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主要工作和“十二五”發展成就
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環境和繁重艱巨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省政府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考察浙江時的重要指示,認真執行省委各項決策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定不移打好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完成了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活力
深入推進具有國際戰略意義的改革開放舉措。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實施寧波舟山港一體化改革,組建省海港集團,規劃建設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和舟山綠色石化基地,設立中國(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推動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和舟山群島新區加快建設。深化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實現義新歐班列常態化運行,先后設立義烏、寧波國際郵件互換局、交換站,開展海寧市場采購貿易改革試點,加快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規劃建設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深化溫州金融綜合改革,推進臺州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深化嘉善縣域科學發展示范點建設。按照國家外交戰略布局,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成功舉辦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大會成為國家戰略平臺。
深入推進“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完善權力清單制度,積極探索政事分開改革、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和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制定省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完善責任清單制度,探索建立省級部門年度重點工作清單制度。完善企業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方式,開展企業獨立選址投資項目50天高效審批改革試點,推進企業“零地”技改項目不再審批改革。完善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清單制度,設立總額200億元的省產業基金。完善政務服務網,實現省市縣聯網并向鄉鎮延伸,率先建設全省統一的政務公開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和公共數據平臺。
深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總結推廣海寧、德清、平湖等縣(市)改革試點經驗,制定實施縣域經濟體制綜合改革方案。改革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深化重點領域投融資體制改革。推行“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加快農村“三權”改革,實施農村供銷、生產、信用合作“三位一體”改革,推進國資國企改革重組。加快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和寧波保險創新綜合示范區建設。完善價格決定機制,政府定價項目減少48%。
深入推進社會體制改革。開展海鹽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改革試點、桐廬縣基層社會治理機制創新試點。加快義務教育均等化,推進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互通、中高職教育貫通,實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開展大中小學課程改革。統籌推進醫療、醫藥和醫保改革,完善藥品集中采購機制。全面開展戶籍制度改革。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基本文化公共文化服務全覆蓋。
(二)加快轉型升級,提升發展質量
把穩增長與調結構結合起來,大力推進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加快發展七大產業,傳承發展歷史經典產業,實現經濟發展高開穩走向好。加強農業基礎,統籌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加強浙江漁場修復振興和海上“一打三整治”,農業生產、糧食生產穩定增長。加快工業結構調整和服務業發展,深入推進“四換三名”,研究制定“浙江制造”標準,信息經濟、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引領支撐作用進一步顯現,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統籌推進有效投資、外貿出口和居民消費穩定增長,大力推進浙商回歸,全面落實扶持小微企業發展各項政策,積極化解企業資金鏈、擔保鏈風險,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全省生產總值達到42886億元,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810億元,增長7.8%;固定資產投資26665億元,增長13.2%,其中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產業項目、生態環保、技術改造投資均增長20%以上;外貿出口17174億元,增長2.3%,其中市場采購貿易增長42.6%,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增長34.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785億元,增長10.9%,網絡零售額增長49.9%。
把創新驅動與環境倒逼結合起來,大力推進創新創業,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整治低小散,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城、夢想小鎮等創新空間建設,總結推廣新昌科技體制改革試點經驗。全年新增授權發明專利2.3萬件、高新技術企業1688家,研發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2.33%。深入推進“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加大節能減排、大氣治理、交通治堵等工作力度,完成黑臭河整治446公里、建設城鎮污水管網3406公里,完成10010個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54個城鎮污水處理廠一級A提標改造,省控斷面劣V類水比例從10.4%下降到6.8%;新建改造超低排放燃煤機組26臺,淘汰改造燃煤鍋爐17814臺,淘汰黃標車32萬輛,設區城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11.3%;改造舊住宅區、舊廠區、城中村2.16億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筑面積1.58億平方米;啟動實施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7.6萬畝,盤活存量建設用地11.3萬畝;淘汰2000多家企業落后產能、22000家小作坊;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至0.48噸標煤,國家下達的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全面完成。
