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不在地震帶上,分布于安徽的地震帶主要是“郯廬地震帶(山東郯城到安徽廬江)”,安徽省的泗縣,五河縣,明光市,定遠縣,肥東縣,巢湖市西部,廬江縣,桐城市,懷寧縣都在這條地震帶上,所以肥東,懷寧等經常發生較小規模的地震。宣城雖不在地震帶上,但并不說明宣城就一定不會發生地震。
安徽省宣城地區位于揚州?銅陵地震帶邊緣,發生地震很少,但不是沒有發生過地震。宣城地區自有記載以來,除清乾隆八年(1743)涇縣發生5級地震外,未發生過強烈地震。多數有感地震均為外地地震波及,未造成嚴重災害。
歷次地震情況如下:
三國?吳黃武四年(225),江東地連震。
三國?吳嘉禾六年五月十四日(237.6.24),江東地皆震。
三國?吳赤烏二年(239),正月初一日江東地又再震。正月二十七日,江東地皆再震動。
三國?吳赤烏十一年(248),江東春二月地仍震。
南朝?梁太清二年九月戊辰(548.10.27),地震,江左尤甚,損屋殺人。(江蘇溧陽地震波及)
元至正十三年(1353)十一月,寧國路地震。
明景泰二年(1451),江南地震。
明弘治十八年(1505),九月甲午,寧國府、廣德州等地震。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二月甲子,涇縣地震。
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廣德州地震。
明天啟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624.2.10),建平地震。
明天啟四年(1624)七月,廣德州地大震。
明崇禎九年(1636)夏,涇縣地震。
明崇禎十四年(1641)六月十八日,寧國地震。
清順治十一年(1654)正月初一日未時,涇縣地震。
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7.25)黃昏后,寧國府地震有聲,河水涌立,激射于岸。(山東莒縣、郯城地震波及)
清康熙八年(1669)四月,涇縣地震。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五月,涇縣地震。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3)十二月,涇縣地震。
清乾隆三年(1738)六月初一日,涇縣地震(3級)有聲。
清乾隆八年五月初九日(1743.6.30),涇縣地震(5級),有聲如雷,自西而東,城內鼓樓崩,行人有驚仆者,南城墻塌數丈。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宣城地震。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廣德州地震。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宣城地震。
清乾隆五十年(1785)三月,廣德地震有聲。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正月,涇縣地震。
清道光三十年(1850),寧國地震有聲,殷殷如雷。
清咸豐三年(1853)三月,廣德州地震連日,月余始定。
清同治五年(1866)五月初一日,寧國地震。
民國6年(1917)1月24日,霍山地震,波及涇縣、廣德,涇縣烈度5度。同年2月22日,霍山地震,波及涇縣,烈度3度。
民國26年(1937)10月19日,蕪湖地震,波及皖南各縣。
1971年3月16日,廣德、寧國間發生3.2級地震。
1972年10月25日,涇縣、青陽間發生1.5級地震。
1974年2月26日,宣城南漪湖發生1.5級地震;同年3月15日,發生1.8級地震。3月27日,該縣青隱山發生1.3級地震。
1974年4月22日,江蘇溧陽縣上沛公社發生5.5級地震,郎溪縣梅渚、定埠部分房屋受損。
1976年10月19日,郎溪縣茶場發生2.1級地震(有感)。
1977年5月13日,宣城青隱山林場發生2.1級地震(有感);同年6月2日又發生1.6級地震。
1979年3月7日,廣德縣梨壁山發生3.3級地震(有感強烈)。
1979年7月9日,溧陽縣上沛公社發生6級地震,本區各縣均被波及,郎溪、廣德、宣城受到一定影響,郎溪縣梅渚、定埠損壞房屋較多。
1982年8月10日,涇縣發生1.4級地震。同月21日,涇縣東發生1.7級地震。
1982年9月19日,郎溪縣雙廟附近發生2.3級地震(有感強烈)。
1982年9月19日,涇縣發生2.4級地震;同月27日發生1.4級地震。
1982年10月15日,郎溪縣城南發生1.4級地震。
1983年12月2日,涇縣潘村東南發生1.6級地震。
1983年12月7日,廣德縣石泉井發生1.3級地震。
1984年1月4日,涇縣發生1.8級地震;同月22日發生1.1級地震,24日發生1.9級地震。
1984年1月28日,宣城縣孫埠發生1.8級地震。
1985年5月6日,宣城縣五星鄉發生2級地震。
福建稅務局電子稅務局登錄
時間:2024-02-23 08:0:12肇慶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
時間:2023-09-14 21:0:15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官網
時間:2023-09-19 21:0:03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網上
時間:2023-09-18 1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