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戴秀英認為還是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公立醫院尤其是鄉鎮衛生院衛生人才收入普遍偏低,導致優秀人才留不住,加之醫療設備相對落后,使得患者愿意到縣級醫院看病。而縣級醫院為了吸引患者就醫,不斷購置新型設備、不斷擴充建設,最終導致負債經營,因此堅持公益性的動能不足!睘榇,戴秀英建議政府加強對鄉鎮衛生院的建設,建立對公立醫院尤其是鄉鎮衛生院更加完善的補償機制,落實相關配套政策和措施,切實增強公立醫院堅持公益性的動能
公立醫院是醫改重點
文章說,“醫改”一直是近幾年兩會的高頻詞匯。在醫改進入深水區的當前,如何續推改革成為焦點。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醫療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指出,公立醫院改革依舊是下一步的方向,這其中包括醫生多點執業、社會辦醫、解決以藥養醫等熱點問題預料在兩會中涉及。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鼓勵社會辦醫,優先支持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并允許醫師多點執業,這為緩解“看病難”的痼疾及下一步醫改指出了方向。不過,目前各地在推進醫師多點執業時都比較謹慎,開展也較為緩慢。
蔡江南指出,這是因為醫師從事多點合法的執業更多是由行政指派為主,而非市場推動帶來的變化。醫改下一步應集中于三方面:在公立醫院改革方面,社會非盈利醫院應占主導,形成一半醫院非盈利,四分之一是盈利,四分之一是公辦的比重。在醫師多點執業上,將醫生從醫院的雇員身份中解脫出來。而在醫療服務價格機制改革上,不能要政府行政性定價。
蔡江南認為,在中央成立深化改革小組后,將直接助推醫療改革,觸動利益集團利益,進一步釋放政府及公立醫院對醫療資源管控的權力。
去大醫院看病,“一號難求”,怎么辦?出了醫療糾紛,醫患間互生敵意,怎么辦?異地醫保去報銷,過程繁瑣、苦不堪言,怎么辦?……來京參加全國兩會的一些代表委員指出,雖然醫療體制的改革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掛號難、醫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