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策的推動和大力的優惠補貼,我國的電動汽車銷售量一直在上升。但是買車容易充電難的情況卻讓車主哭笑不得。雖然說國家大力支持新能源車的發展,但“充電樁荒”的問題,讓不少車主頭疼。那么2022年大同新能源汽車申請充電樁需要什么資料手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僅供參考。
1、首先申請的車主須要填寫,新能源電動汽車自用充電樁安裝申請登記表。要注意如實填寫表格里面相關的內容。
2、當維修人員上門在住宅小區內安裝時,申請人需要在登記表上蓋章確認。
3、電動汽車生產企業在登記表上確認并審核,待審核通過之后,就為申請人建樁。
4、除此之外,申請人還需要拿著能源電動汽車自用充電樁安裝申請登記表、身份證明材料、車位現場環境照片、車位證明等等相關材料,向所在區域供電部門提出用電報裝申請。其中登記表要注意準備好五份,送給供電部門統一收取存檔,會由市建委、經信委、用戶、車企各存一份。
為深入貫徹商務部等17部門《關于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促進農村消費的意見》(商流通發〔2021〕99號)文件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方案
(一)總體要求。以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貫徹落實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搶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深度融入和服務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建設,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分層分類,因地制宜,以渠道下沉和農產品上行為主線,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市場傾斜,完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暢通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推動縣域商業高質量發展,實現農民增收與消費提質良性循環。
(二)基本原則。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健全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細化政策措施,加強指導監督和績效管理。
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充分激發農村市場主體活力和內生動力。政府優化政策供給,提升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水平,營造公平營商環境和放心消費環境。尊重基層首創精神,最大限度調動各方積極性。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探索縣域商業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
因地制宜,鼓勵創新。綜合考慮人口數量、市場需求、鄉土文化特點、生態保護等因素,合理確定縣域商業網點布局、功能業態、數量規模、輻射范圍等建設改造內容。鼓勵地方立足實際、適度超前、注重服務,分層分類推進,大膽開拓創新。規范項目建設,不搞大拆大建,避免商業過剩和同質化競爭,要與區域經濟協調推進。
聚焦短板,統籌推進。要把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納入鄉村振興考核評估、主題培訓、協調議事等機制,一體謀劃推進。加強資源整合,充分利用現有商業設施,加快補齊短板、打通堵點,重點布局一批公益性和民生保障類商業設施,提升應急保供能力。要建立黨政統一領導、多部門參與的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工作協調機制,加強組織協調,明確責任分工,推動工作落地。
(三)發展目標!笆奈濉睍r期,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建立完善縣域統籌、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重點、村為基礎的農村商業體系。到2025年,力爭全省鄉鎮商貿綜合體(服務中心)覆蓋率100%,區域性倉儲物流集散中心覆蓋率100%,快遞村村通覆蓋率100%,公益性農產品市場地市級覆蓋率100%,重點支持太忻一體化經濟區高標準建設和改造一批縣城商貿綜合體、物流倉儲配送中心和鄉鎮商貿中心,全省縣鄉(鎮)村三級商業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城鄉互通更加順暢,商品流通更加高效,業態更加豐富,基本實現縣縣有連鎖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鄉鎮有商貿中心、村村通快遞、村有便利店的格局。
二、健全農村流通網絡
