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可以說是一次歷史性的會議,不僅對明年的經濟工作進行了全面的部署,更重要的是對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做了重點部署。會議的主題是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系統闡述了供給側改革的思想,從形勢的判斷,問題的診斷,工作的思路,重點任務,改革舉措,重大原則,提出了一套邏輯嚴謹、系統完整、方向明確、操作性很強的一攬子方案。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是為黨中央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問題導向的思想方法,作出的又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一個必然要求,也是我們黨的又一次重大理論創新。不僅對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意義重大,對今后一個時期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意義也是非常重大的。不僅對中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世界經濟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我覺得必須要旗幟鮮明、堅定不移地去貫徹執行。
下面我從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做什么四方面簡單談談學習體會。
一、為什么
去年講過,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大邏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了,當然經濟工作的思路也要有一個新常態。對新常態到底怎么看、怎么辦,這次講到了要做到三個必須:一是必須統一思想、深化認識。新常態是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一種必然決定的大趨勢。也就是我國發展到現階段,必然要經歷的一個規律,一個階段,就是要統一思想。
二是要克服困難,闖過關口。雖然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是好的,但另一方面也確實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這些困難和挑戰是繞不過去的,是必須要闖過去的。
三是必須銳意改革,大膽創新,克服這些困難,闖過關口,就要按照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在理論上作出創新性的概括,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的安排,就是結構性改革。
新常態下怎么干,如何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要努力做到多個方面的工作重點的轉變,主要是講了十個“更加注重”。
每一個“更加注重”都是堅持問題導向和原因導向所提出的,是為了解決問題的,比如說第二個“更加注重”講到穩定經濟增長要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前增長下行壓力大,投資增長速度下降,工業品價格下跌,企業效益和財政收入下滑,房地產高庫存,各類風險增多等等,這些都是病癥,但是病根在什么地方,經濟工作會議最后的診斷是在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矛盾。我覺得供給側的矛盾是經濟下行這些病癥,已經不是周期性的下行了,已經主要不是總需求的問題了,病根主要在供給側。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僅靠擴大需求,不改善供給的話,從長期來看,很難阻止經濟的下行,特別是企業效益的下滑。
所謂結構性矛盾就是產能過剩比較嚴重,存在大量無效供給,而有效供給是不足的,存在不少短板。供給結構不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無效供給占用著有效供給的資源。比如說新增貸款當中相當部分用于借新還舊、用于償還利息,投向中期回報率不高的一些項目,流向了虛擬經濟,這樣間接抬高了實體經濟的成本,還帶來了經濟的金融化、泡沫化、實體經濟與金融的失衡等等這些結構性問題。
所謂體制性的矛盾,就是說供給側和結構性的這些問題根本原因是市場沒能夠很好的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資源的優化配置存在體制性、機制性的障礙。比如說在現行體制下產能過剩行業的僵尸企業很難按照市場化的原則實現市場化的出清,地方政府、銀行都不愿意,各有各的小道理,結果小道理淹沒了大的道理。
二、是什么
我覺得應該包括政策目標、政策對象和政策手段三個方面:
政策目標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講得很清楚,就是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最終就是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這是政策的最終目標。
政策對象:結構性改革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校正要素配置的扭曲,我覺得有三個層面的要素配置扭曲:一是企業內部要素的配置及其組合,這主要取決于企業家精神,靠企業科學管理來實現。比如說改革開放之初的大包干就改變了勞動力與土地的組合方式,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產出就提高了,這是最微觀層面的。二是企業間要素配置的結構,就是說資源要更多的配置到優質企業、有競爭力的企業、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全社會的效率才會提高。上世紀90年代對國有企業進行的戰略性結構調整解決的其實就是企業間資源配置效率的問題。現在說要解決僵尸企業的問題,實際還是要解決這樣的問題。三是產業間要素配置的結構,也就是通常說的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要讓資源更多的流向有需求、有前途、效益高的產業和經濟形態,比如說從農業流向非農產業,從工業流向服務業,從傳統產業流向新興產業等等。改革開放以來,億萬農民從土地上轉移出來,轉移到非農產業,其實就是最大的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的實踐。
