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都有一個很偏激的觀點,那就是在電影、小說等以故事為載體的文學作品中,創作者都不應該以很直接的方式傳達某種思想或情感。
如果這種文學作品真的承載了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某種思想或情感的話,應該讓讀者在了解這個故事的過程中自己去理解感受。至于理解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去判斷對與錯。
作者如果想要觀眾或讀者理解得貼近自己的思想,必須且只能從故事本身上下功夫。用直白的、說教式的情節或語言去直接告訴觀眾讀者自己的思想是一種很low的行為。
為了傳達這種思想把故事里的人物都搞得不自然的話,也很low。
所以我一直很不喜歡國產主旋律的電影,跟這些電影所要表達的思想無關,跟電影拍的精不精彩也無關,我討厭它們,僅僅是因為它們在傳達思想的時候都太過于直接了。
我喜歡那些專注于講故事的電影,喜歡《降臨》和《讓子彈飛》,而不喜歡《湄公河行動》和《戰狼2》。
(這里可能需要提一下《紅海行動》,其實我是喜歡這部片的,因為它基本都是在講故事,人物很自然。但是最后設置了一個搶黃餅的情節我非常討厭)
我之所以有這種觀點,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為我生活中極度討厭“教人做人”這種行為,我討厭那些嘴邊一直掛著大道理的人,討厭那些不斷試圖糾正他人行為的人,討厭那些試圖通過語言煽動某種情緒的人。
是的,我不喜歡吳京。
一般我這種人會被扣上“戰狼PTSD患者”的帽子,但因為我很少表達我自己的觀點,所以暫時還沒人這么指責我。
我說了這么多就是想說,我不喜歡吳京絕不是因為他很愛國,而是因為他說的太多太直接了,這種不喜歡還沒上升到討厭的程度,所以我從來不發帶有侮辱性質的京圖表情包,更不會指責他人“戰狼”。
我前面還說了,我討厭創作者出于某種目的把故事里的人物變得不自然。
對,劉慈欣寫小說時就經常這么干。
不過他更多是出于故事情節的考慮,是為了讓情節往自己想要的方向走而做出的犧牲,看在他小說情節寫得很好看的份上,我也就忍了這僅有的一個缺點了(什么?你說劉慈欣文筆也不行?我從來不在乎這個,我反而討厭秀文筆的)。
寫到這里,用了800+字,終于引出這篇感想的主題了??《流浪地球》。
二
所以我為什么還會走進電影院去看這個電影呢,大概是過年真的沒啥事可干,閑的。
之前我沒去電影院看《戰狼2》,后來也沒去電影院看《紅海行動》,我似乎從來不去電影院看爆款,但是一些冷門的電影反而會看,如果這次火遍大江南北的《流浪地球》仍然不去看的話我都懷疑自己是不是個文憑沒多少卻窮講究的裝逼犯。
但其實我沒去電影院看前兩部電影的原因僅僅是??長期以來我都習慣在家看電影,去電影院看電影的習慣還是從姜文《邪不壓正》上映時開始的(所以《藥神》我去看了),真的不是我不愛看爆款,而是不著急看而已……
可能是閑的,可能是想證明自己只是個俗人而不是裝逼犯,更不是戰狼PTSD或者傻吊白左,總之我去看了這部電影,即使我之前有些排斥這種調調的片子。
三
本來我打算先列舉缺點再說下優點的,想了想沒必要,就摻著講吧。
因為這不是一篇影評而是一篇感想,所以也就不追求嚴謹客觀了,寫到哪兒算哪兒。
首先是電影情感渲染得很足,電影開場看到無數火箭升空的時候我就已經激動得渾身雞皮疙瘩,老何煙盒里那張“別忘了穿秋褲”的紙條我也很喜歡(看到這里,當時在電影院煙癮就犯了),劉培強懸浮在空中的眼淚,還有最后隨著空間站爆炸成為一顆最明亮的星從而與電影開頭呼應我都很感動。
但在渲染情感的時候,《流浪地球》用力過猛了,出現了很多不必要的煽情。比如劉培強請求聯合國支持點燃木星大氣的方案時很突兀地開始說親情,再比如韓朵朵請求各國支援的那段廣播,都沒必要那么煽。并且電影配音的感覺很明顯,這種配音腔再加上煽情的語言我是有些尷尬的。這也就是國產主旋律片的通病??一本正經地煽情,即使《流浪地球》并算不上是一部主旋律片,但國產電影一旦上升到家國層面的時候都會犯這個錯誤,也就是我文章第一部分說的那個問題。
說完情感說一下劇情上的設定。
我最喜愛的一點是,《流浪地球》沒有甚至在刻意地杜絕出現西方的那種個人英雄主義。王磊運火石卻發現杭州已經沒了,堅持和犧牲毫無意義;男主運火石卻發現因為“飽和式救援”早就已經有人搶了先;最后引燃行星發動機也不只是主角這邊一個。
除了主角一行人,其他人也不是團戰混子,總有主角一行完全解決不了的麻煩,只有靠所有人齊心協力才能取得成功,這種很集體主義的劇情是我很喜歡的。