(一)完善縣城商業設施。把縣域作為統籌農村商業發展的重要切入點,結合商業網點規劃和城鄉建設規劃,統籌縣域商業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縣域商業主體,積極引導支持大型商貿流通和連鎖經營龍頭企業下沉資源,建設完善一批縣城商貿服務中心、物流公共倉配中心!笆奈濉逼陂g,力爭各縣(市、區)至少要建設或改造提升一家縣城商貿服務中心、一家物流公共倉配中心,帶動本地農村商業和中小企業快速發展,激發縣域經濟和商業流通競爭活力。(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等分工負責)
(二)建設鄉鎮商貿中心。鼓勵企業通過自建、合作等方式,建設改造一批鄉鎮商貿中心,發揮鄉鎮承上啟下、緊靠農村居民生活圈、服務農村的區域商業中心優勢,把鄉鎮打造成整體性帶動農村商業聯動節點和網絡樞紐,向周邊農村拓展服務。健全農村流通網絡,改善鄉鎮消費環境,推動購物、娛樂、休閑、農資等業態進一步融合,滿足農村居民對消費升級需求。嚴格執行有關工程建設標準,確保新建或改造的鄉鎮商貿中心質量達到相關標準要求。“十四五”期間,力爭每個鄉鎮新建或改造一個鄉鎮商貿中心,鄉鎮覆蓋率達到100%。(省商務廳、省住建廳,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等分工負責)
(三)建設改造一批農村便利店。鼓勵美特好、唐久、金虎等大型商貿流通企業,通過技術賦能、特許經營、供應鏈整合等方式,改造家庭夫妻店等傳統網點,發展新型鄉村便利店,搭載快遞收發、農產品經紀等服務,滿足村民便利消費需求。加快電商進村,延伸電商村級服務,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直銷方式,滿足農民就近銷售、便利消費的需求。支持郵政企業打造郵政綜合便民服務站,通過網點加盟優化提升,分層分類管理,拓展商品銷售、郵件收寄投遞、便民繳費、普惠金融等服務,強化“郵政網點+村級站點”模式,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支持供銷社系統改造農村綜合服務社,結合市場需求拓展服務功能,提供農資、日常消費品銷售服務和快遞代收代發、生活繳費等便民服務。“十四五”期間,力爭郵政綜合便民服務站行政村覆蓋率達100%,原則上實現每個行政村建有一個便利店,對于人口小于100人,周邊3千米范圍內有便利店可共享的村,可視情況不單獨建設便利店。(省商務廳、省供銷社、省郵政管理局、郵政集團山西省分公司,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等分工負責)
三、加強市場主體培育
(四)加快縣域重點商貿流通企業數字化、連鎖化轉型。推進縣域5G網絡建設,積極引導基礎電信企業5G基站布局向縣域、重點鄉鎮傾斜,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基礎支撐。鼓勵商貿流通企業圍繞運營管理智能化開展新型信息消費項目建設,申報工信部新型信息消費示范項目。支持商超及農村傳統商貿流通企業拓展應用場景,積極開展大數據項目試點示范和產品推廣。支持推動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全省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全場景融合應用,打造省級農村寄遞物流體系綜合智慧信息化平臺。支持郵政公司提升農村供應鏈水平,構建線上線下結合的綜合服務平臺,助力提升農村夫妻店等傳統商業網點的數字化經營水平,加強數據信息的應用,打造一批“全網+區域”大單品,彌補農村實體店供給不足短板!笆奈濉逼陂g,力爭實現縣域城區、重點鄉鎮、農村5G網絡全覆蓋。(省工信廳、省商務廳、省供銷社、省通信管理局、省郵政管理局、郵政集團山西省分公司等分工負責)
(五)培育農村新型商業帶頭人。實施新型商業帶頭人培育計劃,創新推進“校企”“政校企”合作模式,建設市場營銷和電子商務品牌專業、精品課程,加快建立農村電商人才培養載體和師資、標準、認證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通過舉辦“三晉新農人”“創青春”“振興杯”等創業創新和技能大賽等活動,挖掘農村商業人才。利用研發機構、行業商協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師資團隊等縣域資源開展品牌設計、市場營銷、電商應用等專業培訓,強化實操技能,提高就業轉化率。加大商業人才招引力度,集聚高質量人才資源,加強跨地區人才交流學習。支持對返鄉農民工、大學生、退伍軍人、脫貧戶等開展農村電商普及和技能培訓,重點開展美工、產品設計、宣傳、營銷策劃等實操技能培訓,提升就業創業服務水平,促進農村地區人員創業就業。“十四五”期間,力爭培訓1萬名農村電子商務帶頭人。(省農業農村廳、省教育廳、省人社廳、省商務廳、省退役軍人廳、省總工會、團省委等分工負責)
(六)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政策創設,加快制定省級家庭農場管理辦法。開展示范家庭農場創建。積極開展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發展壯大單體農民合作社,促進聯合與合作,提升縣域指導扶持服務能力。發展以農業生產托管為主要形式的社會化服務,積極探索多種托管模式。培育壯大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推進農機化新型經營主體提檔升級試點建設工作,培育和建設一批區域性“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笆奈濉逼陂g,縣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達4500家,力爭在全省建設100個區域性“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省農業農村廳負責)
