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訓心態不正確
培訓是企業的一項戰略,需要持續不斷的進行,不可能一勞永逸,而許多企業把培訓當成最神的壯陽藥,想馬上見效,而且效果持久。這種培訓心態導致對培訓心理期望過高,結果可能總是失望,對培訓失去信心。還有一些企業老板堅持培訓無用論的心態,強調在實戰中學習和提升,就是進行培訓頂多是買些講師的光盤甚至是連正版的都舍不得購買,讓大家看看了事。
二、培訓需求不明確
培訓之前培訓負責人沒有認真組織有關學員的需求了解不充分,而是根據公司高層意見自上而下制訂培訓計劃,造成計劃與需求不對等,培訓效果可想而知。案例某家企業邀請一個專家講授《高效的營銷團隊建設》,結果企業讓非營銷人員(生產、管理和行政)也來聽,結果對非營銷人員來說一些專業的營銷理論和工具對他們沒有太多的借鑒意義,他們么不感興趣,要么聽也聽不懂,實際上老師講的內容非常不錯。但結果是非營銷人員一致認識老師講得不好,因為聽不懂,用不上。
三、培訓計劃不系統
一些企業的培訓工作缺乏系統計劃,根本沒有什么年度培訓計劃和月度培訓計劃,而是根據領導人的意圖,隨意組織,隨時安排。這種無計劃性的培訓,效果又會如何呢?
四、培訓對象不明確
有些企業為了節約成本,總想培訓課程一鍋燴,結果效果可能會大不一樣。例如一個企業舉辦一場《打造高效的營銷團隊領導力》的課程,本應是中高層人員學習了,但企業老板認識基層營銷人員也學習一下,對將來走上領導崗位有好處,結果課堂上老師教中層領導如何管理下屬的工具和手段,都被下屬學到了,結果在管理中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了,團隊管理更加混亂了。
五、培訓師資不合適
有些企業老板總認為外來和尚好念經,選擇老師時,只求老師所謂的名氣,而對老師的從業背景卻少有考慮,可能花重金請來的是所謂表演派的大師或學院派的教授。表演派大師可能課堂非常幽默和生動,氣氛非常熱烈,但由于對行業不了解,講的內容空洞無物,培訓結束之后,學員無非是記得一些幽默小笑話而已。學院派的教授可能理論體系非常完美和高深,但學員不一定能聽明白,可能所舉案例都很經典,但沒有一個是教授親身操作的,甚至地填鴨式的灌輸,教授坐在那里滔滔不絕,學員在那里昏昏欲睡,效果可想而知。
銷售的技巧與口才 高情商
時間:2023-09-14 03:0:46銷售的實戰技巧與口才 提
時間:2023-09-20 01:0:01電話銷售技巧與口才溝通話術
時間:2023-09-20 10:0:51職場減少無效學習的5個關鍵
時間:2023-09-16 2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