把統籌城鄉發展與統籌區域發展結合起來,加快城市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支持原26個欠發達縣加快發展,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全省發展一盤棋。制定實施杭州、寧波、溫州和金華—義烏都市區規劃綱要,積極推進中心城區功能建設和都市區綜合交通體系建設,都市區龍頭作用進一步增強。加快區域中心城市和縣城建設,深化中心鎮改革和小城市培育試點,城市經濟快速發展。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打造“浙派民居”,加強歷史文化村落保護,新農村建設水平不斷提高。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實行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財政獎懲制度。
(三)加強民生保障,強化發展惠民
切實加強居民增收工作,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4600元的貧困現象全面消除。健全職工工資穩定增長機制,最低工資標準平均提高13%,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提高10%,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20%,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11%和1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3714元和21125元,分別增長8.2%和9%。
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統籌推進各類教育改革發展,加強重點高校建設和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建成浙江音樂學院。全面實施“雙下沉、兩提升”工程,促進醫療衛生資源城鄉均衡分布。實施全民參保登記,建立覆蓋各類人群的大病保險制度,新增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67萬和44萬。加強城鄉住房保障,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27萬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7萬戶,解決21.2萬戶農村無房戶、危房戶建房用地。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新增機構養老床位3.59萬張。加快建設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新增農村文化禮堂1481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成功申辦2022年亞運會。
切實加強社會治理創新,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深化平安浙江建設,加快社會管理信息系統平臺建設,完善矛盾糾紛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制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和餐桌安全治理。加大安全生產監管和重大隱患排查力度,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5.5%和4%。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
各位代表,是“十二五”發展的收官之年,我們全面完成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十方面民生實事,為“十二五”發展劃上了圓滿句號。
五年來,我們堅持以“八八戰略”為總綱,抓改革、強創新,穩增長、調結構,治環境、惠民生,防風險、促和諧,勝利實現了“十二五”規劃目標,經濟社會發展上了一個新臺階。
我們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省級實際執行的行政審批事項從1000多項減少到283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全面取消;市場主體達到471萬家,凈增177.6萬家,新增境內上市公司107家,上市公司數量居全國第二;累計引進外資716.5億美元、出口12396億美元、境外投資326.6億美元,市場活力進一步增強,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我們堅定不移推進科技創新,年度研發經費支出從494億元增加到1000億元,累計獲得專利授權94.5萬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6.9萬項;新增5個國家級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從3558家增加到7712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從2396億元增加到4910億元,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高。
我們堅定不移推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轉型升級,地區生產總值從27748億元增加到42886億元,年均增長8.2%,人均生產總值從51758元增加到77644元,三次產業結構從4.9:51.1:44調整為4.3:45.9:49.8,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我們堅定不移推進有效投資,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0萬億元,其中重大基礎設施投資9330億元,重大產業投資8930億元,重大統籌城鄉投資4478億元,重大公共服務投資6055億元;浙商回歸到位資金8358億元,發展后勁不斷增強。
我們堅定不移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并不斷向農村延伸,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從61.6%提高到65.8%;累計轉移85.5萬農村勞動力就業,建成“美麗鄉村”特色村2500個,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676萬畝、現代農業園區516.5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1049萬畝,新農村建設、城鄉一體化發展取得新進展。
我們堅定不移推進環境整治,消滅垃圾河6496公里、整治黑臭河5106公里,新增污水收集管網11500公里,完成“三改”面積5.8億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筑面積4.7億平方米,新植樹木5億多株,新增平原綠化207萬畝、省級生態公益林625萬畝,化學需氧量等四種主要污染物累計減排49.5萬噸,節能4500萬噸標煤,地表水III類以上水質斷面比例提高11.8個百分點,全省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我們堅定不移推進民生保障和社會和諧,義務教育入學率和鞏固率達到100%,高中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5.9%,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6%,建成農村文化禮堂4928個,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3684萬和5195萬,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8%和11.4%,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持續下降,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完善,社會安定有序。