四、豐富農村消費市場
(七)提升農村生活服務供給。加大政策支持,引導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加快城鄉協調發展的便民生活服務圈建設,盡快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鄉村消費服務供給能力。統籌布局城鄉融合新型消費網絡網點,提升鄉鎮商貿服務中心和農村集貿市場的服務水平,依托鄉鎮商貿中心、農村集貿市場等場所,提供餐飲、親子、洗浴、健身等服務。利用村民活動中心、夫妻店等場所,提供理發、維修、廢舊物資回收等便民服務。鼓勵城鎮市場主體到鄉村設點,直接向農民提供服務,縮小城鄉居民服務消費差距。借助電商平臺和商貿物流企業大數據,分析掌握農民消費特點,加大鄉鎮商貿中心、農村便利店優質產品和服務的供給。開展日用消費品、家電、家居、汽車等下鄉活動,促進農村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鼓勵省內整車企業豐富產品系列,開發匹配農村市場車型,加強部門協作,強化對農用車生產的監督檢查。完善農村道路、水、電(充電樁)、通信等基礎設施,為消費升級提供配套保障。構建廣覆蓋的農村公路網,重點實施農村公路路網延伸、農村公路提檔升級、旅游公路建設提速、農村公路消危平安、農村公路服務提質五大工程。在有條件的地區積極開展城鄉供水一體化和農村規;┧こ探ㄔO,推行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規范化建設及老化管網改造。編制《山西省“十四五”農村電網鞏固提升規劃》,做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引導社會力量在鄉鎮開展充電設施布點建設!笆奈濉逼陂g,力爭新改建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通硬化路6000公里,實現大人口規模(30戶及以上)自然村100%通硬化路;建制村通雙車道公路3500公里,鄉鎮通三級公路4000公里,縣鄉公路改造4859公里,消滅不通三級路的鄉鎮,提高建制村通硬化路水平,提升農村公路網技術等級和暢通能力;新改建旅游公路9555公里,連通三大旅游板塊所有A級及以上景區,新改建資源路、產業路約1500公里,實現縣級以上經濟開發區通達等級公路;完成農村公路危橋改造13.5萬平方米,危隧改造3.2萬平方米,基本消除現存農村公路四五類橋梁,逐步消滅不達標隧道,實施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1600公里;全省農村集中供水穩定在95%以上,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穩定在92%以上;農村配電網供電可靠率達99.8%以上,綜合電壓合格率達99.9%以上,戶均配變容量達到2.6千伏以上,鄉鎮地區電動汽車充電樁全覆蓋,充電服務半徑小于10公里。(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商務廳、省能源局、省通信管理局,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等分工負責)
(八)培育一批鄉村e鎮。依托各地特色優勢產業,布局培育一批鄉村e鎮,培育引進電子商務企業,打造區域公共品牌,培育鄉村e鎮商業帶頭人,健全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完善物流配送體系,完善電商基礎配套設施,實施市場主體倍增工程,圍繞鄉村e鎮的主體功能區建設和產業定位,協同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進一步加強平臺承載,推動產業、主體、電商等要素科學聚集,形成“產業+電商+配套”的可持續發展電商生態體系!笆奈濉逼陂g,力爭培育100個鄉村e鎮,市場主體高質擴容,產業發展突出鮮明、網絡零售明顯增長、服務功能優化完善、體制機制高效靈活。(省商務廳、省鄉村振興局等分工負責)
(九)優化縣域文旅服務品質。推動旅游與農耕文化融合發展,建設汾陽賈家莊、長治振興村、靈丘下車河村等一批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景點,推介鄉村休閑旅游精品景點和精品線路,創建一批“山西美麗休閑鄉村”,打造一批宜居宜游、宜業宜養的休閑農莊(園)、特色文化古村落、田園綜合體、鄉村民宿度假區和標準化鄉村旅游目的地,打造富有山西地方特色的鄉村民宿品牌,延伸“旅游+農業”產業鏈條,豐富和提升“旅游后備箱經濟”。支持鄉村旅游項目建設,以46個重點幫扶縣和“十三五”時期脫貧村為重點開展鄉村旅游幫扶工作,納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項目庫予以支持,發展鄉村旅游。組織鄉村旅游人才培訓,為推動鄉村旅游提供人才支撐。啟動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工作,實施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工程。“十四五”期間,力爭創建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10個,中國美麗鄉村30各,推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路線120條。(省文旅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鄉村振興局等分工負責)
