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麥田里的守望者》之前,美國文學總是將童年理想化,孩提時代永遠是快樂而天真的。塞林格的作品,使“成長”染上了一些悲劇色彩。二戰后的美國,和今天的中國處境有些類似。美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國內財富激增,中產階級增多,社會異化現象嚴重。因為冷戰,政府對內采用的是政治高壓政策,國內矛盾激化,危機四伏,社會彌漫著強烈的功利主義氣息,民眾理想幻滅,出現信仰危機。有人把美國的這個時期稱為“懦弱年代”。
小說主人公霍爾頓只有16歲,很像今天的中國“富二代”。他出身富裕家庭,但內心矛盾、精神空虛;他渴望找到一個理想的精神世界,但沒人能給他指導。他既是叛逆者,也是一個受害者。他對學校和教育的控訴,在今天看來仍然直指人心:“要你干的就是讀書,求學問,出人頭地,以便將來可以買輛混賬的凱迪萊克;遇到橄欖球隊比賽輸了的時候,你還得裝出挺在乎的樣子,你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談女人、酒和性……”
從著裝談吐到思維想法,霍爾頓的出現都是一次顛覆,年輕人認為這本書道出了自己的心聲,塞林格因此成為美國戰后一代的代言人。逃避還是面對,成為一代代年輕人總要探討的話題。孩子們期望從社會中獲得的是真誠、愛與善良,而道德淪喪與物欲橫流的都市生活,總是把孩子們帶離這些珍貴的價值?梢哉f,這種成長的無奈與迷茫,至今仍然困惑著年輕人。這本書對我們了解今天的中國“富二代”,仍具有啟示性。
幾十年來,人們只要談到社會對兒童自然純真的破壞,就會想到塞林格這位孤獨的麥田里的守望者,想到書中的那道“懸崖”!皯已隆鄙鲜呛⒆觽兗冋娴耐,“懸崖”下則意味著世故的深淵;蛟S塞林格想永遠守住自己的童年,所以他最后選擇了逃避那個成人世界。這段話多么適合成為塞林格的墓志銘,愿塞林格在天堂能實現他的愿望:
“那些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做游戲。幾千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個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責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么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兒。我只想當個麥田里的守望者。”
描寫環境的四字成語及釋義
時間:2023-09-17 10:0:53描寫自然環境的詞語及解釋
時間:2023-09-19 22:0:19描寫環境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時間:2023-09-17 00:0:34描寫鄉村夜晚的詞語四字成語
時間:2023-09-13 1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