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關于環境保護提案,全國兩會關于環境保護提案政策解讀
近幾年,環保已成為與中國國土上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且備受關注的議題。從政府工作報告中“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的誓言,到政府工作報告中“環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鐵腕治理”的行動綱領,環保再度成為兩會“強音”。
是全面完成“十二五”環保規劃目標任務的收官之年,在經濟發展注重提質增效的新常態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工作總體部署中指出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攻堅戰,總計用697字談及環保和節能減排,涉及污染防治、環境執法、環境稅立法、生態保護、產業發展等諸多方面。
2018年全國兩會提案匯總 |
||
---|---|---|
2018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 2018兩會教育改革 | 2018兩會房產稅 |
兩會2018醫療改革就醫 | 2018兩會中國要干這60件大事 | 2018兩會房價趨勢 |
兩會2018事業單位改革 | 2018兩會養老金上調漲工資 個稅改革 | 2018兩會教師工資 |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在污染防治方面,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減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別減少3%左右和5%左右。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區域聯防聯控,推動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促進重點區域煤炭消費零增長。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江河湖海水污染、水污染源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實行從水源地到水龍頭全過程監管。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在環境執法方面,報告指出要嚴格環境執法,對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讓其付出沉重的代價;對姑息縱容者嚴問責,使其受到應有的處罰。
在產業發展方面,在“把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生機勃勃的朝陽產業”的基礎上,今年要把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新興的支柱產業。
在生態保護方面,李克強強調森林草原、江河濕地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綠色財富,必須倍加珍惜。今年要推進重大生態工程建設,拓展重點生態功能區,辦好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開展國土江河綜合整治試點,擴大流域上下游橫向補償機制試點,保護好三江源。擴大天然林保護范圍,有序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今年新增退耕還林還草1000萬畝,造林9000萬畝。
頂層設計:行政、經濟、法律“三管齊下”
要從根源上解決環保問題,離不開行政、經濟、法律等手段的綜合運用。多位代表、委員建議,防治環境污染,要堅持行政、經濟、法律“三管齊下”。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林業科學院總工程師江香梅建議,生態紅線劃定后,相關部門應實施嚴格的生態紅線保護措施。
江香梅提出:首先,要確定生態紅線的法律地位,建立紅線保護的法律體系,制定最嚴格的管制措施和管理辦法;其次,要將生態紅線保護納入各級政府生態文明建設考核評價體系,并作為領導干部年度述職、地方和部門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責任追究和績效獎勵制度。
與此同時,除了“三農”問題以外,今年八個民主黨派的提案也都聚焦環境保護上,提出了許多行政、經濟、法律“三管齊下”的方案。民革中央提出《關于完善扶持和補貼政策,促進生物燃氣產業穩步發展的提案》;農工黨建議完善環境稅收政策頂層設計,加快建立環境稅制度,把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社會成本,內化到生產成本和市場價格中去;民盟中央提出《關于推進長江經濟帶開發中濕地保護的提案》以及《關于減少工程項目破壞自然生態的提案》等。
源頭治理:加快推動高效清潔采暖技術應用
廣東代表團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帶來了多項建議,其中兩項均與環保有關,其中之一是加快推動高效清潔采暖技術應用。
每逢冬季供暖期,霧霾問題就十分突出。燃煤采暖污染是空氣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我國石油、天然氣資源短缺,煤炭作為主要能源帶來了綜合利用效率低下、環境污染嚴重、水資源短缺等諸多挑戰。如何加強煤炭的清潔高效綜合利用技術開發,推進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是國家未來能源戰略的重中之重。
董明珠提出加快推動高效清潔采暖技術應用的建議對于從源頭治理環境污染問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都具有重要意義。
民主黨派提案關注環保
在上千份兩會提案中,環保成為頻頻出現的字眼,而八個民主黨派的提案也聚焦環境保護,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初步統計,在公示的268份民主黨派提案中,環保提案約31份。
環保提案中,“京津冀”成為最熱門的詞匯。民盟中央《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大氣污染防治》的提案建議成立三地聯合防治管理委員會,建立跨區域的聯合監察執法機制,統一污染物排放標準和排污收費標準,實行減排責任分擔機制。
與民盟中央相似,民建中央也針對京津冀提出了《關于京津冀聯防聯治破解大氣污染難題的提案》。農工黨在這一方面提出了建立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基金,建議實施“京津援冀治污工程”。
在水污染防治和流域管理方面,農工黨提出“加強水污染防治和科學利用水資源”,建議建立跨部門、跨區域的水污染防治聯防聯控機制。民進中央提出“加強長江故道群濕地保護,保障長江中游生態安全”以及“實施長江流域水資源統一調度管理”,建議全面開展跨省河流的水量分配方案制訂工作。九三學社也提出“加強湖泊流域生態保護和流域綜合治理”,“大力加強漢江流域治理有效保障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質”。