五、增強農產品上行能力
(十)提升農產品供給質量。創建一批農業產業強鎮項目,不斷壯大鎮域農業主導產業,帶動周邊經濟發展,繼續實施山西旱作高粱和晉南蘋果2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項目,創建一批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實施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開展綠色食品認證和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打造有機旱作、綠色有機農產品公共品牌,加大宣傳力度,加大抽檢和證后監管力度,全面試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實施優質糧食工程,開展糧食產業強縣認定工作,指導制定雜糧或主食糕品團體標準,遴選一批“山西好糧油”產品,增加優質糧油供給。布局建設一批中國郵政農產品基地,加快推進“一縣一品”農產品項目,依托“郵政農品”和多元農品溯源能力,建立健全品牌培育和品控管理運營體系,提高品牌溢價。“十四五”期間,力爭創建一批農業產業強鎮項目,鎮域農業主導產業明顯壯大,產業鏈條深度融合,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5億元,脫貧地區達到0.3億元;創建一批產業集群,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育種創新取得重要進展,農產品品質明顯提升,農業品牌建設取得較大突破,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全面構建,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種源和節水高抗新品種,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達到2000個;認定20個糧食產業強縣,遴選出100個“山西好糧油”產品。(省農業農村廳、省糧食和儲備局、郵政集團山西省分公司等分工負責)
(十一)提高農產品商品化處理能力。按照“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的要求,分區域、分產業、分品種、分環節加快補齊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短板弱項,扶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中小微企業建設特色農產品高標準產后初加工裝備技術示范基地,推廣先進適用、節能高效的制粉、榨油、貯藏、保鮮、烘干、分級、包裝等標準化農產品初加工裝備,做好精深加工初始環節,推動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向更廣領域、更高質量發展。分類打造特色鮮明、結構合理、鏈條完整的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轉型發展!笆奈濉逼陂g,力爭扶持建設特色農產品高標準產后初加工裝備技術示范基地70個,推廣先進適用、節能高效的標準化農產品初加工裝備300臺(套),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率達到50%左右,促進農產品轉化量2000萬噸,農產品初加工環節損失率下降到20%以下;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力爭達到4300億元,十大產業集群年產值力爭突破2100億元。(省農業農村廳負責)
(十二)加強品牌培育。推進“山西精品”公用品牌打造。建設完善農業品牌標準體系,打造“有機旱作·晉品”省域農業品牌形象。組織品牌農業企業參加全國綜合性展會,舉辦地方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提高品牌傳播效率。支持鄉村e鎮開發一批適銷對路的網貨產品,打造做強一批區域公用品牌,鼓勵企業創建一批“小而美”自主品牌,組織開展區域公共品牌線上、線下營銷推廣活動,提高品牌競爭力和知名度。支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整合農特產品資源,開發網貨產品,培育區域公用品牌,開展農產品追溯,擴大農特產品網絡銷售。依托山西雜糧、畜禽、蔬菜、干果、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資源優勢,打造“一縣一品”,建立山西產品的標準體系。立足山西糧食產業特色、優勢,繼續打造‘山西小米’省域公用品牌,培育市域、縣域公用品牌,支持企業做大自主品牌,逐步形成省、市、縣、企業立體化品牌發展格局!笆奈濉逼陂g,力爭“有機旱作·晉品”品牌在全國形成廣泛影響,支撐產品品牌達到200個以上;在每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培育1個區域公用品牌。(省商務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糧食和儲備局等分工負責)
六、完善農產品市場網絡
