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17年開年后全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兩會承載著十三億中國人民的期盼。2017年全國兩會,即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分別于2017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目前已經進入閉幕階段。
政府工作報告催生多個熱詞
2018年全國兩會提案匯總 |
||
---|---|---|
2018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 2018兩會教育改革 | 2018兩會房產稅 |
兩會2018醫療改革就醫 | 2018兩會中國要干這60件大事 | 2018兩會房價趨勢 |
兩會2018事業單位改革 | 2018兩會養老金上調漲工資 個稅改革 | 2018兩會教師工資 |
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會催生“熱詞”在互聯網輿論場中傳播,今年也不例外!叭f眾創新”“新官不理舊賬”“節用裕民”“僵尸企業”等,在輿論場被援引次數較多。從輿情熱度指數來看,GDP增長目標、改善民生、推動實體經濟轉型發展,成為圍繞政府工作報告的三個輿論焦點。
人民日報、中國政府網的微博、微信,在第一時間總結了全國兩會的十二大新詞,包括“藍天保衛戰”“居住屬性”“數字家庭”“數字經濟”“全域旅游”“河長制”“海綿城市”“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清單管理制度”“國家公園體制”“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從傳播數據看,“人工智能”“數字經濟”“藍天保衛戰”“居住屬性”等新詞最熱,受到各群體關注,成為新晉網紅。另外,“藍天保衛戰”最受20歲以下群體關注,“居住屬性”更受女性群體關注。
2017兩會熱點,你關心哪些?
截至3月2日零時,人民網“兩會熱點調查”,已有超過388萬的網友參與。調查結果顯示,“社會保障”話題有超過50萬網友關注,位居十大熱點榜首。
十大熱點中,緊隨社會保障,位居第二到五位的是:居民收入、醫療改革、打虎拍蠅、教育公平。這些話題,無一例外都事關民眾獲得感。第六到十位的熱詞是:住房、環境保護、司法改革、金融風險、“一帶一路”。這些同樣都與獲得感有關。
可以說,“獲得感”相關話題,最受網民關注。新華網兩會調查結果,同樣驗證了這一判斷。該網調查結果的前10大熱點是:養老保險、食品安全、收入分配、空氣質量、反腐倡廉、住房保障、醫療保險、依法治國、教育公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作為媒體人,2017兩會有哪些新“熱點”?
其實,每年的全國兩會,都是一場“新聞大戰”。如果說兩會各類新媒體報道技術亮相還算新鮮,到了2017年媒體大戰“比拼已經震撼升級,更高端的設備、更富有現場感的畫面、更多樣新聞產品形態......
今年兩會,各大媒體一改之前的傳統報導形式,融入了很多新媒體宣傳方式,全方位多點多面的做到了可視、可聽、可互動的全媒體產品。
APP、視頻、直播、H5、動新聞、高端訪問,每天從早上到凌晨,白班編輯、夜班編輯、新媒體編輯、前方記者、后方記者,都在工作群里討論各種報道方案,更拿出了形式多樣的產品。
人民網聯合騰訊網全國兩會首次推出每日連續9小時、總時長超100小時的大型視頻直播欄目《兩會進行時》截至3月12日直播結束,累計訪問量突破1億人次。創下訪問量過億的記錄,這樣長時段、大規模的直播創下了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兩會報道的新紀錄,這也是中央新聞網站與商業網站首次合作打造時政類直播節目。
新媒體大局已來,你是否決定搭上這班車?