我們堅定不移推進政府自身建設,認真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作風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進一步加強。大力推進政府自身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取得新進展。累計制定和修改省政府規章69件,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議案54件,處理行政復議案件2.8萬件。
各位代表,“十二五”發展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浙江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省人民團結奮斗、頑強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和外來建設者,表示衷心的感謝!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浙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中央在浙單位,表示衷心的感謝!向關心和支持浙江發展的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廣大僑胞和海內外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浙江省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夠快,新興產業占比還不高;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還不夠強;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承載力下降,人口老齡化壓力增大;加強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務還比較重;金融、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網絡等領域潛在風險隱患較多,維護國家安全和保持社會大局穩定面臨新的挑戰。在政府自身建設方面,一些工作人員改革意識、責任意識、法治意識、服務意識不強,作風不正、懶政怠政依然存在,消極腐敗現象還時有發生。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這些問題,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三五”發展主要目標任務
“十三五”是充滿機遇、充滿挑戰的五年,是浙江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根據中共浙江省委《關于制定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省政府制定了《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請大會審議。經本次大會批準后,省政府將認真組織實施。
“十三五”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統領,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八八戰略”為總綱,以“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為新使命,以“更進一步、更快一步,繼續發揮先行和示范作用”為總要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堅持轉型升級不動搖,緊扣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這一中心,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現代化浙江、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十三五”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確保實現已經確定的“四翻番”目標,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以上,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到2020年,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0萬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5萬元,社會保障覆蓋率達到100%,研發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8%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60%以上,使浙江綜合實力更強、城鄉區域更協調、生態環境更優美、人民生活更幸福、治理體系更完善。
推進“十三五”發展、實現“十三五”目標,必須追求高水平、推進均衡化、增創新優勢,集中力量抓好既該干又能干成的大事。
(一)突出制度供給
加快政府改革創新。深化“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強化行政權力制約監督,理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關系。市場能有效調節的交給市場,企業能自主決策的交還企業,社會組織能承擔的委托社會組織,購買服務能解決的向社會購買,事業單位能轉為企業或社會組織的加快轉制,基層管理更方便有效的下放基層,對保留的審批管理事項推行在線服務、網上辦理,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成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加快要素配置機制創新。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建立“區域能評、環評+區塊能耗、環境標準”取代項目能評、環評的工作機制,逐步實行企業獨立選址項目高效審批、非獨立選址項目不再審批。完善土地、能源、環境容量、水資源等要素配置機制,全面建立階梯價格制度,促進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強化節能節地節水、環境、技術、質量、安全等市場準入標準,力爭到2020年覆蓋到所有新建項目和存量企業。
加快重要領域改革發展。聯動推進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和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加快建設海洋經濟強省。聯動推進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和臺州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促進互聯網金融、民營銀行、基金小鎮等健康發展。深化義烏國際貿易和國內貿易流通綜合改革,加快杭州、寧波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支持各地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探索建立國際貿易新體制。加快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支持寧波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規劃建設環杭州灣高新技術產業帶,加強科技大市場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積極推進“多規合一”改革。創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機制,推進電力、電信、交通、石油、天然氣、市政公用等自然壟斷行業放開競爭性業務。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突出功能分類,引導國有企業更好服務于全省戰略目標。支持民營企業創新發展,大幅度削減企業投資“負面清單”,鼓勵民營企業依法進入更多領域和參與國企改革。
(二)強化創新驅動
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制定實施“雙倍增”計劃,加大人才創業支持力度,大力支持眾創空間建設,在省級以上開發區普遍建立孵化器,在本科高校普遍設立創業學院,鼓勵和支持科技人才在職創業,力爭到2020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數量翻一番。
