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國兩會的“部長通道”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傳統文化教育”與“教育資源均衡”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他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傳承應覆蓋教育的各個階段,應融入在教學體系中,融匯在教材中,貫穿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十八大以來,伴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全面邁進,在社會上要求推廣中華傳統文化與國學經典的大眾普及教育呼聲越來越高,在全國許多地方也進行了非常有益的嘗試。
2018年全國兩會提案匯總 |
||
---|---|---|
2018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 2018兩會教育改革 | 2018兩會房產稅 |
兩會2018醫療改革就醫 | 2018兩會中國要干這60件大事 | 2018兩會房價趨勢 |
兩會2018事業單位改革 | 2018兩會養老金上調漲工資 個稅改革 | 2018兩會教師工資 |
筆者認為,人們呼喚中華傳統與經典更多的走入課堂,進入到更多的社會生活當中,把當代人的文化感受凝練成為中國人文與精神代代傳承,相與為習的“精神符號”。這既是我們中國人文化自信與文化回歸的重大表現,也是黨和政府大力宣揚教育的有效成果,必將成為未來中國式教育新的導向。因此,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積極入手:
以創作媒體精品尋找眾多的“興趣群眾”。文化需要在興趣與示范中不斷的傳播與分享,F代媒體傳播技術的發展運用為我們提供了過去人所難以企及的力量。我們應當善加運用、勤于思考、精選切入點,借助迅捷的媒體平臺,讓更多有如“中華詩詞大賽”、“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飽含傳統與經典內涵、制作優秀的媒體精品獲得更多的興趣群眾,并在社會上產生熱潮。
以優選教材培養教學相長的“學習者”。傳統與經典不僅能教育人,更能寓教于生活。圍繞傳統文化如何編選,如何精煉教材,通過優中取優最大程度的發揮好教材育人的作用,這是當代教育者和教育行政管理者必須思考和解決的一大難題。與西方科學至上不同,中華文化寓教于禮、寓學于行,講究所謂言傳而身教。因此,我們所說的好教材除了追求內容上的可讀性與教育上的可塑性之外,教材還應當對教育者本身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真正把“教學相長”的理想一以貫之出來!
以設計人性化與實用化的考核選拔“踐行者”。傳統與經典若要生生不息,對學習者必要的考試是不二之選!我們應當在現有的中小學學業考試中融入和增加對中華傳統與經典知識內容的考核,拿出一部分考試的空間給中國文化。同時,要根據學習者不同年齡與教育年限,兼具知識型與理解理論型考試的優良設計,努力讓我們的中小學生能夠做到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希望能對每一個受教育的中國人都能發揮文能載道、發人深省和力行正道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