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
作風建設更加強化。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深入排查“四風”問題,著力抓好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等關鍵環節,促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中央巡視反饋意見及市政府班子對照檢查出的78個問題全部整改落實,集中開展清理福利企業、機關辦協會、中介組織等專項整治,一些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得到解決,行風、政風明顯轉變,辦事效率進一步提高。
依法行政更加嚴格。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積極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全部辦復。依法開展行政復議、行政應訴,保障公民與法人的合法權益;規范行政、決策程序,堅持土地決策、規劃聯審等集體決策制度,依法行政、依規辦事的自覺性顯著增強,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水平不斷提高。
廉潔從政更加自覺。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市委“十項規定”,加強懲防體系“五大系統”建設。全年市本級“三公”經費下降15%。加強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和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促進行政職權公開公正透明。
雙擁共建、國防教育、民兵預備役和人民防空工作扎實推進;人口和計劃生育、統計、新聞出版、國家安全、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史志、檔案、氣象、地震等工作不斷加強;慈善、老齡、婦女兒童、殘疾人、未成年人等各項事業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去年,我市一些主要經濟指標沒有完成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其主要原因:一是我市經濟發展處于增長速度的換擋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在全國性的大環境、大背景下,我市這樣重化工業比重較高、傳統產業份額較重的城市,經濟增長速度下滑,是結構調整的必然,是經濟規律作用的結果。二是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部分企業運轉困難,效益下滑,導致財稅減收;落實國家和省“營改增”擴面、小微企業減稅讓利等政策性因素,影響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下降2.8個百分點;我們堅持實事求是組織財政收入的原則,確保財政收入數據真實。這些因素致使財政收入有所減收。三是外部宏觀環境復雜嚴峻,市場預期不足,投資意愿下降,投資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減弱。四是主動轉變發展理念,抓當前,利長遠,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為我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創造條件,打牢基礎。
主要經濟指標雖然增速回落,但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分配結構、投資結構均出現了積極的變化;財政收入質量和收入結構顯著改善,實體經濟稅收增長4%,可用財力沒有減少;居民收入增速持續高于地區生產總值增速;民生持續改善,勞動力需求旺盛,就業壓力減弱,居民消費價格持續平穩。
,營口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總量在全省的位次沒有改變,健康向上的發展勢頭沒有改變,群眾生活不斷改善的態勢沒有改變。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的同志們,向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向離退休老領導、老同志,向駐營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和中省直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營口建設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中的一些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很好的解決。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還有待進一步調整優化;創新環境、創新體系、創新能力亟待提升;財政支撐能力弱、債務負擔重的問題還沒有很好解決;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的任務十分艱巨;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問題還沒有解決到位;一些干部對經濟發展新常態還不適應,存在不愿作為、不敢作為、不會作為的問題,公務員隊伍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這些問題,我們要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的主要任務
是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深入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發展戰略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各項工作意義重大。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這是中央審時度勢做出的重大戰略判斷。我們要深刻認識新常態下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特點,準確把握新常態的發展新趨勢,主動適應新規律、新要求,積極作為,搶占振興發展的先機。
適應新常態,實現新發展,既面臨新考驗、新挑戰,更蘊含著新機遇、新動力。中央新一輪支持東北振興發展戰略的實施,為我市提供了最獨特、最直接的重大戰略機遇;國家“一帶一路”重大戰略的實施,為我市融入中蒙俄經濟走廊,促進更高水平、更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經過幾年的努力,歷史積累的一些矛盾和問題逐步化解,發展質量顯著提升;多年來的大量投入,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園區基礎設施配套更加完備,承載能力明顯增強,為我市的全面振興積蓄了潛力,夯實了基礎;康輝石化、無限極、忠旺鋁材等一批重大項目的產能正在釋放,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在形成;更為重要的是,經過連續幾年來應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我們的干部隊伍得到了鍛煉,積累了經驗,增強了自信,這是我們克服困難、戰勝挑戰的可靠保障。
