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獨二孩為何“火”不起來?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宣布全國各地陸續放開“單獨二孩”政策已近一年。近日,國家衛計委確認,這一政策逐步放開以來,全國共有約 70萬對符合條件的夫妻提出二胎申請,與此前官方提出的每年約 200萬對夫妻提交申請的預期差距較大。不少網民提出疑問:為何官方預期與民間反映差距如此之大?記者在遼寧、廣西、陜西、福建等多個省份隨機采訪,聽聽民眾的真實顧慮。
預期與現實差距大,影響有待觀察
11月15日,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提到“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標志著“單獨二孩”政策正式實施。
研究認為,實施單獨兩孩政策,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勞動力規模,延緩人口老齡化速度,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有利于提升家庭抵御風險的能力;有利于穩定適度低生育水平,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在新的生育政策實施之初,國家衛計委曾預計,每年將新增人口200萬。然而,這一預期卻遭遇了“冷淡”的現實。在國家衛計委近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監督局監察專員趙延配確認,實施單獨兩孩政策以后,提出生育二孩申請家庭只有70多萬,“這確實和預期有一些差距”。
國家衛計委新聞發言人宋樹立表示,目前,實行的單獨兩孩政策有一個總體評價,“開局良好,運行平穩”。由于政策實施的時間比較短,對于生育水平的影響還需要一段時間來觀察和評估。
不敢、不愿、糾結,想要“二孩”不容易
記者在遼寧、廣西、陜西、福建等多個省份隨機采訪了多名符合“單獨二孩”政策的青年人,發現多數人對這一政策表示歡迎。但出于現實的考慮,許多人表示不敢生,不愿生或很糾結。
——— 不敢生。
家住沈陽市的張先生今年32歲,是當地一家IT網站的編輯。妻子已經生了一個男孩,談到要不要二胎,他表示,雖然他和妻子符合單獨二孩的政策,但“不想再生了”。“生活的壓力太大,生得起,養不起!”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孩子出生到上學、再到考大學、找工作、結婚、生子,保守估計也得幾十萬元,一般家庭根本負擔不起。“不用說別的,就以現在的男生娶妻為例,房子、車子,哪樣不得‘啃老’?這一個孩子,就夠我們操心的了。”張先生說。
——— 不愿生。
生活觀念的變化,也是許多青年人不愿意再生二孩的一個重要原因。“一個孩子就已經夠操心的了,懷孕開始,定期的孕檢、產檢讓人疲于奔命。孩兒出生之后,要照看孩子,生病后忙著跑醫院、找大夫,心力交瘁。”山東煙臺的王先生說,“有這一個孩子就已經足夠了,我們對她的愛,她不必和別人分享。我們這一代人就是獨生子女,也過得很好。”王先生說,他身邊的許多朋友還選擇做“丁克”,“過二人世界,也是一種選擇。”
——— 糾結“要不要生”。
作為滿足二胎生育政策,卻暫時沒有提出申請的南昌市民萬欣覺得自己對于生不生二胎“很猶豫”。萬欣告訴記者,她是高校老師,工作相對輕松,家里帶孩子的任務主要由她來完成。近幾年,萬欣的生活基本被女兒占滿了。周末要帶著女兒去興趣班,還要陪著女兒在游樂園玩,這讓她覺得“再養一個孩子太累了”。
“帶孩子是個大問題,父母年事已高,請保姆又不放心,實在令人糾結。”對于今年36歲的萬欣來說,符合政策但不太符合生育年齡的情況也讓她更加猶豫。“畢竟要生孩子的話,還是希望優生優育,要是不能給孩子最好的,就很難下定決心生下來。”萬欣說。
消除“后顧之憂”是關鍵
對民眾反應與部門預期差距較大的原因,趙延配解釋說,這是因為今年開始實施單獨兩孩政策以后,各地實施的時間不一。從生育周期來說,十月懷胎一朝生育,今年不可能有太多嬰兒出生。另外,由于“單獨兩孩”涉及的人口對象,很大一部分是城市人口,他們的生育觀念已經有了一個轉變,尤其在政策允許以后,很多年輕夫婦因為生育和養育成本問題,或者工作和其他事業發展方面的原因,不急于要孩子。
趙延配說,有些夫婦有了政策以后,也不急于生了,這也是一個方面。政策有滯后性,至少到第二年、第三年才能看到整體生育水平是否有一個大的變化。
一方面是民間對這一政策既歡迎又“糾結”,另一方面,則是官方對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謹慎。國家衛計委近日對外公布,“普遍放開二胎的問題,現在確實沒有一個時間表。”
遼寧省社科院研究員張思寧認為,民眾對“單獨二孩”政策反應平淡并不奇怪。目前,青年人承受的家庭、工作以及社會壓力都比較大,生活成本高,生養孩子的成本更高。“沒有充足的物質基礎做前提,人們往往不會選擇生二胎。這既是許多人的理性判斷,也是面對社會現狀的無奈選擇。”
張思寧認為,單純依靠放開“單獨二孩”政策來提高生育率并不現實。正是因為長期以來在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戶籍制度以及醫療、衛生、教育等方面的配套與公眾的現實期待有較大差距,使人們難以消除后顧之憂,因此,雖然對“單獨二孩”有所期待,但又很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