過去一百年間,即使傳播平臺在更新迭代,報紙、廣播、電視、電腦、智能手機出現,但新平臺并沒有殺死舊平臺。雖然你在用智能手機,但你仍在“讀”或“聽”新聞。新聞生產者的工作并沒有發生改變。
而面向未來,皮埃羅認為,未來的新聞將不再是用來“讀”的,而是用來“體驗”的。未來媒體將成為連接新聞敘述者和新聞制作者的橋梁。未來新聞工作者的工作內容將會被改變,媒體工作者要組織人工智能、大數據、增強現實等技術的“應用”,新聞工作者應具備的技能是,選擇最好的設備。
“傳統的故事講述者必須要成為創客,比如你們要創造這種VR體驗。未來新聞生員,就是選擇合適的應用來滿足正確的需求,并且讓他們組織運作起來!逼ぐA_說。
現如今,隨著媒體碎片化的不斷加劇,傳統媒體效果呈現下降趨勢;品牌為迎合年輕一代消費人群,正在走向追求獨特化的道路;而廣告主對內容、效果和新形式的需求上升,使得新媒體形式成為廣告投放的寵兒。
1、手機媒體發展迅猛,移動廣告占互聯網廣告營收55.75%
根據CNNIC 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6月,中國手機網民已達6.56億,占整體網民的92.5%。在中國網民各類手機互聯網應用使用率中,手機網上外賣半年增長率最高,達40.5%。手機網絡新聞則僅次于手機即時通信和手機搜索,網民使用率高達78.9%。
的移動廣告營收已達1565.5億,增長幅度高達73.7%。無論是從如今的移動端用戶還是市場規模來看,明年手機媒體依然會迅猛發展。
2、新聞類APP明年或將爆大熱點
截至今年8月底,今日頭條的用戶已經超過 5.5 億,日活躍用戶超過了 6000 萬,單用戶日均啟動次數約9次,單用戶日均使用時長超過 76分鐘。有報道稱,憑借精準化推送殺出媒體重圍的今日頭條提出的年度廣告營收目標是60億人民幣,截止到目前,已經超額,有可能會達到100億元。若以這個數字計算,今日頭條能在今年單一電視頻道中排名第三,僅次于CCTV?1和湖南衛視。
今日頭條的男性用戶占比約為55%,女性約為45%,一、二線城市用戶占比在一半左右,有3/4左右的用戶在1985年之后出生,是現在和將來的消費主力。
運用大數據,精準標簽化推送的今日頭條有多維度定向投放方式,如性別、年齡、興趣、職業、作息時間、地理位置、天氣、關鍵詞等。采用開機大屏、信息流原生廣告、信息流視頻廣告、動態詞包精準優化文案等方式。
有人預測,“像內容一樣去做廣告”、“ 廣告分發自動化”、“廣告消費正在趨向視頻化” 的理念,使得今日頭條在2017的廣告收入將繼續迎來爆發。
3、朋友圈廣告發展迅猛搶占份額
根據騰訊第三季度財報,Q3騰訊效果廣告收入增長83%,至43.68億元,主要反映來自微信朋友圈、移動新聞應用及微信公眾號的效果廣告收入的增長。而Q3微信朋友圈的廣告主總數翻番,主要原因為按效果付費廣告主數量有所增長。
目前,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躍賬戶數達到8.06億,比去年同期增長34%。微信朋友圈的LBS本地推廣廣告在地方廣告主中漸受歡迎,如來自房地產、婚慶服務及汽車經銷等行業;年內推出的微信朋友圈原生推廣頁廣告,是一種可通過靈活的圖像與視頻組合來展示廣告創意的全屏即時加載廣告形式;同時還能為特定廣告主類別定制廣告解決方案。在搶占廣告份額上表現出較好的發展趨勢。
4、頭部微信公眾號價值凸顯,資本流向熱門公眾號
目前,公眾賬號已約有2000萬個,涵蓋超過6億用戶,每天圖文消息閱讀次數超過20億。其中80%的流量流向了20%的頭部大號,營銷價值凸顯。同時,線下互聯網化程度越高的行業,在微信平臺的引流效應則越明顯。
資本也在流向熱門公眾號,如擁有135萬粉絲的公眾號“靈魂有香氣的女子”首輪融資3000萬,今年獲新一輪融資估值1.5億元,由吳曉波、曹國熊主導的頭頭是道基金領投,羚羊早安跟投1500萬元投資。
5、網紅經濟爆發,直播平臺前景可觀
據預測,今年中國的網紅產業規模將達到528億,而中國在線直播平臺已超200家。網絡直播用戶的規模已經達到了3.25億,占網民總數的45.8%。新聞、旅游、教育、電商等各個行業開始與直播相結合,泛生活、場景化讓直播形態得以延展。VR等新技術也讓“直播+”的沉浸式體驗有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廣電總局、網信辦、文化部都先后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加以限制和指導直播。從事網絡表演、網絡視聽節目的主播個人,要取得廣電總局授予的《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直播需實名,遵守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禁播的內容不得出現在節目中。這些政策的出臺必然會帶來直播行業的變革。