(十三)加強農產品產地市場建設。鼓勵產地市場通過土地作價、投資建設等方式,融通社會財力,改造提升一批產地市場,提高保供能力和便民利民服務水平。鼓勵產地市場對接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大本地農產品采購規模和銷售力度,發揮農產品集散平臺作用,助力農民增收致富。積極推進山西運城三科農商城國家級產地專業市場申報工作,加大農產品產地專業市場培育,支持產地市場初加工、冷鏈倉儲、交易設施建設改造。支持有條件的縣級供銷社通過股權投資、開放辦社等多種方式,積極參與布局當地產地市場、農貿市場的建設改造、運營管理。依托基層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發展田頭市場,促進農產品就地就近銷售!笆奈濉逼陂g,爭取山西運城三科農商城通過國家級水果產地批發市場認定,在黃河金三角地區形成一定的市場影響力。(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供銷社,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等分工負責)
(十四)提高農產品市場公益性保障能力。通過土地作價、產權回購回租、財政入股、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強化農產品市場公益性保障作用,增強保供穩價和綜合服務能力。加強規劃管控,充發揮好規劃縣域商業體系促進農村消費的引領作用,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的意見》(國辦發〔2011〕59號)規定,政府投資建設的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可按作價出資(入股)方式辦理用地手續。強化部門協作,做好進口冷鏈食品總倉管理和疫情防控工作,重點指導15個農產品保供聯系市場,積極組織貨源,擴大采購品種,增加庫存儲備,保障農產品市場供應!笆奈濉逼陂g,力爭每個地市重點培養一個公益性農產品市場,實現公益性農產品市場地市級覆蓋率100%。(省商務廳、省自然資源廳,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等分工負責)
(十五)完善農產品流通骨干網。建立以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為支撐,以農產品主產區生產加工企業為源頭,區域集散型、銷地型、產地型批發市場為骨干,各大連鎖商超、生鮮超市、集貿市場、菜市場等零售網絡為末端,線上企業銷售為平臺的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依托農業產業化國家級、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培育一批農業全產業鏈“鏈主”企業,聚集資源要素,打造知名品牌,聯合上下游經營主體,組織開展農業全產業鏈建設。加強跨區域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建設農產品產地集配中心、跨區域農產品批發與配送網絡體系,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全省農產品流通體系,農產品流通規;⒔M織化、品牌化程度明顯提高,流通的公益性特征更加突出,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設施配套、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網絡體系。(省發展改革委、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供銷社、郵政集團山西省分公司等分工負責)
(十六)加快補齊冷鏈設施短板。依托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主體,因地制宜建設經濟適用、規模適度、節能環保、集約高效的產地倉儲保鮮設施。加強冷鏈運輸企業冷鏈運輸車規范營運,落實防疫、信息登記等制度,加強冷鏈物流全程追溯管理。支持郵政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試點工作,加強郵政倉儲寄遞服務與地區農產品冷藏保鮮資源對接,布局產地倉和田頭倉,優化農產品集散中心作業流程和干線郵路運輸模式,開辦直發郵路,提升“最初一公里”倉儲保鮮能力,實施農產品定制化收寄和運輸,加強包裝管理和品質提升。支持供銷系統農產品市場升級改造和功能提升,逐步健全倉儲運輸、冷鏈物流、檢驗檢測、終端配送等服務。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強化冷鏈食品管理,壓緊壓實經營主體防控責任,持續完善常態化防控工作機制,強化長效管理,全鏈條做好冷鏈食品各環節的食品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笆奈濉逼陂g,力爭構建重點覆蓋生鮮農產品主產區和特色農產品生產優勢區、緊密對接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網絡,支持建設3000個左右產地倉儲保鮮設施,新增冷藏保鮮能力30萬噸以上。(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衛健委、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省供銷社、郵政集團山西省分公司等分工負責)
七、加強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建設