其他環保重要議題
就其他重要環保議題,民革中央《關于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環境治理的提案》建議,建立國家層面的生態黑名單制度以及城鎮化項目環保責任無時限追溯機制。農工黨提出“完善環境稅收政策頂層設計 加快建立環境稅制度”。九三學社提出要“做好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頂層設計”。臺盟提出“加快發展綠色金融,助推產業升級”,以及“加快政策環評制度建設,降低政府決策環境風險”。民盟提出“減少工程項目破壞自然生態”。
在民主黨派提交的31份環保提案中,除上述提案外,還涉及土壤污染治理、固廢處理、濕地保護、水土保護、相關產業發展等提案。
代表、委員環保聲音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就“污染形勢嚴峻,經濟增速放緩”的新時期的環境保護獻計獻策,根據兩會相關媒體報道摘選兩會環保聲音:
:人生病了要及時就醫,不然就會危及生命安全;生態環境出了問題也要及時治理,不然就會影響到整個國家的肌體健康。
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要徹底改變粗放式發展模式,摒棄那些給生態環境帶來“不可承受之重”的錯誤做法。就像人一樣,平時就要注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拒絕熬夜、酗酒等危害身體健康的不良習慣。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我國發展的資源環境約束加大,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數量擴張的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必須推動經濟在穩定增長中優化結構。
要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攻堅戰。環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鐵腕治理。一定要嚴格環境執法,對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讓其付出沉重的代價;對姑息縱容者嚴問責,使其受到應有的處罰。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過去一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在環境立法上取得新進展。在深入調研、充分聽取意見的基礎上,經過4次審議,對《環境保護法》作出全面修訂。
今年常委會主要要加強生態領域立法修法,加強對法律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進一步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增強執法檢查的權威性、針對性和時效性。
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會選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生態文明建設領域重要問題,圍繞建立國家層面生態補償機制、重點區域大氣污染綜合防治、東北黑土地保護、沿海灘涂開發與保護等開展了調研座談;召開人口資源環境態勢分析會,提出政策建議,為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發揮了積極作用。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我國正在起草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行動計劃也在制定中。調查顯示,部分地區土壤污染比較嚴重,下一步要摸清家底。
要解決土壤污染問題,當前主要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建立相應的法律制度和標準體系;二是加強對工礦企業的環境監管;三是對污染土地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做好污染管控;四是通過試點示范,建立我國自己的土壤污染治理技術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戴天榮:土壤污染防治法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處罰條款。法律要特別重視對違法行為的懲罰,一旦出現未經審批破壞土壤質量、污染土壤的行為,要依法嚴厲打擊,情節嚴重的應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對已經受到破壞的土壤資源,要堅持“誰污染誰治理”,確保污染土壤得到修復,對破壞嚴重而不能修復的,應當對相關負責單位和個人進行嚴厲的處罰。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環保廳副廳長陳敏認為,“源頭防污+鐵腕治污”是環保工作最高境界。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環保廳廳長陳國鷹指出“環保未來的重點和難點在鄉鎮!
在大氣治理方面,陳國鷹表示治霾不能各自為政。京津冀一體化生態環境要先行,三地要盡快統一標準、統一監管、統一執法。
根據當前的污染形勢,全國政協委員、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高吉喜認為,“水和土壤污染比空氣污染更要關注!
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省農業廳廳長胡漢平指出:“土壤污染相對水體和大氣污染而言,更具隱蔽性、滯后性和難可逆性,土壤污染修復迫在眉睫!
全國政協委員駱沙鳴提出以水定城定地定人定產,建議對不同的水資源實施動態管理,全面推行嚴格的水資源制度考核,并細化水資源水量緊缺和水污染突發應急事件處理預案。
在環境執法方面,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張全:“對違法企業不僅要‘過罰相當’,一些明顯違法行為,如冒黑煙、無組織排放等,規定可以直接進行處罰,不需要經過監測等復雜過程!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建議加快環境稅立法,環境稅歸屬和使用應更多向地方傾斜。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李稻葵:“中國應把環境治理變成經濟的增長點!
在將節能保護產業打造成新興支柱產業方面,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所長宋立認為“政府應助力環保產業把市場開拓出來!
全國政協委員、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建議,國內政策性銀行或商業銀行就環保行業發展給予進一步的專項支持。及早建設國家“綠色銀行”,支持環保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