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板”和“地板”雙重制約,倒逼農業供給側改革
剛剛發布的《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一號文件”)指出,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厚植農業農村發展優勢,加大創新驅動力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十二五”時期,是農業農村發展的又一個黃金期!笆濉逼陂g,我國糧食生產連跨兩個千億斤臺階,連續3年穩定在12000億斤以上,標志著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農民收入年均增長9.5%,連續6年實現“兩個高于”,城鄉居民收入比下降到2.9∶1以下,農民生活顯著改善。
好的形勢遮不住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挑戰。當前,農業生產受到農產品價格“天花板”壓頂和生產成本“地板”抬升的雙重制約,農產品供求結構失衡、生產成本過高、資源錯配及透支利用等突出問題,是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的集中顯現。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就必須在供給側結構性矛盾上著力,核心是圍繞市場需求進行生產,優化資源配置,擴大有效供給,增加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真正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農產品有效供給體系。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破解農業發展難題、推動農業闖關過坎的關鍵舉措,是促進農業持續穩定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抓住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抓住了提高農業市場競爭力、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牛鼻子”。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農產品供求由低水平平衡向高水平平衡的躍升,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突出抓好“六大任務”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涉及生產力調整和生產關系變革,當前要突出抓好調結構、提品質、促融合、降成本、去庫存、補短板六項重點任務。
調結構,就是優化農業生產的品種結構,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念好“山海經”、唱好“林草戲”,合理開發各類農業資源,統籌糧經飼發展,大力發展肉蛋奶魚、果菜菌茶等,增加市場緊缺農產品生產,為消費者提供品種多樣的產品供給。
提品質,就是著力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適應消費升級的需要,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培育品牌,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供給的信任度。
促融合,就是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深度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把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流通和農業休閑旅游融合起來發展,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更好滿足社會對農業的多樣化需求。
去庫存,就是加快消化個別農產品的積壓庫存,千方百計把過大的庫存量減下來,積極支持糧食加工企業發展生產,特別要加快玉米庫存消化,減少陳化損失。
降成本,就是著力降低農業生產成本,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減少化肥農藥等的不合理使用、開展社會化服務等,實現節本增效,提高農業效益和農產品競爭力。
補短板,就是大力彌補制約農業發展的薄弱環節,既要補農業基本建設之短,持續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提高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又要補農業生態環境之短,加強農業資源保護和高效利用,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擴大退耕還林還草,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使農業成為充滿希望的朝陽產業
一號文件指出,持續夯實現代農業基礎,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必須著力強化物質裝備和技術支撐,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建設資金,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建設步伐,到2020年確保建成8億畝、力爭建成10億畝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大規模推進農田水利建設。把農田水利作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到2020年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億畝以上,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5以上。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穩定提高糧食產能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任務,任何時候都不能調減掉糧食產能。
決不能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簡單等同于壓縮糧食生產,決不能搞運動式調整,務必要保住糧食生產能力。糧食生產要尊重市場規律、順應供求變化,適時適度調整糧食種植結構,穩定水稻和小麥生產,適當調減非優勢區玉米種植。要加快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實施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行動,大規模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要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加快糧食作物新一輪品種更新換代,把糧食生產的良種良法運用好。要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支持糧食主產區建設糧食生產核心區,加大對主產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完善利益補償機制,真正使穩定糧食生產、提高糧食產能的責任落實、舉措落地。
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鞏固提升糧食產能,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農業服務主體,推行土地規模經營和專業化規;⻊。加強農業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推動農業綠色發展。通過農業供給側改革,推動農業農村經濟實現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增效。
中央一號文件公布擬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8份中央一號文件27日由新華社受權發布。
這份文件題為《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全文約15000字,共分6個部分30條,包括:持續夯實現代農業基礎,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加強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推進農村產業融合,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增強農村發展內生動力;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領導。
文件認為,在經濟發展新常態、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大背景下,如何促進農民收入穩定較快增長并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如何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以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實現有效供給,如何提升我國農業競爭力贏得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已成為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必須完成和破解的歷史任務和現實難題。
文件指出,把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增進農民福祉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厚植農業農村發展優勢,加大創新驅動力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保持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雙輪驅動、互促共進,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中央一號文件持續聚焦‘三農’,彰顯了‘三農’工作‘重中之重’地位!眹鴦赵喊l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葉興慶認為,今年一號文件強調要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提出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對解決“三農”新老問題、有序推動農業現代化、確保億萬農民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歷年“一號文件”回顧
改革開放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8份中央一號文件27日由新華社受權發布。
這份文件題為《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全文約15000字,共分6個部分30條,包括:持續夯實現代農業基礎,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加強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推進農村產業融合,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增強農村發展內生動力;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指導。
“一號文件”歷年回顧:
一號文件原指每年發的第一份文件。在1982年至1986年連續五年發布三農主題的一號文件,在農村改革史上成為專有名詞??“五個一號文件”。2004年起中央又連續12年發布關注三農的一號文件。
。宏P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
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
2013年: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
2012年: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
2011年: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
2010年: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
2009年:關于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
2008年: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
2007年: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建設的若干意見
2006年:關于推進建設的若干意見
2005年: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
2004年: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
全國兩會什么時候結
時間:2023-09-17 02:0:44公司搬遷員工內部通知范文
時間:2023-09-16 02:0:47公司搬遷怎么發朋友圈通知
時間:2023-09-16 05:0:41公司搬遷告客戶通知書范文
時間:2023-09-13 1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