適應新常態,實現新發展,既要抓好當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各項工作,又要著眼長遠提質增效的各項措施,堅持創新驅動、改革驅動、市場驅動、開放驅動共同發力,力求以較少的要素投入、較小的資源環境代價,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使營口成為資源要素聚集區、互聯互通樞紐區、開發開放熱點區,把營口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潛力充分釋放出來。
適應新常態,實現新發展,必須始終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不動搖,始終保持旺盛的發展激情,聚精會神干事業,扎扎實實促發展,努力實現營口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全面振興。我們堅信,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有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有全市上下發奮圖強、銳意進取的強烈愿望,營口的發展一定會更好。
今年政府工作總的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的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為總抓手,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風險防控,保障改善民生,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努力開創營口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新局面。
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建議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與上年持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和城鎮登記失業率均控制在3%以下。
(一)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
新常態的核心是要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要堅持以穩增長為首要任務,準確把握新常態下轉方式調結構的方向和重點,促進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
圍繞現有企業運行抓調整、促轉型,推動工業經濟向中高端邁進。現有企業是全部經濟工作的基礎,穩增長首先要穩企業。要堅持一企一策,引導正常生產企業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經濟效益,為穩增長多做貢獻;積極幫助產品有市場、技術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停產、半停產企業恢復生產,盤活存量;加大中小企業扶持力度,開展“千企轉型升級行動”,推動1000戶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以產品升級帶動產業優化轉型;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低產出的落后產能。堅持做優增量,加快推進工業項目投達產,信義玻璃等100個項目當年凈增產值100億元以上。全市新增規模以上企業60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左右。
圍繞優勢抓三產,促進傳統服務業提檔升級、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我市的服務業有基礎、有條件,比較優勢突出,關鍵是充分發揮優勢,充分釋放潛力。要加快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全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634億元;充分發揮溫泉旅游的戰略牽動作用,堅持商旅聯動,強化溫泉資源管理,促進溫泉旅游項目向高端化發展,推動旅游業整體水平不斷提升;加快金融創新步伐,組建營口市誠信擔保集團,支持港口物流金融體系建設;推進中小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力爭金辰機械年內成功上市;抓好臺灣商業綜合體等156個重大服務業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物流業信息化、標準化建設,積極打造電子商務大廈等電商平臺,推進阿里巴巴(營口)跨境產業帶等電商項目建設。穩定房地產市場,優化產品結構,加強配套設施建設,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積極適應消費模式新變化,培育壯大消費熱點,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2%。
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縣域工業、服務業發展,提升縣域經濟整體水平。抓好“米袋子”、“菜籃子”工程,穩定糧食生產,鞏固擴大優質水稻高產創建成果,打造糧食生產示范區;發展設施水果和蔬菜,新栽果樹250萬株、新建蔬菜基地5000畝。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新開工投資千萬元以上項目15個。推進標準化生產,新增“三品”認證20個、認定面積10萬畝。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和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和防災減災能力。積極推廣農業機械化,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7.7%。加大東部振興戰略實施力度,促進區域開發與精準扶貧相結合,不斷提高山區群眾生產生活水平。
圍繞創新驅動抓轉型、促升級。設立新興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壯大新興產業規模,爭取列入省設立的國家產業轉移示范區。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深入開展百家科技企業服務行動,積極參與創建沈大自主創新示范區,加大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和引進力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瞄準“工業4.0”,開展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試點,推動企業由生產制造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2%。
適應新常態,實現穩增長,必須把政府工作重心放在營造創新環境、凝聚創新人才、維護創新規則、強化創新激勵上,讓創新的活力充分迸發、創新的潛力充分釋放,讓創新成為轉方式調結構、提質增效的強勁力量。
會計專業本人工作志愿怎么
時間:2024-02-09 09:0:30最新事業單位工作人
時間:2023-09-19 00:0:34黨員個人相互批評意
時間:2023-09-21 11:0:03最新總工會換屆工作
時間:2023-09-18 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