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堅定不移推進綠色發展,展現生態美麗濟寧新形象
(一)加快主體功能區建設。落實國家、省主體功能區規劃,調整優化空間結構,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推進“多規合一”,推動各類開發活動向存量調整、內涵提升轉變,有度有序開發利用自然。推動重點開發區域提高產業和人口集聚度,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加大對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加快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礦山公園和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嚴禁工業化、城鎮化開發。(二)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倡導綠色生活理念,推動形成節約低碳、綠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實行公共交通優先,構建綠色公共交通體系,加快發展純電動微公交和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完善充電站(樁)設施,鼓勵綠色出行,實現城市交通向綠色、低碳轉變,創建國家綠色交通城市。調整優化能源產業結構布局,加快關停小火電機組,加快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加強高能耗行業能耗管控,有效控制電力、建材、化工等重點行業碳排放。推廣綠色規劃設計和綠色生產制造,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實施循環發展引領計劃,推進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和再生資源回收銜接,推進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三)節約高效利用資源。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實施能源、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提高節能、節水、節地標準,開展能效、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節水型社會,建設海綿城市、生態城市。堅持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和耕地保護制度,嚴格土地用途管制,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和工礦廢棄地復墾,提高建設用地使用效率。(四)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堅持“綠化當模范、治水當示范、治氣當先行”,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推進多污染物綜合防治和環境治理,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綜合治理工業廢氣、城市揚塵、機動車尾氣和秸桿焚燒,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和清潔能源替代,統籌規劃城市熱電布局,逐步解決“煤電化工圍城”問題,逐步削減我市用煤總量,有效降低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加強環湖沿河污染源治理,強化重點行業工業廢水專項整治,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水污染。加快建設和完善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統籌農村改水改廁、垃圾治理,實施配方施肥、秸稈還田,降低農業面源污染。健全土壤環境管理、治理制度,加快土壤環境污染恢復治理。(五)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以建設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為引領,創新資源型城市綠色發展模式,打造大湖流域保護開發示范區、生態文明制度創新實驗區、濱水特色生態環境宜居區、資源型城市生態轉型先行區。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人工修復,著力構建全市“環湖、低山、一心、三帶、三網”大生態系統(環微山湖綠色生態屏障; 濟寧東部低山緩丘森林生態屏障;“一心”為都市區城際塌陷地生態修復“綠心”;“三帶”為京杭大運河生態帶、泗河生態帶和都市區環城森林帶;“三網”為市域內路網、水網、農田林網為骨架的綠色生態網)。大力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加快環微山湖大生態帶建設,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全面營造生態林、防護林、景觀林、經濟林,加大城區綠化、鎮村綠化、水系綠化、荒山綠化力度,打造綠色城市、綠色鄉鎮、綠色村莊。實施地下水保護、超采漏斗區和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積極開展地質災害、氣象災害防治。(六)加快采煤塌陷地開發治理。搶抓國家高度重視采煤塌陷地治理、省政府出臺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方案的機遇,堅持大區域、大生態、大旅游和大環境的理念,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公司化經營、項目化管理的采煤塌陷地治理新途徑,規范建設國家級采煤塌陷地光伏發電示范基地,全力推動采煤塌陷地綜合開發利用和生態修復,實現塌陷區的再利用、資源化和可持續發展。(七)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健全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建立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探索建立有償使用、預算管理和多元化生態建設投入機制。加大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建立地區間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完善差別化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實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
五、堅定不移推進開放發展,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一)積極融入對接區域重大戰略。搶抓國家和省實施新一輪區域戰略布局的機遇,積極對接“一帶一路”戰略,引導優勢產能企業到要素優勢明顯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建立生產研發基地,打造“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積極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主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產業轉移,打造環渤海經濟增長極。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聯動發展,建立服務長三角地區的能源、原材料、重要農副產品生產和休閑旅游基地,打造長江經濟帶聯動發展區。全面參與我省“兩區一圈一帶”建設,在交通一體化、產業協作發展、無障礙旅游區建設、要素資源共享等方面深度融合,提升濟寧在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中的地位和影響。(二)加快經濟園區轉型升級。整合優化各類開發區資源,突出功能優化、錯位發展、特色發展、產城融合,加快傳統產業園區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提高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的綜合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推動省級開發區提質擴容,建設特色產業集群園區。加大園區體制機制創新,探索建立產業園區建設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的試驗區,充分發揮企業在資金籌措、項目運營、市場開發、招商引資等方面的優勢,推動園區職能從單純開發向綜合運營轉型。(三)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推進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加快外經外貿優化升級,增創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大力提升“引進來”質量和效益,推進招商引資與引技引智并舉,精準對接與濟寧產業契合度高的世界500強企業及行業領軍企業,爭取更多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濟寧,注重引進吸收先進技術、設備、人才、品牌和管理。