政策手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手段和擴大需求的政策有所不同,主要不再是擴大投資、擴大財政支出、擴大貨幣的發行,結構性改革的手段主要是激發微觀主體的活力,激勵創新,化解過剩產能,降低企業成本,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提高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鼓勵競爭,打破壟斷,放寬準入,減少政府不正當干預等等。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結構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辦法來解決結構性的問題。比如說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就要繼續推進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簡政放權,降低電力的價格需要改革電力體制,降低企業稅費負擔就要改革財稅體制和養老保險體制等等。
三、怎么做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思路,就是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
一是宏觀政策穩才能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穩定經濟運行是結構性改革的一個基礎,所以經濟運行仍然要保持在合理的區間。為此,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基本取向是不變的,但重點和力度明年可能會有所調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階段性的提高財政赤字率,但是增加的赤字在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的同時主要用于降稅帶來的財政的減收,這和過去不太一樣。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為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總需求適度增長,為結構性改革創造一個宏觀基礎。所以說,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不是對立的,不是非此即彼,實行供給側結構改革并不是說要否定擴大內需。
二是產業政策要準才能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的大方向。所以產業政策要準不是要回到計劃經濟,也不是說要回到過去的那種產業政策,不是政府要替代企業決策和選擇產業,主要是指明大的結構性的方向,比如說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關系,制造業和服務業的關系,存量和增量的關系,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關系,住房制度當中購房和租房的關系等等,具體的投資機會還是要由企業家和各類投資者在市場當中去選擇。國家的產業政策主要是從政府指定什么樣的產業轉向功能性,為企業在市場中發現新的增長點來創造一個好的政策環境。
三是微觀政策要活才能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者的潛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多是作用于微觀,而不是作用于宏觀。對企業也就是生產者,政府要做好為企業服務的工作,在制度上、政策上營造寬松的市場經營和投資環境,鼓勵和支持各種所有制企業的創新發展,保護各種所有制企業產權和合法權益。這樣才能改善企業的市場預期,企業才有信心。對消費者而言,要營造商品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市場環境,破除各種市場壁壘和地方保護,使有效供給能夠順暢的到達消費者手中。
四是改革政策實才能推動各項改革落地,我們已經推出了不少改革,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下一步必須在實字上下功夫。一方面,改革方案本身要實,符合實際,直接落實,不要層層制定實施方案,以文件來落實方案。當然這也要根據具體改革方面的情況,不同領域有改革的不同情況,主要是減少層層去制定方案的辦法。另一方面,方案落地要實,破除頂層設計與實際落地之間的梗阻,使改革在微觀層面切實見到實效。
五是社會政策托底才能為結構性改革創造好的社會環境。結構性改革,特別是化解過剩產能,必然帶來一些陣痛,涉及部分群體的就業和收入,但是這是必須要過的檻,必須要經歷的一次陣痛。所以要更好發揮社會保障社會穩定器的作用,把重點放在兜底上,保障兩個基本,也就是基本生活和基本公共服務,F在的就業形勢、財力規模、保障制度同上世紀九十年代已經有很大的不同,有了很大的進步,雖然這次可能要有陣痛,但我相信不會很大,不會出現大規模的下崗失業問題。
四、做什么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項長期任務,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中央確定的工作方針是戰略上堅持持久戰,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但是不能夠因為是持久戰,當前就不干了。所以,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打殲滅戰。明年主要是五大任務,叫“三去一降一補”。