(十七)完善農業生產資料流通網絡。加強農資倉儲物流基礎設施、區域物流配送中心以及網絡終端建設,不斷健全農資經營網絡,持續增強為農服務實力。要積極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信息技術等手段,創新農資營銷、配送和服務方式。要開展電話訂購、網絡預約、線上指導等信息服務,推行“不見面”技術服務、管理服務及作業服務。(省商務廳、省供銷社等分工負責)
(十八)增強農資服務能力。依托現代農業示范項目,引導和鼓勵社會化服務組織面向小農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科學施肥社會化服務。依托供銷系統各類惠農服務平臺,加快全力推進單環節、多環節、全程托管等土地托管服務,加大農資配送力度,充分利用農資經營服務網絡、點多面廣的優勢,解決農戶農資供應最后“一公里”難題。提升郵政服務農業全產業鏈的能力,依托農村郵政網點、綜合便民服務站點、農產品基地、“中郵惠農”以及“晉郵鄉情”等線上線下平臺,大力推進農資農技“四個一”(建立一個農技專家團隊,每種作物建一塊試驗示范田,每個郵政網點開好一場農技培訓會,每個郵政網點做好一場農資優惠購)服務體系建設,為廣大農戶提供更加專業的農資農技咨詢、培訓、銷售、植保等服務,依托“晉郵鄉情”“中郵惠農”平臺創新農資服務模式,擴大信貸、產業鏈上下游結算等服務場景,推進與中化等企業的戰略合作!笆奈濉逼陂g,力爭每年培育科學施肥社會化服務組織5個。(省農業農村廳、省供銷社、郵政集團山西省分公司等分工負責)
八、創新流通業態和模式
(十九)支持大型企業開展供應鏈賦能。推動流通企業加強與生產商、供應商合作,鼓勵龍頭企業牽頭建立區域性日用消費品采購聯盟,增加適合農村市場、符合農民消費特點的商品供給。支持郵政企業賦能提升農村供應鏈水平,以數字化站點為依托,構建線上線下結合的綜合服務平臺,提供集統一配送、集中采購、銷售分析、庫存管理、財務管理、會員管理等功能于一體的郵掌柜信息系統,加強數據信息的應用,打造一批“全網+區域”大單品,彌補農村實體店供給不足短板。培育一批供應鏈產業集群,高效整合山西農產品供應鏈的各類資源和要素,提高企業、產業和區域間的協同發展能力,形成一批具有區域影響力的領軍型企業,完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省商務廳、省供銷社、郵政集團山西省分公司等分工負責)
(二十)擴大農村電商覆蓋面。開展電商新業態拓展行動,打造提升28家省級直播電商基地,培育電商直播產業生態圈。實施“數商興農”,推動直播電商、社群電商、社區拼團等新型互聯網營銷手段向農村延伸,促進農產品上行和農產品網絡品牌建設,大力提升農產品電商化水平。深入推進全省59個示范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完善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開展電商人才培訓,完善電商產品產業鏈供應鏈,有效暢通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促進農村消費。“十四五”期間,力爭在適宜開展農村電商的地區實現電商全覆蓋。(省商務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省郵政管理局、省供銷社、郵政集團山西省分公司等分工負責)
(二十一)發展縣鄉村物流共同配送。將“實現農村寄遞物流服務全覆蓋”納入2022年政府民生實事,協調省級財政對農村地區下行郵件進行三年期補貼。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總結推廣“郵快結合”“交快結合”“快快合作”“供交快合作”等創新模式,引導郵政、快遞、物流等市場主體加強資源共享,推進標準互認和服務互補,鼓勵支持統倉共配,實現“一特色三標準”目標。構建縣級寄遞物流公共倉配中心,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鄉鎮客貨郵綜合服務站點體系,實現農村快件攬收、分揀、配送一站式服務。推進運力資源融合,開通客貨郵合作線路,普及推廣農村客運車輛代運信件、郵件、包裹,利用農村客運車輛發展寄遞物流,降低物流企業成本,增加客運企業收益。支持商務、郵政、快遞、供銷等部門開展市場化合作,共建共享,發展縣級快遞分揀中心、鄉鎮快遞服務分中心和村級電商快遞服務站,加強信息、配送資源整合,實現商貿物流、電商快遞、農產品上行等商品的統倉共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供銷社、省郵政管理局、郵政集團山西省分公司等分工合作)
(二十二)強化產銷對接長效機制。搭建農產品流通企業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接平臺,指導組織企業參加全國性產銷對接大會、博覽會等,借助展會平臺,開展消費幫扶、招商推介活動。開展“農超對接”“農批對接”“五進九銷”活動,建立穩固長效的產銷對接機制,拓展線上渠道,開拓線下市場,提高山西農產品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引導農產品市場、電商平臺等流通企業創新流通方式,延伸產業鏈條,加強與農民合作社、農產品生產基地等各類經營主體對接合作,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直供直銷、社區生鮮農產品直銷店等長期穩定的產銷對接模式。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每兩年開展一次“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除太原市外)。