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濟寧市委關于制定濟寧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12月10日中國共產黨濟寧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通過)
“十三五”時期是實現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目標、為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邁進奠定基礎的關鍵五年,也是我市與全省同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這個奮斗目標來制定。
中共濟寧市委十二屆九次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屆十三次全體會議精神,研究了“十三五”時期我市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就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制定“十三五”規劃提出以下建議。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形勢和總體要求
(一)“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笆濉睍r期是濟寧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是應對嚴峻挑戰、經受重大考驗的五年,也是砥礪前行、成就顯著的五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共性困難和煤炭效益持續下滑的特殊壓力,在中央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市委團結帶領全市人民,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力以赴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保穩定,勝利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全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綜合實力躍上新的臺階,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突破4000億元、350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發展方式加快轉變,三次產業結構明顯優化,惠普、甲骨文、中興通訊等一批高端信息產業項目集群式落戶,信息產業引領轉型效應明顯; 成功實施區劃調整,進入國家二類大城市行列,都市區加速融合,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啟動,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美麗鄉村成效顯著,榮獲全省人居環境范例獎;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進,對外開放邁出堅實步伐,區域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發展活力得到有效釋放;在全省率先建立民生保障“十大體系”,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的民眾,群眾滿意度持續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全面提升,“五城同創”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獲批;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建設首善之區加速推進,文化資源優勢正在轉化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濟寧文化影響力持續擴大;民主法治不斷健全,社會治理能力明顯提升,社會保持和諧穩定;黨的建設全面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尤其令全市振奮的是,2013年11月視察濟寧并發表重要講話,極大激發了全市人民的奮斗熱情和干事創業精神,全市上下把殷切期望轉化為履職盡責、服務大局的強大動力,奮力開創了濟寧科學發展新局面?傮w來看,“十二五”時期是我市國家和省級戰略布局最多、經濟轉型力度最大、城鎮化水平提升最快、城鄉群眾受益最多的時期之一。五年來,全市人民團結一致、開拓奮進,譜寫了濟寧科學發展新篇章,為我市“十三五”時期創新前行、持續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奠定了堅實基礎。(二)“十三五”時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未來五年,我市既面臨難得的重大機遇,也面臨諸多風險挑戰。從宏觀發展環境看,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從國內形勢看,中國經濟發展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從現實支撐條件看,一批事關濟寧全局的重大問題實現突破,我市面臨“六大機遇”持續放大、加速轉化,省委省政府對西部經濟隆起帶的扶持力度加大,國家和省支持濟寧資源型城市轉型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為拓展城市發展空間、集聚發展要素注入強勁動力,我市被確定為山東省信息技術產業基地,獲批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納入國家層面推動。我市重大發展機遇疊加、千載難逢,正在孕育新的發展能量。特別是重要批示、中辦二次回訪報告、省委省政府對我市的傾斜支持,為我市“十三五”發展帶來了新的重大歷史性機遇,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同時,我市發展也面臨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為:原有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還不夠高;傳統優勢正在減弱,發展新產業、形成新的發展模式、加快新舊動力轉換需要一定過程;三次產業結構不合理,重化工業占比偏高,資源型城市轉型任務依然繁重; 區域創新能力不強,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不能滿足轉型發展的需要;城鄉區域發展還不平衡、不協調,城鎮化水平不高;人均占有水平較低,消除貧困任務艱巨;資源約束趨緊,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壓力加大;基本公共服務還不均衡,文化旅游資源優勢發揮不夠;社會治理難度加大,安全生產形勢嚴峻;部分黨員干部思想作風和能力水平還不適應新常態的要求。對此,我們必須增強機遇意識、責任意識,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著力放大優勢、補齊短板,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推動全市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再上新臺階。(三)“十三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系列重要講話、視察山東視察濟寧重要講話和重要批示精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為引領,全面落實省委“走在前列”的要求,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確保綜合實力進入全省第一方陣,魯西科學發展高地建設走在西部前列,確立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地位,與全省同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譜寫濟寧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推動“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把握發展新特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必須堅持深化改革,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必須全面落實依法治市各項任務,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把經濟社會發展納入法治軌道;必須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全面提高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四)“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優勢條件,今后五年,要在確保與全省同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努力實現以下新的目標:
——綜合實力持續增強。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經濟總量、質量、均量邁上新臺階,提前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城鄉居民收入增幅超過地區生產總值增幅,農村居民收入增幅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成效顯著,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信息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支柱、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新體系基本形成。城鄉發展統籌協調,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區域創新能力、綜合競爭能力顯著增強。