這里插一句,把這種精神說成是法西斯美學的人,有一個算一個腦子里裝的都是不兌水的大糞。
還有我喜歡的一點是對于角色死亡的毫不含糊,韓子昂(吳孟達)死了,劉培強死了,還有隊伍里的剛子,去跳線的老何,最后還有隊長王磊(龜龜我TM是怎么把人名全記住的……),甚至于看到最后我都感覺有的人死得有點沒必要,但想了想就算這么拍也無所謂,災難里的人死去實在太正常了。
然后特效沒什么好說的,很震撼,可能跟真實的場景很不一樣,但我既然不知道哪兒不一樣并且看得挺爽的,那就是合格的特效。
四
最后說一下沒有提到的缺點??主要是我認為的缺點。
聯合國的那幫官老爺究竟在哪沒解釋清楚,在地球的話那么做出放棄地球的決定時就缺少鋪墊(我不是說這樣做很假,而是說這種犧牲自我的選擇需要鋪墊),我不在乎科學上電影設定里立不立得住腳??因為只要是科幻電影必然有立不住腳的地方??但我很在意劇情邏輯上的不通順。對此我只能理解為,大劉的老毛病又犯了。
電影還喜歡在緊張情節時插一些不冷不熱的玩笑,這些偶爾的玩笑和時時刻刻都在煽情的臺詞給了我一種很……奇妙的觀影體驗,經常都是我心潮翻涌的時候突然發現邊上的觀眾都笑了,然后我一臉懵逼地回憶電影里剛才說了啥。
其實影片很多缺點都像上面兩個一樣屬于槽點,并不是很讓人在意的那種。
除了下面這一個:
為什么要在隊伍里加一個疑似強奸犯的家伙?
當那個陰陽怪氣的混血看到軍車時說出“我發誓那個女孩是自愿的”這句話時,真的好笑?
這是整部電影我唯一感到惡心的地方。
五
按你胃,我最終還是選擇性無視了這一段,拋開這一點,《流浪地球》是一部讓我看得很爽的電影。
當空間站爆炸成為一顆明亮的星星,當木星大氣被點燃時發出的沖擊波摧毀地表一切后行星發動機又全部開啟,當地球如同一顆彗星一樣甩出一條長長的尾巴飛向遠方時,我坐在座位上久久沉默,腦海里不斷回放過去兩小時的故事片段,回味這兩個小時的觀影體驗。
先前我說,我不喜歡吳京,看完電影的時候我決定把這句話改一下:我不喜歡當導演時的吳京和在公共場合演講的吳京,但是演員吳京我是很喜歡的。
據說如果沒有吳京后來的加入,《流浪地球》絕不會是現在這樣子,這一點上每一個喜歡《流浪地球》的觀眾其實都應該感謝吳京的。
最后
其實讓我去看這部電影的真正原因是??我真的很喜歡星空和宇宙。
跟其他人聊天的時候,我發現很多人在年幼的時候都有成為一個天文學家的夢想,我也是。從我剛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開始,我就纏著家長給我買了很多天文學有關的書,在那個盜版橫行的年代,這種小眾書卻鮮有盜版,所以我只能去新華書店買那些昂貴的正版書。
當時的我連牛頓三定律都不知道,書上卻處處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玩意兒,別說一知半解,我那是一點都看不懂。
但我仍然樂此不疲。
我驚嘆宇宙尺度之廣、星系之大、白矮星與中子星之重,還有時間、空間與光速的奇妙聯系。
夏天晴朗的夜晚,我會躺在院子里的涼席上尋找獵戶座與北斗七星。
上學,啟明星懸在銀灰色的天邊;放學,長庚星掛在樹枝的角落。
我知道,不論是啟明星還是長庚星都是金星,那是一顆橙黃色的星球,在那顆星球上,太陽自西升起從東而落。
當然后來我并沒有成為一個天文學家,甚至沒有成為一個合格的天文學愛好者,兒時的夢就像被霧霾與燈光遮掩住的繁星一樣早已消逝。
但就像獵戶座的光芒偶爾也能穿破陰霾,兒時的夢想在長大后總還是會留下一些痕跡的。
即使不再買天文學方面的書,我也會偶爾去看一些天文學方面的科普;即使再也看不到兒時漫天的繁星,我也會收集很多星空與宇宙的圖片,用作我的手機壁紙和QQ微信的頭像。
生活對總是充滿著惡意,我們也時常以更甚的惡意去對待生活,明知必輸也要死磕到底,我認為這是一種不顧一切的瘋狂的浪漫。
星空總是眨著無數雙眼睛冷漠地俯瞰著這個世界,不屑于參與人類之間的勾心斗角,仰望星空,是以卑微與渺小的姿態去探究無限終極的浪漫。
《流浪地球》兩者兼有,所以它真的是一部浪漫到了極致的電影。
即使它有一些我不怎么喜歡的點,但僅憑這份無可比擬的浪漫便勝過一切。
學生學習羅陽的事跡和精神
時間:2023-09-16 04:0:39初中生觀看小兵張嘎的觀后
時間:2023-09-16 22:0:24中學生電影英雄兒女觀后感
時間:2023-09-19 23:0:42大學生英雄兒女觀后感600字
時間:2023-09-14 18: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