大力發展城郊蔬菜生產基地,通過基地規模擴大、設施建設升級、生產技術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等措施,提升城郊蔬菜的供給能力,緩解城市蔬菜產品供應的地區性、結構性供求矛盾。以駐村幫扶單位助銷為抓手,協調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持續鼓勵動員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購買重點幫扶縣農副產品。支持郵政企業健全完善產銷對接體系,構建“雙線融合、內外聯動”的全渠道產銷對接體系,打造郵樂地方館,加強郵政農品品牌宣傳,提高農產品電商銷售比例。大力促進馬鈴薯主糧化消費市場,以企業為主體,以項目為支撐,加強產銷對接,做好宣傳引導,推進馬鈴薯產業提質增效,提高馬鈴薯產業精深加工水平,擴大馬鈴薯主糧化市場,走出山西省馬鈴薯產業發展“特”“優”之路!笆奈濉逼陂g,力爭全省“菜籃子”產品生產穩定,供應充足,質量安全,新增設施蔬菜基地10萬畝以上;全省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450萬畝,貯藏能力達到350萬噸,加工轉化率達到30%,馬鈴薯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70億元。(省商務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省供銷社、郵政集團山西省分公司,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等分工負責)
九、規范農村市場秩序和加強市場監管
(二十三)強化農村市場執法監督。完善市場監管城鄉聯動機制,充實執法力量,加大執法力度。加強源頭治理,落實企業進貨查驗責任和質量承諾制度。完善“雙隨機、一公開”和進貨臺賬、不合格商品退市等監管制度,依法查處無證無照經營行為。暢通農村消費投訴舉報渠道,發揮社會監督作用。(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商務廳等分工負責)
(二十四)促進農資市場有序發展。抓好化肥、農藥、農膜、農業機械及零配件等重點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監管,開展質量監督抽查,重點加大對城鄉結合部、農貿市場等區域的抽查力度,嚴防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依據種植業“互聯網+監管”行政檢查清單,盯緊農藥生產、經營、使用等重點環節,持續開展質量監督抽查工作,確保農業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對化肥產品生產企業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督促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持續保持獲證的必備生產條件和檢驗條件。組織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活動,加快推進農資領域信用體系建設,積極引導農資市場主體加強行業自律,規范農業生產資料經營行為。強化宣傳引導,增強質量和品牌意識,嚴格農資質量管理,嚴把入口關,杜絕假冒偽劣農資商品流入市場,積極參與農資打假工作,開展自查自糾并配合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加大對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的打擊力度,穩定市場秩序,維護農民利益。“十四五”期間,力爭農資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穩步提升,對化肥告知承諾獲證企業進行100%全覆蓋例行檢查。(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管局、省供銷社等分工負責)
(二十五)加強市場質量安全監管。嚴格落實“四個最嚴”,以防控食品生產安全風險為主線,強化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加強行政執法辦案力度,依法打擊農村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行為。加大打擊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危害食用農產品安全、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犯罪力度,強化市場質量安全宣傳,開展部門主題宣傳活動,設立舉報熱線電話,營造人人參與、社會共治的良好氛圍。加強農村市場假冒偽劣食品整治行動,完善農村市場食品安全治理機制。(省公安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省供銷社等分工負責)
十、完善政策機制和保障實施措施
