有信心,即對自己有基本的了解,能作正確的自我評價。不僅知道自己的弱點、缺點和局限,而且還知道自己的優點、長處和發展潛質;對自己持肯定態度且懷有信心,有良好的自我形象,自尊、自愛、自信;對自己的未來抱有切合實際的希望。
(2)對學校生活有興趣,即喜歡自己擔負的學業和工作任務,能在學習和工作的活動中發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認識并肯定自己的價值,從而熱愛學習和班級工作。
(3)喜歡與人交往,有較好的人際關系。在家里,關心家庭與家人,與父母有良好的溝通;在學校里,與同學和老師有比較多的接觸,與他們建立友好和諧的關系,共同分享快樂,分擔憂慮;喜歡結交朋友;能幫助別人,也愿意接受別人的幫助。
(4)具有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即能根據環境的變化調整自己,積極地適應環境變化;能面對自己的成長變化,學習調整自己;遇到失敗和挫折,不過分焦慮不安和頹廢喪氣,具有一定的挫折容忍力。
在理解與把握心理健康標準時,主要應該考慮到以下幾點:首先,判斷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況應兼顧個體內部協調與對外良好適應兩個方面。其次,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對性。心理健康有高低層次之分。高層次(積極的)心理健康不僅是沒有心理疾病,而且能充分發揮個人潛能,發展建設性人際關系,從事具有社會價值和創造性的活動,追求高層次需要滿足,追求生活的意義。再次,心理健康既是一種狀態,也是一種過程。心理健康不是無失敗、無沖突、無痛苦,而是能在這些情況下作有效的自我調整,且能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最后,心理健康與否,在相當程度上可以說是一個社會評價問題。不同社會由于其主流文化、價值觀念、社會規范不同,對于同一行為正常與否,往往會作出不同的判斷。
二、中學生易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心理障礙、行為障礙、心理異常、心理困擾、行為適應不良、人格適應不良、心理疾病等指稱各種心理健康問題的詞語,在不太嚴格的意義上常常交替使用,它們僅在強調的側重點上以及反映心理健康問題的嚴重性程度上,存在著一些差別。習慣上,人們用心理困擾、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分別指稱嚴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幾類心理健康問題。以下所列的中學生易產生的心理障礙,都屬于心理
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呈下
時間:2024-04-24 01:0:25最高法:依法懲治未成年人
時間:2024-04-24 01:0:53最高法:小學生體育課意外
時間:2024-04-24 01:0:30浙江省寧波市“三個一體化
時間:2024-04-24 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