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覺得企業文化就是要依靠日常工作中的具體工作,光靠總結性的講述和宣貫意義不大
是的,文化是隱含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和背后的東西,要建設好文化,不是弄一堆東西去教育和引導大家,而更多是解決日常的過程,觀察、思考、總結、操作,解決員工日常工作中的困惑,幫助他們正確地認識自我,以及與企業的關系,幫助他們熟悉工作并提高工作能力與效率,給他們出路,讓他們感受到企業有與大家共榮共存的出發點。多釋放善意,少教條說教,做人真實一些,做事光陽一些。
2、我們希望能夠與企業共同發展,企業需要我們,我們就會感覺很好
人人都有被需要的要求,不管年齡、職位和能力。其實,被需要的需求,就是工作過程中上層的重視、尊重、信任和激勵。我們都說企業是個利益組織,首先需要利益機制的設計,這沒錯兒。但是,如果在利益機制設計實施得好的基礎上,再加上“被需要”這樣的感覺,你說員工會怎么做?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就是上位者掌控一切,員工只被當成可有可無的“人力資源”,而不是“人”。所以我一直比較討厭“人力資源”這個詞兒,人怎么會是“資源”呢?被需要的感覺,就是上位者甘于和敢于示弱,真心愿意和大家公事,真心愿意了解大家的想法,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幫助。一句話:你別老顯得自己特牛!
3、即使有的機構和制度到位了,文化不對的話,還是不行的
沒錯。文化是隱含在背后的、長期發揮作用的東西。所有制度和機構(組織)的建設與發揮作用,都會遇到文化的阻礙。而舊文化對于新制度的消解和抵抗,恰恰是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的問題。這也正是所謂“西方管理不合適中國”這一偽命題來源的根本。這里面的悖論就是,如果沒有新的制度,舊的文化將難以去除;而新的制度的實施,必將遭到舊有文化的抵制。不斷地堅持、不斷地調適、不斷地強化新制度實施的效果、不斷地結合新制度實施強化新文化,是革除舊文化阻礙的關鍵。也就說是,要讓“不對”的文化“對”起來。或者,讓不恰當的新制度適應一下舊有的文化。
4、大家有不同的理念,不同的利益集團,不同的個體的博弈,很難
企業是個利益組織,企業管理的核心,就是持續地擺平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利益需求。要大膽地承認大家是來爭利的,不是來奉獻的;大家是來尋求美好生活的,不是來吃苦受累的。也要大膽地承認,企業中存在著不同的利益群體,比如股東、管理者、部門、員工、顧客,好的管理者,要能夠通過制度設計,持續地協調好不同利益群體的利益訴求,這樣的團隊,才可以達到和諧的狀態。目前一些企業的文化和管理之所以有問題,就是因為它是一個韋小寶的“通吃島”!你要“大小通吃”,又告訴別人要無私奉獻。騙誰呢?
5、正能量積累多了負能量就少了,大家都這樣做,新來的人自然就融入了
我比較討厭“正能量”這個詞兒,總覺得在當下的情勢下有些“矯情”。當然,這里說得正能量,其實就是一種優秀的文化氛圍。建設成了這樣一種氛圍,誰來了都會自覺地調適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迎合別人的意思和氛圍的需求,使自己不顯得特別地“個色”。這其中有一個更難的事兒,就是怎樣才能積累這樣的正能量?也就是,企業怎樣才能建設成這樣的一種文化?目前,許多人的說辭,往往在于通過結果來忽悠大家,企業文化有多好啊!是的。但是,過程中怎么辦,這似乎才是最關鍵的。
6、企業文化是自發形成的,反映的是企業一個內在的精神
哈耶克強調“自生自發的秩序”,反對“建構”,討論的就是一種制度或者制度如何才能更有效的問題。我理解,他所謂的自生自發,是希望制度和秩序的設計,能夠順應組織和人性的需求,在外部情勢達到一定積累的情況下,順應規律設計并實施制度。而所謂“建構”,就是制度制定者按照自己的想象或者需求,不論外部條件,設計并實施一種制度。企業文化的自發生成,說的其實就是類似哈耶克的觀點,希望在過程中、順應情勢的需要,通過實踐過程,慢慢生成一種新的文化。而目前的許多企業文化建設,都處于一種主觀的“建構”之中,因此也最終難以產生領導者需要的結果。
工程公司企業文化內容范本
時間:2023-09-21 11:0:32企業文化內容包含哪些方面
時間:2023-09-19 08:0:26餐飲企業文化的具體內容范
時間:2023-09-16 10:0:40八一建軍節口號標語橫幅大
時間:2023-09-14 1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