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要考慮諸多“變數”
延遲退休制度漸行漸近。據報道,通過前期的磨合與討論,人社部的方案已經擬訂完畢,下一步就是走國務院審批、征求意見、進一步討論等程序。專家稱延遲退休方案應有彈性,可先從女干部試行。
延遲退休在中國呼之欲出,基于三個急切的現實原因:一是應對人口老齡化,這也是國際慣例。據統計,1989年以來,世界上有170個國家推遲了退休年齡。在經合組織的30多個國家中,退休年齡都在65歲以上,并且大多數發達國家均實行男女同齡退休。二是應對勞動力數量急劇減少。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2012年開始,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首次下降,并呈逐年減少趨勢。若沒有必要的政策干預,勞動力供給嚴重不足趨勢將持續深入。三是應付社;鹈媾R巨大壓力。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當期養老金支出大于基金征繳收入的省份有所增加,虧空風險加大。
不管愿不愿意,延遲退休都是遲早的事。至于由誰先試行、每多少年延遲多少個月等,那都是細節問題。即便如此,延遲退休政策推行過程也有許多“變數”值得關注。
第一個“變數”是勞動力減少與就業難關系。硬幣的正面是,從2012年開始,勞動年齡人口下降,低端產業招工難現象明顯;硬幣的背面是,按人社部歷年來的統計數據,這幾年光大學應屆畢業生每年將近700萬(更達到749萬),還不包括那些沒有大學畢業的勞動年齡人口,每年創造的勞動崗位只有1000萬個左右,就業不足仍是個問題。且隨著出口增速放緩,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就業壓力亦隨之增大。延遲退休正好是這一問題的反作用力,這在許多延遲退休年齡的國家已經體現出來(晚退休與高失業率并存)。其中還有一個“變數”是,我國已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人口生產將進入一個較快增長期,當“二孩”們陸續進入勞動力市場,便會迎來新一波就業高峰。老人與年輕人爭飯碗,需要經濟增長作支撐,否則難免有沖突。
第二個“變數”是社會發展,老年人就業的空間將不斷變窄。十年前,誰能預料有一個購物狂歡節叫“雙11”?誰能預料,僅阿里巴巴旗下各平臺在“雙11”這一天的總交易額就達到912億元?這當中,又有多少60歲以上的人參與?無論電商還是消費者,幾乎是年輕人的世界。隨著“互聯網+”的深入,各行各業的生態都發生顛覆性變化,新興行業不斷涌現,傳統行業日漸式微,老年人憑什么與年輕人競爭?現在一些行業裁員,也都先從老人“開刀”,多少歲以上一律“退休”。到其時,就算老年人不想退休,還能干什么?連沒有什么技術含量的快遞哥,也幾乎是清一色的年輕人。
第三個“變數”是退出勞動力市場與領取養老金時間點離合。在國外,退出勞動力市場和領取養老金的時間點可以分開,意味著你可以60歲退休,但未必有退休金拿,我國此前是把兩者一回事處理,所以延遲退休才會引起那么多爭議。就現在能見到的方案來看,這兩者仍然相提并論。理想的狀態是,退出勞動力市場的時間由個人來靈活安排,退休以后還可以再就業,國家決定的只是養老金的發放年齡。未來,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是否存在兩者脫鉤的可能?
延遲退休年齡政策,要考慮諸多“變數”,根據社會變化不斷做出調適,積極而又穩妥地推進,減少摩擦力,推行才會更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