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口普查是由國家來制訂統一的開展時間節點和統一的方法、項目、調查表,各地相關部門嚴格按照指令依法對全國現有人口普遍地、逐戶逐人地進行一次全項調查登記,普查重點是掌握分析預測各地現有人口發展變化,主要就是了解性別比例、出生性別比、單身、適婚人口、老齡人口等,全國人口普查也屬于國情國力調查。
2022年山西總人口數量暫未公布,以下是最新的人口普查的數據,僅供參考。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山西省的常住人口為3491.5616萬人。
截至2021年,山西省的常住人口為3480.48萬人,比上年減少10.02萬人,出生人口24.64萬人,自然增長率-0.26‰。
山西省地處黃河流域中部,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與河北省為鄰;西、南部以黃河為塹,與陜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綿綿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毗連。因地屬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春秋戰國時期屬晉國地,故簡稱“晉”;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分晉國,因而又稱“三晉”。全省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里,2020年底常住人口為3491.56萬人,轄11個設區市,117個縣級行政單位。
地理位置和自然狀況
地 形
山西疆域輪廓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是典型的為黃土廣泛覆蓋的山地高原,地勢東北高西南低。高原內部起伏不平,河谷縱橫,地貌類型復雜多樣,有山地、丘陵、臺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80.1%,平川、河谷面積占總面積的19.9%。全省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點為五臺山主峰葉斗峰,海拔3061.1米,為華北最高峰。
氣 候
山西地處中緯度地帶的內陸,在氣候類型上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由于太陽輻射、季風環流和地理因素影響,山西氣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氣候差異顯著、冬夏氣溫懸殊、晝夜溫差大的特點。山西省各地年平均氣溫介于4.2—14.2℃之間,總體分布趨勢為由北向南升高,由盆地向高山降低;全省各地年降水量介于358—621毫米之間,季節分布不均,夏季6—8月降水相對集中,約占全年降水量的60%,且省內降水分布受地形影響較大。
面 積
全省縱長約682公里,東西寬約385公里,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1.6%。
礦產資源
山西分布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是資源開發利用大省,在全國礦業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截止2015年底,已發現的礦種達120種,其中有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63種。與全國同類礦產相比,資源儲量居全國第一位的礦產有煤層氣、鋁土礦、耐火粘土、鎂礦、冶金用白云巖等5種。保有資源儲量居全國前10位的主要礦產為煤、煤層氣、鋁土礦、鐵礦、金紅石等32種。其中,煤炭保有資源儲量2709.01億噸,占全國保有資源儲量的17.3%,居全國第三位;煤層氣剩余經濟可采儲量為2304.09億立方米,全國首屈一指,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鋁土礦資源保有儲量15.27億噸(礦石量),居全國第一,占全國保有資源儲量的32.44%;鐵礦類型多,資源儲量豐富,分布廣泛,保有資源儲量39.37億噸,居全國第八位;銅礦集中分布于山西省中條山區,保有資源儲量229.94萬噸(金屬量);金紅石保有資源儲量426.38萬噸,居全國第二位。煤、鋁土礦等沉積礦產分布廣泛,鐵礦、銅礦等重要礦產分布相對集中,但是重要金屬礦產貧礦多、富礦少,共伴生礦多、單一礦少。
植物資源
山西植物資源豐富,目前已知的維管植物有2700多種,其中,木本植物有463種。山西植被從南到北可分為:南部和東南部是以落葉闊葉林和次生落葉灌叢為主的夏綠闊葉林或針葉闊葉混交林分布區,也是植被類型最多、種類最豐富的地區;中部是以針葉林及中生的落葉灌叢為主、夏綠闊葉林為次分布區,是森林分布面積較大的地區;北部和西北部是溫帶灌草叢和半干旱草原分布區,森林植被較少,優勢植物是長芒草、旱生蒿類和檸條、沙棘等。山西野生植物資源豐富,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南方紅豆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連香樹、翅果油樹、水曲柳、核桃楸、紫椴等。野生藥用植物有1000多種,廣泛分布在丘陵山地,比較著名的有黨參、黃芪、甘草、連翹等。2015年末全省森林面積282.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8.0%。
動物資源
山西野生動物以陸棲類為主,已知的有439種(含歷史記錄種)。屬于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有71種,其中,一級保護動物有17種:褐馬雞、金雕、朱鹮、白鸛、黑鸛、玉帶海雕、白尾海雕、虎頭海雕、丹頂鶴、大鴇、胡兀鷲、遺鷗、虎、金錢豹、梅花鹿、原麝、林麝。二級保護動物有54種,包括鳥類42種,兩棲類1種,獸類11種。屬于省級重點保護的有蒼鷺、星頭啄木鳥等27種。屬于有益的、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315種。
水資源
崇山峻嶺、千溝萬壑的地形條件,使得山西擁有眾多河流,承東啟西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黃河與海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省內黃河流域面積97138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62.2%,海河流域面積為59133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37.8%。除了流經省界西、南兩面長達965公里的黃河干流以外,全省流域面積大于10000平方公里的較大河流有5條,分別是黃河流域的汾河、沁河,海河流域的桑干河、漳河、滹沱河;流域面積小于10000平方公里、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中等河流有48條;流域面積小于1000平方公里、大于100平方公里的小河流有397條。山西省河流屬于自產外流型水系,河流水源來自大氣降水,絕大部分河流發源于境內,向省外發散流出。山西是海河主要支流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衛河的發源地,因此也被譽為“華北水塔”。山西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08.8毫米,1956~2000年系列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23.8億立方米,其中河川徑流量為86.7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84.04億立方米、地表水與地下水重復量為47.01億立方米。
滁州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05黃山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03安慶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24銅陵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