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農村人力資源建設的必要性
從一定意義上說,新農村建設所面臨的核心問題是農村人力資源的整合與再造。有經濟學家提出,新農村建設就是尋求一種科學合理的辦法,有效地啟動過剩勞動力,變負擔為資源,最后變為社會資本。新農村所探求的“新”,關鍵就在于資源的再造,在于人口上的“變負擔為資源”,在于有限的土地資源最大效用地利用。在發展模式上,依靠最大的內部能動,實現以剩余勞動力有效轉移和工業化、城鎮化為主要特征的產業與人口協調發展,實現富余勞動力的減負與人力資源再造的合二為一。這要求對農民強大內生力的再次培植與激發。
近幾,我國農民收入增長趨緩,進入了收入增長的盤整期。在人均耕地面積少決定了土地產出率增長有限的情況下,投入土地的要素的邊際報酬逐遞減,需要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彌補邊際報酬遞減所帶來的損失。在農業增加值僅占gdp比重不到%的背景下,要想使占總勞動力%的人群提高勞動生產率,使占總人口近%的農村人口提高收入,必須加強新農村人力資源的整合與再造工程。而且,浙江義烏等地的實踐表明,發展經濟的關鍵資源不是物,而是人。農村人力資源整體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建設的效果,是決定和衡量新農村建設成效的重要因素。要實現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除了政策支持、加大農業投入、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拓展農業外部增收空間外,根本性的途徑是提高農民素質,提高農民自我發展的能力,構建農村人力資本長效投資機制,增加農村人力資本存量,培養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我國農村人力資源的現狀是,勞動力資源總量過剩,而勞動力資本存量不足。農村勞動力知識技能相對于現代農業和建設的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農村勞動力文化技術水平低下已成為制約新農村建設的極其重要的因素。據近期農村居民家庭勞動力狀況數據顯示,在.億在家務農的農村勞動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小學以下的占%(其中文盲、半文盲占.%),接受過系統農業職業技術教育的不足%。我國農民的這一基本素質現狀,影響了農業科技發展和現代化農業建設。目前,我國農業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左右,真正形成規模的不到%,而美國是%至%,英、法、德是%至%。一項先進農業技術在發達國家全面推廣平均只需左右,而在我國需要左右。我國農業科技對生產的貢獻率為%左右,比發達國家低-個百分點。就是說,一種新要素技術特征及其使用方法的教育是復雜的科學教育,其前提是具有較高的知識水平,而當農村勞動力的文化水平低下時,關于農業及農業科技的圖書、報刊顯然是不能起作用的,他們不僅沒有技術創新能力,甚至不能較快地運用新的農業技術。此外,XX農村住戶調查鑒顯示,外出務工勞動力中,小學文化程度及文盲占.%,初中文化程度占.%。由于整體素質偏低,大多數勞
動力仍從事著低收入的工作,無法在轉移性增收上獲得較高收入,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受到抑制。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較低,也制約了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的轉移。,達州養犬管理條例最新
時間:2024-02-26 07:0:12廣安養犬管理條例最新
時間:2024-02-26 06:0:14宜賓養犬管理條例最新
時間:2024-02-26 06:0:23南充養犬管理條例最新
時間:2024-02-26 06: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