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關于新農村建設提案,全國兩會關于新農村建設提案政策解讀
我國正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2月,農業部發布美麗鄉村建設十大模式,為各地提供了范本和借鑒。4月,浙江省頒布我國首個地方標準《美麗鄉村建設規范》,不僅指導和規范浙江省的美麗鄉村建設,而且為全國的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指導和借鑒。各地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中,制定政策,編制規劃,強化保障,啟動試點,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我國美麗鄉村建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有:
1、缺乏科學規劃指導。我國美麗鄉村建設雖然編制了規劃,但規劃存在沒有深入調研、缺少科學論證、與上位規劃銜接不夠等情況,因此規劃的指導性、針對性、操作性不強,在建設過程中只能掛在墻上,不能或沒有嚴格實施。
2018年全國兩會提案匯總 |
||
---|---|---|
2018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 2018兩會教育改革 | 2018兩會房產稅 |
兩會2018醫療改革就醫 | 2018兩會中國要干這60件大事 | 2018兩會房價趨勢 |
兩會2018事業單位改革 | 2018兩會養老金上調漲工資 個稅改革 | 2018兩會教師工資 |
2、公共設施相對薄弱。我國鄉村公共服務設施總量不足,設備簡陋,共享率低,不能滿足農民的文化生活需求。鄉村基礎設施不配套、不完善的情況依然嚴重,與城鎮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不能滿足農民對美麗鄉村建設的期待。
3、公共財政投入不足。我國美麗鄉村建設盡管有上級財政資金的支持,但這種支持對運行經費捉襟見肘的欠發達鄉鎮,可謂杯水車薪,難有余力進行配套。而對集體經濟入不敷出的鄉村,資金困擾使得美麗鄉村建設只能望洋興嘆。
4、農民認識存有偏差。有相當一部分農民思想上有顧慮,認為美麗鄉村建設不是民生工程,而是政績工程,擔心在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不但享受不到服務,還會損害到切身利益,導致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熱情不高。
5、缺少支柱產業支撐。我國鄉村的農業生產尚未擺脫傳統分散的經營模式,主導產業相對薄弱,產業組織化程度低。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社覆蓋范圍小,運作不規范。一些農業龍頭企業產業鏈條短,帶動能力弱,規模效益不明顯。
6、環境問題較為突出。我國鄉村亂占亂停、亂堆亂放、亂倒亂排、亂搭亂建等現象還比較普遍,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養殖、化肥農藥等引發的污染問題依然嚴重,衛生保潔、綠化養護、設施維護等方面還缺乏長效管護。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對于建設美麗中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1、加強頂層設計,實現城鄉統籌發展。要統籌城鄉發展,堅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公共設施建設城鄉一體化,逐步縮小城鄉間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和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建設的差距。健全穩定的公共財政投入機制,讓鄉村產業強起來、設施多起來、環境好起來,讓農民和城鎮居民一樣公平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發揮政策引領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投入美麗鄉村建設,實現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
2、強化規劃引領,推動一村一個規劃。要根據鄉村的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產業發展、歷史文化、民俗風情、農民實際需要等要素,科學編制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尊重自然美,注重個性美,構建整體美,細化生產、生活、服務等功能區塊的定位和布局,在美麗鄉村的特色上下工夫,在美麗鄉村的差異化上找出路,加強與上位規劃的無縫銜接,確保一村一個規劃能落地、可實施,“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嚴控大拆大建,避免千村一面。
3、倡導節約集約,堅決守住耕地紅線。要牢固樹立節約集約用地的發展理念,在美麗鄉村規劃建設中推廣節約集約用地的典型經驗和做法,減少土地的粗放利用和浪費。引導鄉村民居逐步向中心村和小城鎮集聚,實現鄉村住宅用地集約化,引導村辦企業逐步向工業園區集聚,實現鄉村非農建設用地集約化,挖掘鄉村節約集約用地的潛力。堅決執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巨r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不降低,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
4、傾聽農民心聲,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要通過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等媒體和圖片展、宣傳標語等形式,開展宣傳發動工作,讓家家戶戶切身感受到美麗鄉村建設取得的成效和得到的實惠,主動投入到美麗鄉村建設中。美麗鄉村規劃要由各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決定,充分體現農民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農民的聰明才智。美麗鄉村建設要廣泛聽取和積極吸收農民的意見,讓農民能夠自己選擇、自己決策,將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5、尊重農民意愿,推進特色民居建設。要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遵循以人為本、經濟適用的原則,積極組織和引導農民新建住房和改造危房,注重保護、挖掘和傳承鄉村的自然、歷史、文化、民俗等特色資源和優秀傳統建筑文化,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全面落實節地、節材、節能、節水和環境保護等要求,切實改變鄉村民居長期形成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建設模式,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6、夯實產業支撐,穩步提高農民收入。要創新現代農業發展體制機制,發展精準設施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精深加工農業,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引導農民依托鄉村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鄉村旅游、農家樂等新興服務業,挖掘鄉村內部增收潛力,促進農民增收。拓寬融資渠道,吸引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以合資、合作等方式,參與鄉村的產業開發和項目經營,增強農民增收后勁。
7、加強村莊整治,提高生活環境質量。要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過程,大力開展綠化造林活動,重點抓好交通沿線、河道溝渠、村莊庭院和房前屋后的綠化美化。實施鄉村生產生活污染源治理工程,重點開展以生活垃圾、污水集中收集處理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為主的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嚴格落實保護生態的法律法規,加強鄉村水域保護和重點區域生態修復,建設“天藍、地綠、山青、水凈”的生態環境,提升農民生活環境質量。
8、培育文明風尚,提升鄉村文化內涵。要加大對地域風情、傳統民俗、人文典故等非物質文化的發掘和傳承力度,加大對古民居、古農具、古樹木等歷史文化遺跡的保護和開發力度,豐富鄉村的文化內涵。針對新型農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等不同群體,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培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村規民約,規范村民行為,倡導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堅決遏制鄉村賭博迷信之風,營造文明和諧的生活氛圍。
9、創新社會管理,維護鄉村和諧穩定。要推進鄉村網格化社會管理,配備專職網格員和網格協管員,嚴格落實管理責任制,做到有問題及時發現、有需求及時服務,實現鄉村社會管理精細化、信息化。建立鄉村多元化調處機制,整合綜治、司法、信訪、治保等基層工作力量,加大調處力度,及時化解影響鄉村社會穩定的各種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增強農民的法制觀念,加強對重點人群的幫扶管理,提高美麗鄉村法治化管理水平。
10、深化綜合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要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深化鄉鎮機構改革,規范鄉鎮機構設置,轉變鄉鎮政府職能,理順部門責權關系,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深化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規范財政收支管理,實現鄉鎮財力和事權相匹配,保障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提高村干部報酬待遇。總結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經驗,完善財政獎補機制,增加財政獎補資金投入,強化財政獎補資金項目管理,進一步增強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