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深入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拓展境外投資領域和方式,推動骨干企業和優勢產能向境外轉移,實現從產品輸出向產業輸出轉移。擴大海外并購,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并購海外優質資產、品牌、股權以及營銷網絡,打造源自濟寧的跨國公司。創建合作園區,舉辦境外園區招商推介會,扶持優勢產業龍頭企業抱團“走出去”,引導上下游企業入園投資,加快建設、推動境外產業集群發展。(四)深化合作交流載體建設。發揮好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平臺作用,參與實施“孔子走進東盟工程”,利用“海上絲綢之路”沿途國家的孔子學院,實施一批文化交流合作項目,打造對外開放新平臺。
六、堅定不移推進共享發展,共創幸福美好新生活
(一)實施精準脫貧攻堅。全面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確保到2017年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18年鞏固提升脫貧成果。按照扶貧對象、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戶、因村派人、脫貧成效“六個精準”的要求,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通過發展生產、易地搬遷、生態補償、發展教育、社會保障兜底“五個一批”實現貧困人口脫貧。實行低保政策和扶貧政策對接,對貧困人口應保盡保。健全黨政機關、國有企業和黨員干部包保扶貧工作體制,建立精準到村到戶的扶貧工作機制,完善常態化督導考核機制,層層落實脫貧工作責任制,建立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無縫隙的責任包保體系。(二)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實施“基礎教育高水平均衡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基礎教育整體發展水平進入全省前列。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推動城鄉教育合作交流,縮小城鄉、區域、校際教育差距,完成農村“全面改薄”任務,解決城鎮普通中小學“大班額”問題,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推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提標擴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規范提升學前教育,實現普惠學前教育資源全覆蓋,辦好特殊教育。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大力發展特色職業教育,落實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政策措施,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創優駐濟高校發展環境,推進校地合作,支持駐濟高?焖侔l展,鼓勵外地重點高校來濟辦學或設立分校。(三)促進就業創業。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健全完善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聯動機制,優化創業就業環境,維護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完善落實創業扶持政策,實施大眾創業助推工程、眾創空間發展計劃,鼓勵以創業帶就業,建立面向人人的創業服務平臺。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和城鎮就業困難人群的就業工作。加強重點人群就業創業專項服務,健全政府促進就業責任制度,完善就業援助制度,促進農民工更好融入城市。構建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環境,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長潛力,拓寬農村外部增收渠道,穩步增加農民收入。完善收入分配調控機制和政策體系,實行有利于縮小差距的政策,明顯增加低收入者勞動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完善最低工資增長機制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規范企業工資支付行為,實現職工工資特別是農民工工資無拖欠。深化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加大向一線和基層工作人員傾斜力度。落實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五)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形成覆蓋全民、整合城鄉、均衡協調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提升民生保障“十大體系”水平,確保城鄉居民普遍受益、全面受益、持續受益。完善職工和居民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健全多繳多得激勵機制,推進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銜接。完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相關政策措施。落實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全面實現“先保后征”。完善采煤塌陷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深化醫療保險支付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大病醫療保險制度,探索建立長期照料護理保險制度。健全完善工傷保險制度體系和失業保險政策制度。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構建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體系,規范提高優撫待遇標準。支持慈善事業發展,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開展社會救濟、社會互助和志愿服務活動。(六)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推進健康濟寧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施“醫療衛生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衛生事業發展水平進入全省前列。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堅持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制,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和運行新機制。加強城鄉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醫療機構布局,促進醫療資源向基層、農村流動。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支持社會力量辦醫。構建分級診療制度,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鞏固基本藥物制度,強化重大傳染病防控、慢性病和地方病防治,完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機制。深化“萬名保健醫生進農戶”活動,完善“先看病后付費”診療模式,實施婦幼健康提升工程。提高健康管理和服務質量,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普及推廣體育健身項目。推進“食安濟寧”建設,形成嚴密高效、社會共治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推進中醫藥繼承與創新,支持發展中醫藥事業。(七)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加強人口綜合服務,逐步實現居住地服務和管理,促進優生優育。改善出生人口性別比,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建設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推廣醫療和養老機構聯動等醫養結合模式。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支持社會力量創辦養老機構。大力發展老齡事業和老年教育。關愛農村留守兒童,保障婦女和未成年人權益。健全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和服務體系。