打造創新創業功能平臺。規劃建設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整合創新資源,引入創新要素,使其成為引領全省創新發展的主引擎。支持中心城市加快建設科技城。規劃建設錢塘江金融港灣,做大做強省股權交易中心,積極發展地方資本市場。
加快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大力發展七大產業,重點抓好以互聯網的信息經濟,逐步形成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信息經濟為龍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加快建設信息經濟強省和制造強省,加強特色小鎮建設,實施浙江“互聯網+”行動計劃和中國制造2025浙江行動綱要,制定實施“浙江制造”標準體系規劃,聯動推進標準強省、質量強省、品牌強省建設,打響“浙江制造”品牌,力爭到2020年全省在役工業機器人超過10萬臺,“浙江制造”標準達到500個以上,高標準特色小鎮100個以上,建成一批高質量的產業云服務和產業大數據平臺。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聚焦重點領域,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力爭“十三五”期間在基礎設施、產業轉型、統籌城鄉、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等五大領域完成重大項目投資5萬億元左右,推動全社會有效投資較快增長。
(三)提升開放層次
打造“一帶一路”戰略橋頭堡。結合舟山群島新區、江海聯運服務中心、綠色石化基地建設,加快規劃建設以油品儲備、加工及投資貿易自由化為特色的舟山自由貿易港區。以舟山自由貿易港區、舟山綜保區、寧波保稅區、梅山保稅港區、金義綜保區等平臺為基礎,以寧波舟山港、義烏陸港、甬金鐵路為支撐,規劃建設義甬舟開放大通道,成為貫穿浙江沿海山區、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橋梁。
建設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基地和經濟區。支持寧波規劃建設梅山新區,支持溫州、臺州以產業集聚區為基礎打造民外合作產業發展大平臺,支持發展空港經濟區,支持有條件的市縣申報綜保區,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開放型經濟發展平臺。
大力培育本土跨國企業。鼓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跨國并購重組,積極推動大企業到境外建立生產基地、研發設計機構、營銷網絡,加快產業鏈價值鏈全球布局,注重發揮浙商、浙僑的作用,逐步形成以跨國公司為主體、以民營企業“走出去”為基礎的國際優勢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新模式。
(四)提高均衡水平
加快推進新型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深入實施新型城市化發展綱要,加快省域中心城市發展,支持區域中心城市強化功能建設,加強縣城、中心鎮建設和小城市改革試點。深化農村“三權”改革,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促進農業人口轉移。深入推進建設,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
加快構建以四大都市區為主體、海洋經濟區和生態功能區為兩翼的區域發展新格局。大力推進四大都市區建設,力爭到2020年都市區經濟總量占全省比重提高到70%。加快海洋經濟區建設,整合全省港口資源,加強海灣、海島保護開發,規劃建設港口經濟圈,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力爭到2020年全面建成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加強生態功能區建設,擴大重點生態功能區范圍,支持衢州、麗水全域建設生態功能區,創新山海協作機制,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建設生態城市,全面參與浙皖閩贛國家東部生態文明旅游區建設,成為國家東部生態屏障重要組成部分。
加快基礎設施現代化。深入推進大港口、大路網、大航空、大水運、大物流建設,實施“萬億綜合交通工程”,構建內暢外聯的“四大交通走廊”,打造省會到設區市1小時交通圈和全省1小時空中交通圈。加強防洪排澇骨干工程建設,加快完善水運、管道、郵政等基礎設施網絡。加快建設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聯網。
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完善軍民融合發展工作機制,建設一批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培育一批重點企業,打造共享平臺。全力支持駐浙部隊和武警部隊建設,做好國防建設、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雙擁優撫安置等工作。
(五)建設美麗浙江
制定實施“811”美麗浙江建設行動。圍繞8大綠色發展目標,深入開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11項行動,到2020年形成比較完善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建成生態省,成為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和美麗中國先行區。
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積極推進節能減排,加大高耗能、重污染企業整治力度,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和節能環保產業,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加快建設清潔能源示范省,力爭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20%左右,全省公交車、出租車、營運專車、一般公務用車替換為新能源汽車或改造為清潔能源汽車。
大力整治生態環境。統籌推進治水治氣、治城治鄉、治土治山,切實加強環境保護、生態修復,擴大海洋保護區面積。到2020年,所有污水處理廠達到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所有燃煤電廠、鋼鐵、水泥、玻璃、熱電等行業完成超低排放或清潔排放技術改造,全省境內消滅劣Ⅴ類地表水,河流III類以上水質斷面比例達到80%;PM2.5平均濃度下降到40微克/立方米左右,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0%;所有縣(市、區)實現基本無違建;有效控制農業“兩區”土壤污染問題,基本消除重大地質災害隱患;森林覆蓋率保持在61%以上,新植1億株珍貴樹。
加快建設美麗鄉村、美麗城市。深入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力爭5年打造1000個美麗鄉村精品村、100個旅游風情小鎮。加快建設美麗城市,促進城市有機更新、環境改善、景觀再造,構建集約高效的生產空間、宜居適度的生活空間、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
健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體制機制。整合生態環保財政政策,建立綠色發展財力獎補機制,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財政收費制度,實行污水排放、工業廢氣排放總量控制,建立健全以單位生產總值能耗為基礎的用能權交易制度、以單位建設用地生產總值為基礎的土地配置方式和以水定產、以水定城的水資源配置機制,劃定森林、濕地、物種生態保護紅線,完善公益林和濕地生態補償制度,強化“美麗浙江”建設的體制保障。
(六)創造美好生活