——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教育現代化加快推進,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文化體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明顯增強,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文化建設繁榮發展。中國夢和更加深入人心,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廣泛弘揚,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打造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首善之區、建設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取得重大進展。儒學研究傳播高地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生態環境顯著改善。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各項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全面完成,水和大氣質量持續提升,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成效顯著,主體功能區布局和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取得較大進展。綠色濟寧、生態濟寧、美麗濟寧形象充分展現。
——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創新社會治理工作取得新進展,依法治市成效顯著,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社會安定有序和諧,經濟社會發展充滿活力。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黨的建設制度化水平顯著提高。(五)“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理念。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關系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是從理論到實踐的重大突破,是指導“十三五”規劃編制和“十三五”發展的思想靈魂,對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具有重大意義。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我市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科技創新、體制創新、機制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堅持區域協調、城鄉一體、基礎設施統籌,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生態立市、綠色惠民,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開放是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實施新一輪全方位對外開放,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擴大開放帶動創新、推進改革、促進發展;共享是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二、堅定不移推進創新發展,培育發展新動力
(一)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加強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增強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構建企業的協同創新體系,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上下游企業、行業協會等共建研發平臺和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鼓勵企業參與國家重大自主創新計劃,力爭在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關鍵領域和核心環節取得顯著突破。推動企業向全面創新轉變,全方位推進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支持“國家紡紗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載體建設。鼓勵濟寧高新區爭創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載體,實施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創建、創新研發平臺提升、產業化平臺增量、科技資源共享平臺推廣行動計劃,逐步推進各級創新載體開放共享、互聯互通和高效利用,鼓勵創建國家公共檢測檢驗服務平臺示范區。加強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建設,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探索和推廣創新企業新型孵化模式,建設一批低成本、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構建普惠性創新支持政策體系,強化金融支持創新作用。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完善成果轉化和激勵機制。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二)打造信息產業發展新引擎,建設山東省信息技術產業基地。以信息化引領轉型發展,推進信息與產業深度融合。以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寬帶中國示范城市、國家智慧城市建設為支撐,加快建設山東省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智慧城市產業、大數據產業“三大產業基地”,培育千億級產業,建設全省全國“新硅谷”。以惠普、甲骨文等知名企業為依托,發展軟件開發、軟件測試、人才實訓、創意動漫等產業,申報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加快惠普國際創新園和中興智慧城市產業園建設。深化與國內科技企業的戰略合作,促進智慧城市產品制造業快速發展。加快發展大數據產業,建設大數據中心、云平臺和征信系統。
加速信息化工業化融合。加快推廣云計算、物聯網、3D打印、智能工業機器人等技術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聚焦機械裝備、汽車及零部件、數控機床、電子產品等重點領域,推進智能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制造。促進信息技術向市場、設計等環節滲透,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建設一批“兩化”融合示范點和試驗區,培育一批“眾創、眾包、眾籌”等新型互聯網服務企業。
建設智慧濟寧。統籌規劃光纖寬帶、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物聯網發展,積極推進互聯網、電信網、廣電網“三網”融合,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智慧城市地理信息時空云平臺和綜合服務平臺,構建以信息資源數字化、信息傳輸網絡化、信息技術應用普及化為主要標志的智慧濟寧框架,推廣智慧城市運營模式。實施智慧社區、智慧家居、智慧商圈、智慧新城系列示范工程,加快城市規劃、城市管理、公共交通、市政設施等領域信息化改造,健全電子政務綜合平臺功能,形成濟寧特色的智慧城市樣板。
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推進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發展,“互聯網+”智能制造、文化旅游、現代農業、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信息消費、金融服務、綠色生態等取得明顯成效,基于互聯網的新業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三)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積極對接“中國制造2025”,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五大重點領域,推進產業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和標準化建設,引導人才、技術、資金、土地等要素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實施一批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培育一批新興產業骨干企業和示范基地,形成若干個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打造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達州養犬管理條例最新
時間:2024-02-26 07:0:12廣安養犬管理條例最新
時間:2024-02-26 06:0:14宜賓養犬管理條例最新
時間:2024-02-26 06:0:23南充養犬管理條例最新
時間:2024-02-26 06: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