七、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實現“十三五”規劃提供堅強保障
(一)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體制機制。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發揮各級黨委(黨組)領導核心作用,強化全委會決策和監督作用。完善黨委研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定期分析經濟形勢的工作機制。健全決策咨詢機制,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健全規劃實施機制和決策目標、責任分工、監督檢查的工作落實機制。完善科學發展綜合考核體系和獎懲機制,調動各級干部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持續開展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繼續深化干部駐村聯戶、駐村第一書記制度。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鞏固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健全完善“三嚴三實”作風建設長效機制。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把黨的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強化權力制約和監督,建設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努力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二)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堅持“轉型發展、人才優先”理念,重點抓人才平臺、載體和環境建設,為推動轉型發展、創新發展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撐。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健全多元化人才發展投入機制,拓寬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引進渠道,建立人才資本產權激勵制度。重點開展好人才工作支撐項目,大力推進魯西科學發展高地人才支持計劃,做好省級人才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實施孔孟之鄉儒學研究和傳播人才專項工程。圍繞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強化重要人才引進培育支持,實施產學研合作培養、人才創業扶持、緊缺人才引進、人才公共服務等政策。統籌各類人才隊伍建設,開展教育人才、衛生人才、文化人才、金融人才、高技能人才、新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等培養扶持計劃,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智力保障。(三)全面推進依法治市。運用法治思維、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加快形成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建立地方立法機制,突出濟寧地方立法工作特色,把立法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全面深化改革、群眾共同意愿緊密結合起來,使市委的決策部署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全市人民共同遵循的行為規范和活動準則。大力加強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強化基層法定職權的落實。加強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設定權力、行使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實現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深入推進司法規范化建設,促進司法公正,加強司法監督,積極穩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體系。弘揚精神,增強全民尊法守法用法觀念,在全社會形成良好法治氛圍和法治習慣。(四)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把維護社會穩定作為創新社會治理的基礎性工作,打造平安濟寧升級版,著力構建系統性、動態化、立體式現代社會治理體系,基本實現社會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能力水平現代化。發揮社會組織作用,激發社會管理活力。規范加強社區服務功能,全面實行社區網格化管理,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健全利益表達、協調、保護機制,引導群眾依法行使權力、表達訴求、解決糾紛。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健全完善陽光信訪平臺,深入開展社會矛盾排查化解,完善領導干部常態化公開接訪制度。加快構建網絡綜合管控體系,完善信息網絡安全考核體系。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加強安全生產基礎能力和防災減災能力建設。(五)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奮斗。充分發揚民主,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提高宣傳和組織群眾能力,加強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協商,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更好地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創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全面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民族、宗教、僑務等政策,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作用,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最大限度凝聚全社會推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共識和力量。
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前景光明,任重道遠。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要更加緊密地同志為,,改革創新、萬眾一心、開拓奮進,為實現綜合實力進入全省第一方陣、魯西科學發展高地建設走在西部前列、確立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地位、與全省同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達州養犬管理條例最新
時間:2024-02-26 07:0:12廣安養犬管理條例最新
時間:2024-02-26 06:0:14宜賓養犬管理條例最新
時間:2024-02-26 06:0:23南充養犬管理條例最新
時間:2024-02-26 06: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