一是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有些產品價格再怎么下降,消費總量也已經不會再擴大了,鋼鐵和煤炭現在就是這樣一種情況,價格一直在下跌,但是去年煤炭的消費總量和今年粗鋼表觀消費量總量上都會凈減少,原因是產能過大。僵尸企業沒有及時實現市場出清,在這種情況下,刺激需求、擴大投資解決不了問題,長期下去會把行業當中的優質企業拖垮,最后一起死。所以正確的做法是通過堅定地處置僵尸企業,實現去產能,使產能和總的需求量大體均衡,止住價格下跌的趨勢,讓優質企業看到希望,增強信心。處置的信心是堅持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多兼并重組,少破產清算,做好職工安置,這是總的方針和原則。接下來要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體系,在財稅支持、不良資產的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專項獎補,對處置壓力大的一些地區要給予專項獎補,以及在資本市場等方面進行支持。
二是幫助企業降低成本。這是五中全會就確定的一項50項重大新舉措之一,所以明年就開始要做,我國總的來看收入還是中等收入,8000多美元,但很多方面的成本偏高,呈現一種未富先高的現象。所以必須要從全球的視野,從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認識這樣一個問題。我國的創新能力在不斷提高,但是目前還不足以彌補快速上升的成本減弱的競爭趨勢,所以要盡量保持和延長競爭優勢,必須下決心降成本,否則長期下去很多企業會被高成本壓垮。企業沒有盈利一兩天可以扛下去,三四年以后恐怕就撐不下去了,所以一手要去產能,當然去產能并不一定是所有的行業都這么做。另一手是要降成本,這是普惠性的。微觀主體有活力了,經濟才能有持久的發展動力,所以明年要實行“七降”,在七個方面來幫助企業降低成本。
三是化解房地產庫存,這個總的判斷是:現在的房地產庫存,包括建好的和在建的,相對于現有戶籍人口肯定是多了,但如果加上2.5億多非戶籍人口而言可能就不多了,F在的問題是我們的體制和機制不鼓勵甚至限制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購房和租房,所以中央確定明年要在兩個方面深化改革:一是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方案已經有了,但是要加大力度,加快進度。二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和上一輪的要有所區別。這次住房制度改革基本方向已經確定了,要以滿足新市民的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為新市民服務,即2.5億非戶籍人口,以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對有能力直接買房的仍然支持包括非戶籍人口在內的城鎮居民購買產權房,對一時買不起的,支持他們先租房,因為大多數人實際是不可能一下買得起的,特別是對農民工、農業轉移人口而言。對難以承受市場化房租的,而且符合條件的,政府可以給予租金的補助,公報當中也有一句話,叫做把公租房擴大到所有的非戶籍人口。所以,為此要大力鼓勵支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鼓勵自然人、各類機構投資者購買現有的庫存房,成為租賃市場的房源提供者。鼓勵發展以住房租賃為主營業務的專業化企業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一個多元主體的房東,讓他們先買房子,然后出租,為此也要取消過時的一些限制性措施。
四是擴大有效供給,就是補短板。從不同收入群體來看,農村貧困人口是短板,從產業來看,現代農業是短板。剛剛開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現代農業基礎建設是一個要加強的地方。新興產業是短板,從產品來看,生態產品是短板。從產品的質量來看,高品質的產品是短板。從資本來看,剛才曾培炎理事長已經講到了,相對于物理資本而言,人力資本是短板。所以,要提高投資的針對性、有效性,針對短板來進行投資,包括打好扶貧攻堅戰,加強農業現代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企業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培育發展新產業以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當中的短板。
五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這是底線,在結構性改革當中,一些風險點會水落石出,會顯露出來,但掩蓋不是根本之策,所以既要守住底線,也要對信用違約依法處置。對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要做好存量置換,完善全口徑的政府債務管理,對金融風險要加強全方位的監管、規范各類融資行為,抓緊開展金融風險的專項整治、間接遏制、非法集資蔓延的勢頭,妥善處置風險案件等等。
抓好上述五大任務要有兩方面的保障:一是全面改革的保障。要重點推進對結構性改革有重大意義的國企、財稅、金融三大改革以及具有兜底作用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同時要推出一批對“三去一降一補”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二是政治保障,堅持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做到三個堅持:一是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二是堅持改革方向。三是堅持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尤其是企業家、創新人才和各級干部的積極性。
以上是我個人對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一些體會,僅供大家參考,講得不一定對。謝謝大家。
2020年黨員兩學一做四講四
時間:2023-09-17 02:0:39關于黨員個人四講四有對照
時間:2023-09-13 19:0:012020年兩學一做黨員個人自
時間:2023-09-21 21:0:482020年兩學一做專題教育民
時間:2023-09-18 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