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人看醫生,似乎都是很光鮮,覺得社會地位高,收入不錯,但是目前這個階段,作為不少醫療行業的同行,卻是感到醫學行業面臨到的深深的不和諧,醫患關系緊張,醫生工作辛苦,收入不陽光,甚至不少醫生發出了誓不讓二代學醫的言論,我理解。因為我就是一個已經轉行的護士,有時候和還在護理崗位的同學聊天就是兩個字:很累。要么就是很扎心,要經常面對醫患糾紛。真的非常頭疼。
想起來我那個年代上醫學院還是學生中優中選優才可以進得了醫學院,最近的新聞熱點卻是醫學院的考分越來越低,甚至不少醫學生轉系到其它專業去了。目前醫學行業面臨著是無人愿意學醫,無人愿意畢業后從事醫學行業的尷尬狀況。而且我們認識好幾個醫生都說不再想讓自己的孩子學醫。
就業前景
醫藥市場調研得知,多數醫學專業畢業生看好大城市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把擇業定位在城市、大醫院、經濟效益好的單位,就業的期望值過高。然而,大城市和發達地區的醫療衛生機構日趨飽和,醫學人才市場上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大中城市的綜合性醫療機構、經濟發達地區的縣級醫療機構原則上都需要碩士,其次就是獲得英語六級、計算機二級證書。因此,醫學專業畢業生的擇業期望值過高,造成了就業難現象。
專業與就業
從高考錄取分數上來看,醫學類院校和專業的錄取分數是普遍較高的。但據權威數據調查對國內連續三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調查顯示,臨床醫學專業位于“主要本科專業失業率排行榜”的前列,畢業半年后失業率為23.1%,中醫學以18.4%排第六,就業率低的前十名的本科專業中,醫學類就占據了兩名。而在畢業半年后失業率排名前十名的高職專業中,同樣是臨床醫學以28.5%位居榜首。
想當醫生不容易
醫學由于學科的特殊性,導致就業面窄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臨床醫學,每年的畢業生很多,官方的就業率數字大概是60%,實際上很多醫學院校的學生畢業以后真正進入醫院的不到40%。我國大醫院的體制基本都是國家事業單位,醫學院校的學生都想進入大城市的好醫院,所以,像北京、上海這種大城市的醫院就業率就相當低了。公立醫院編制有限,私立醫院在中國的發展又很一般,因此無法消化每年大量的畢業生。不僅僅是本科生,近些年連臨床醫學的研究生們也開始出現了找不到工作的局面。
當然就業難的原因有很多,一般人是大醫院進不去,小醫院不想去。很多畢業生終的就業去向是做了醫藥代表,或做起了醫療器械銷售。一個醫生從20歲學習,到40歲成熟,一直可以干到60歲退休,退休后又被醫院返聘回來。這樣算下來,在職醫生所占崗位的時間比較長,從自然更新淘汰的規律來看,新人進入醫院就比較難。
不是所有專業難就業
迫于就業壓力很多醫學院校的學生都會考取更高的學歷,尤其是醫學專業,很多單位的就業門檻都是博士。醫學類專業出國或深造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很多院校都在50%以上。
當然,在醫學類專業中并不是所有的專業都不好就業。在主要本科專業就業率前50名中,就有醫學影像學和護理學的身影。醫學影像學以96.3%排名第7名,護理學以94.7%的就業率排名15位。
基礎醫學本科專業是國家控點分布的本科專業,以從事醫學院校教學和科研為培養目標的,雖然就業率不算太高,但一般來說,基礎醫學的出國率是相當高的。
護理學的本科院校設置的比較少,護理的本科生就業很好,如果英語過關還可以申請到國外去做護士,待遇非常不錯。
放射醫學、醫學影像學主要是培養能在影像醫療(放射、CT、磁共振、B超等)、醫學影像學教育和科研等部門工作的人。就業也很不錯,但是從事這個職業對身體可能會有一定的傷害。
預防醫學的就業出口主要是CDC(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一般一個地區只有一個疾控中心,所以就業率也不高,但預防醫學的畢業生搞統計、搞研究、搞實驗是一把好手。
去不了大醫院還到哪兒就業
任何“好”與“壞”都是相對而言,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說醫學專業就業難,或者說臨床醫學就業難,很多時候是畢業生自己局限了求職范圍。
除了到三甲、二甲等醫院就業以外,醫學類專業的同學還可以有很多不錯的發展方向。比如,基層醫療工作單位、健康管理中心、健康管理師、健康知識普及等等。
電子產品檢測技術專業未來
時間:2024-07-12 14:0:39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未來
時間:2024-07-12 14:0:19汽車智能技術專業未來就業
時間:2024-07-12 14:0:21智能產品開發與應用專業未
時間:2024-07-12 1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