(二十六)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把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作為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按照《商務部關于建立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工作協調機制的通知》要求,建立省統籌、市負總責、縣抓落實的管理制度,由省商務廳牽頭,省直各相關部門為成員的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工作協調機制。各市縣人民政府承擔主體責任,做好任務分解、進度細化、項目推進等工作,成立相應的市縣級縣域商業工作協調機制,定期研究重大事項,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進縣域商業工作。(省商務廳,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等分工負責)
(二十七)分步分級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h域商業體系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各級黨委和政府部門要作為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來落實,周密部署、逐步推進,要把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工作擺在突出位置。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實事求是,遵循市場規律,尊重農民意愿,不能低水平重復建設,不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堅決杜絕爛尾工程。要立足縣域,面向農村,依據商務部等國家部委、省商務廳等省級部門出臺的意見和實施方案,把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列入“十四五”商貿流通業發展規劃,結合地區實際、縣鄉村發展方向和農村農民消費需求,合理確定發展目標、發展方向、重點任務,分類推進實施。(省自然資源廳、省委農辦、省住建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等分工負責)
(二十八)便利交通運輸。嚴格執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整車合法裝載運輸全國統一的《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內的產品的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進一步提高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的查驗效率,提高通行效率,減少擁堵,便利群眾,增強用戶滿意度。(省交通廳負責)
(二十九)加大財政金融政策支持。統籌用好現有各級財政資金,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資金,支持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促進農村消費工作。引導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縣域商業體系的信貸支持力度,加強銀企對接,為縣域商貿、物流、供銷、郵政等領域企業提供支付結算、供應鏈融資等金融服務。鼓勵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圍繞縣域商業實際使用場景的融資需求特點,開展抵押、擔保及信用類小額貸款業務。(省財政廳、山西銀保監局、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省商務廳等分工負責)
(三十)創新投融資模式。以需求為導向,緊密結合縣域消費市場建設任務,推進各類支付工具、服務渠道深化場景建設,協助推動農村商貿企業、物流、供銷社等企業和合作社,以及個人消費群體的資金交易規模提升。探索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農民住房財產權等新型抵質押融資模式、聚焦特色產業,對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中長期貸款支持。(山西銀保監局、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等分工負責)
(三十一)強化指標考核評價。將縣域商業建設情況作為鄉村振興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對國有企業承擔的公益性流通網絡建設任務,在業績考核中要給予支持。各級政府要加強統籌協調和指導,統計系統做好數據收集和分析,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量化考核結果,做到獎優罰劣。(省委農辦、省商務廳、省鄉村振興局、省統計局、省國資運營公司,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等分工負責)
達州異地辦理身份證地點所
時間:2023-09-17 08:0:15廣安異地辦理身份證地點所
時間:2023-09-18 06:0:08宜賓異地辦理身份證地點所
時間:2023-09-17 07:0:09南充異地辦理身份證地點所
時間:2023-09-18 07: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