6、客廳經濟回歸、網羅社會新一代中堅力量
OTT是傳統電視與網絡視頻的融合體,承載家庭娛樂中心平臺屬性,擁有內容發行渠道,F今,OTT的發展十分迅速,目前智能電視累計保有量已有1.05億,OTT盒子累計保有量6010萬,智能電視日活躍用戶數4100萬。從平臺屬性、機會點、匹配人群來看,當OTT進入家庭,會有更多創新發展機會。比如OTT娛樂、大屏的屬性能滿足觀眾對視覺感官的需求;客廳經濟回歸,為OTT與節目內容的結合提供機;能夠觸達中堅社會群體及家庭人群,鎖定高端消費群體。
7、新技術優化內容體驗,各平臺積極布局VR生態圈
中國VR零售市場規模預測為450萬臺,同比增長800%,中國VR的潛在用戶規模已經達2.86億。
比如暴風魔鏡,通過推出首款VR電視,打造全新內容生態平臺。而騰訊VR,軟硬結合,打造VR生態圈,成就下一個“微信”;大朋VR則推出空間定位系統,并新增10款VR游戲。
今年5月5日,愛奇藝正式啟動VR生態激勵計劃,率先在10個高熱IP上全面實現VR化,開放100個頂級IP進行游戲合作開發,并聯合300家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中文VR真生態。
5月11日,優酷也發布戰略,推出VR平臺,與好萊塢電影公司合作,引入《饑餓游戲》、《分歧者》等頂級IP的VR版。同時亦有自制、合制的VR內容,如《極限挑戰》、《火星情報局》等。
8、網臺統一監管,線上線下一碗水端平
近年來,視頻網站迅速崛起,綜藝影視蓬勃,電視臺、網絡視頻、真人秀等也成為被規范的關鍵對象,近5年來,廣電總局每年頒布與影視內容有關的限令在逐漸增多,網臺監管標準趨向統一,視頻網站不再是不適宜電視播出內容的避風港。比如對電視劇題材的限制、審查也同樣影響到網絡,如《上癮》等同性戀題材嚴禁上線、60多部網絡大電影下線、《余罪》、《心理罪》、《靈魂擺渡》下架重剪、《法醫秦明》部分畫面打上了馬賽克等。
綜藝方面,1月頒布的限童令,使得《爸爸去哪兒》、《媽媽是超人》等明星親子真人秀轉戰網絡,但轉戰視頻網站的《爸爸去哪兒》也不是一勞永逸,比如結合限真令,加入了素人萌娃的元素,而韓國嘉賓黃致列的下車似乎也與流傳得沸沸揚揚的限韓令有一定關系。
面對重重“枷鎖”,省級衛視、視頻網站明年也必將加強對題材的把握,挖掘新的發展方向,謀求新的生存空間和合作模式。
手機媒體發展迅速,新聞類APP異軍突起,朋友圈廣告搶占份額,網紅經濟,直播平臺規范前行,熱門公眾號價值凸顯,OTT網羅新一代中堅力量,VR生態圈積極布局,網臺監管標準統一......明年新媒體的發展有爆點、有熱度、有規劃、也有規范,將會受到更多的關注,也必將發展出更多的合作模式。
你可以感受到的新媒體變化
上面說了很多,很多并不做新媒體的外行人并不能感受到這個大趨勢的到來。那么我簡單的舉一個例子:我們平常都玩微信,甚至已經取代了QQ取代了手機通話取代了FACETIME,我們只要安裝一個微信,它幾乎可以支撐起我們生活中所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聊天,支付,咨詢等,或多或少的每個微信用戶都會關注一些微信公眾號,它們的存在取代了紙媒,比起APP閱讀,微信公眾號的建立和閱讀性更便捷一些,你可以在微信公眾號中,看你喜歡的財經,了解你關注的八卦新聞,看可以激勵你生活的心靈雞湯,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微信公眾號平臺的發展也越發成熟,不僅僅用文字來傳播信息,微信公眾號音頻傳播也占據了一個不可小覷的流量口。而2017年,想必會是一個把內容源轉變為產品源的時期,已經有部分公眾號已經開始通過自己的內容來推產品,這些微信產品的出現比普通的傳統電商更有說服力,這也許將會取代淘寶、天貓成為人們消費的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