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提案關于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相關話題新聞政策
全國兩會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于3月5日在京召開,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3月3日在北京召開。兩會涉及社會發展各個層面的議題,是廣大選民表達意見要求的好機會。每年兩會,政府都要回顧一年來的工作,再報告下一年的重點政策,這些政策可能對老百姓姓產生重大影響。那么全國兩會都有哪些熱點提案呢?本文小編整理了農業供給側改革信息,僅供參考!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養老金上調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減稅降費 |
全國兩會關提案:于房產稅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退休漲工資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國企下崗職工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鄉村醫生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教師工資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房價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退役軍人士兵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教育話題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降低社保費率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社會撫養費 |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
通過自身的努力調整,讓農民生產出的產品,包括質量和數量,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實現產地與消費地的無縫對接。
兩會委員支招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看來,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大的紅利是盤活農村土地資源,這將為國內充裕資本找到新的投資空間,形成“三農”發展的巨大新動能,并為去產能、去庫存開辟巨大市場空間。
他對此提出四點建議:一是改變農村土地承包權流轉限于集體成員內流轉的相關政策規定;二是在法律上明確農民土地的物權屬性;三是從法律上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四是打破城鄉建設用地市場分割,統一城鄉用地市場。
九三學社中央的一份提案建議,發揮市場作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九三學社中央提出,雖然各地在農業供給側改革中運用政策手段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對市場機制認識不夠,在實際工作中仍傾向于用傳統的政策手段沿單一路徑推動,可能出現一些問題,應引起重視。一是將“去產能”片面理解為縮減糧食面積;二是單純依靠低端農產品加工企業“去庫存”;三是過度依賴土地流轉規模經營“降成本”;四是將“補短板”局限于經濟作物和休閑農業。
九三學社中央建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的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應減少政府干預,激發市場活力,提高農產品供給的有效性,增強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因此,建議實施更加積極穩健的糧食安全策略,在對國內糧食供給情況有較為清晰判斷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對糧食生產的政策干預范圍和力度,給市場調整糧食生產結構留出足夠的運行空間。同時,還要注意依靠價格信號優化調整種植結構,通過改變生產方式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彌補制約農業生產整體效率的短板等。
全國政協委員、西京學院院長任芳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補農業短板,可以通過發展電子商務等方式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因此她今年的提案就是關注農村青年電商創業。目前,有八成左右的農村青年創業均為電商創業。但是由于技術的缺乏,以及儲存和運輸等方面的限制,很多問題都需要進一步解決。她建議,在農村建設物流基地時財政應給予一定支持,增加物流企業在基層設立中轉基地的積極性,同時要搭建物聯網大數據平臺,讓初級農產品和生鮮產品等都能在線有據可查,便于更為順暢的在線銷售。
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也有關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案,重點關注的是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案指出,根據財政部的資料,全國58.8萬個行政村中,沒有經營性收入的村占50%,經營性收入不到5萬的占30%。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導致村組織運轉基本靠“補”,基礎設施建設基本靠“要”,公益事業基本靠“捐”,自我發展能力很差。因此,建議研究出臺扶持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指導性文件,明確村級集體經濟的地位、功能,提出扶持和發展措施。中央財政安排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建立集體經濟薄弱村財政補助制度。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要簡化審批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