促進城鄉居民普遍持續增收。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勞動報酬增長機制,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加強低收入群體增收幫扶。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確保到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以標準化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高標準普及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高中段教育,逐步放寬高中段教育普高、職高分流限制。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完善高等院校學生實習制度,推進高等職業院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有條件的高校建設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大力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完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積極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整合,健全大病保險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建立健全全省統一的公立醫院機構藥品采購平臺,完善藥品采購定價和監管機制。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完善“雙下沉、兩提升”制度。統籌做好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工作。加快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大力推進全民健身,積極籌備2022年杭州亞運會。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化法治浙江、平安浙江建設,完善基層社會治理網絡體系。加強建設,用中國夢和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充分發揮家規家訓傳播正能量作用。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完善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體制機制。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探索建立城鄉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聯動機制。加強安全生產管控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健全社會公共安全體系和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各位代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十分繁重。我們堅信,經過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十三五”發展的宏偉藍圖一定能夠實現!
三、主要工作
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必須確保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當前,國際形勢錯綜復雜,不確定因素很多。國內經濟形勢總體向好,但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綜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建議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7%—7.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各項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節能減排降碳指標完成或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
做好工作,必須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堅持以“五大發展”為引領,以“八八戰略”為總綱,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強化創新驅動、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推動城鄉區域協同發展、保障改善民生、提高發展質量效益,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上打持久戰,戰術上打殲滅戰,穩中求進優發展,統籌兼顧促協調,做強實體拓市場,守牢底線保平安,實現“十三五”發展良好開局,為干好“一三五”、實現“四翻番”,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在具體工作中,堅持把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著力抓好以下重點:
(一)加快推進改革開放。統籌推進國家戰略舉措相關改革,深化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加大國企、財稅、金融、社保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積極創建軍民融合發展創新示范區,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全力以赴做好G20峰會相關工作。辦好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
加快“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相關改革。建立健全優勝劣汰機制,對“僵尸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債務重組乃至破產清算實現市場出清。繼續關停落后產能、整治“低小散”。制定實施企業減負三年行動計劃,切實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建立健全房地產業健康發展機制,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發揮市場機制在化解房地產庫存中的基礎性作用。
開展市域改革試點,增強可復制性可推廣性。支持湖州市規劃建設內河水運轉型發展試驗區、嘉興市加快縣域經濟向都市經濟轉型、紹興市創新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機制、衢州市深化循環經濟試點、臺州市規劃建設灣區經濟發展試驗區、麗水市深化農村金融改革。繼續推進各級各類改革試點。
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加快規劃建設舟山自由貿易港區、義甬舟開放大通道,積極推進開發區、特殊監管區整合提升。改善投資環境,積極利用外資,協同推進浙商回歸和中外合作產業園建設。辦好浙江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中東歐國家投資貿易博覽會、國際海島旅游大會。發揮國際友城平臺作用,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務實交流合作。制定實施民營跨國公司三年行動計劃,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開展國際并購,掌握核心技術和高端品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加大接軌上海力度,積極推進與周邊省市的合作交流,繼續做好援藏援疆援青等對口支援工作。
(二)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人才為根本,加快規劃建設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錢塘江金融港灣、烏鎮互聯網創新發展試驗區,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
2020年黨員兩學一做四講四
時間:2023-09-17 02:0:39關于黨員個人四講四有對照
時間:2023-09-13 19:0:012020年兩學一做黨員個人自
時間:2023-09-21 21:0:482020年兩學一做專題教育民
時間:2023-09-18 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