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緊緊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積極培育壯大五大新興產業。
力爭轉型發展“五大新興產業”完成投資4600億元。大力發展以大數據為引領的電子信息產業。積極謀劃建設全國大數據產業示范基地,豐富“云上貴州”應用內容,推動貴陽建設全國首個免費WIFI城市。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加快貴陽呼叫中心建設,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積極推動電子元器件、軟件與集成電路、物聯網、視聽產品等加快發展。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大力發展以大健康為目標的醫藥養生產業。實施新醫藥產業發展規劃。抓緊建設國家苗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推動苗藥進藥典進醫保。支持現有醫藥企業做大做強,積極培育新興醫藥企業。建設一批大健康產業園區和基地,實施一批健身養生和職工療養等項目。完成產值470億元。大力發展以綠色有機無公害為標準的現代山地高效農業。圍繞建設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大省,以畝產論英雄,注重品種、品質、品牌,大力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農業綜合效益。以資源稟賦為前提,加強山地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重視農產品地理標志和技術標準創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創新營銷模式,大力發展農業領域電子商務。以園區為載體,培育引進一批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增長20%以上。大力發展以民族和山地為特色的文化旅游業。加快“十大文化產業園”建設,做大做強以“多彩貴州”標識的文化品牌產品。培育新興旅游業態,積極開拓高鐵旅游市場,加快構建“快旅慢游”服務體系,打造貴州旅游發展升級版;I辦好旅發大會。旅游總收入增長20%以上。大力發展以節能環保低碳為主導的新型建筑建材業。培育一批建筑業龍頭企業,扶持一批中小型建筑業企業,發展一批建筑業示范縣、示范鎮。推動建筑業與建材業深度融合。培育裝飾石材產業集群,建設一批新型建材產業基地。建筑業增加值增長18%以上。
立足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制定實施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產業生態化。在抓好煤礦兼并重組的基礎上,推進煤炭行業轉型升級。加快畢水興能源煤化工等基地建設,支持六盤水等地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統籌電源項目建設,優化電力資源配置,促進電力行業轉型發展,建成一批“四個一體化”項目。加快頁巖氣、煤層氣、風能開發利用。推動特色產業規;。建成投產茅臺生態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園,鞏固擴大白酒市場。優化“兩煙”產品結構,做強“貴煙”品牌。深入實施茶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壯大特色食品加工業。推動裝備制造業高端化。重點發展民用航空航天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精密數控機床等高端裝備制造業,改造提升汽車及零部件、能礦裝備、工程機械等產業,積極發展新材料產業,大力發展新能源、清潔能源汽車。推動服務業配套化。加快發展金融、現代物流、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業。制定實施電子商務發展行動計劃。積極發展家政、養老、社區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建成一批服務業集聚區。
企業是生產力的重要載體,是經濟的基本單元。要把實施工業“百千萬”工程作為重點抓手,滿腔熱情為重點企業和中小企業搞好服務。對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支持他們加強要素保障,開足馬力生產;對有困難、有潛力的企業,幫助他們破解發展難題,盡快走出困局;對近幾年觀摩的產業項目,開展“回頭看”,協調推動企業投產達產。
(三)緊緊圍繞推進新型城鎮化,大力加強綠色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
堅持以人為本、道法自然,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路子。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制定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施意見。力爭通過幾年努力,促進我省約300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引導約500萬人就近就地城鎮化,改造約450萬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城郊村。優化城市結構布局。培育黔中城市群,提高貴陽首位度,壯大區域中心城市規模,做強縣城,做特小城鎮,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打通園區、城區和景區的通道,促進產城景互動融合。加強綠色生態城鎮建設。妥善處理好生產、生活與生態的關系,因地制宜定功能,因勢利導搞建設,讓山水、田園、村莊、社區各美其美,共生共榮。增強城鎮經營管理能力。合理劃定城市邊界,科學安排城鎮建設規模,注重城鎮風貌設計,不搞大拆大建、不搞亂鋪攤子。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提高貴安新區開發建設水平。用好開放平臺,打好生態品牌,抓好中心區建設。突出功能配套,新開工一批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突出主導產業培育,建設一批功能性園區和引領性項目。突出生態環境建設,實施“十河百湖千塘”等一批環境工程。完成投資600億元。
深入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項行動計劃,完成投資300億元以上。在城鄉統籌上下功夫。推動“六個小康”與全省基礎設施大網絡、“5個100工程”和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有機結合,解決城鄉統籌發展“最后一公里”問題。以縣為主體,整鄉整村推進,集中連片改造,在貴州大地漸次鋪展一幅幅百姓富、生態美的生動畫卷。在突出特色上下功夫。善做山和水的文章,保護好溪流、林草、山丘等生態細胞和民族村寨、傳統村落等文化元素,傳承好傳統文化、耕讀文明、田園生活,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在產業培育上下功夫。充分利用農村基礎設施改善的機遇,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和鄉村旅游業,讓更多的特色農產品走出鄉村、走向市場,讓更多的游客在鄉村坐下來、住下來。在融資運營上下功夫。加大財政投入,密切與金融機構合作,拓寬融資渠道,擴大融資規模。建立建營管一體化機制,確保各項設施正常運轉、永續使用。
(四)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全力做好“三農”和扶貧開發工作。
千方百計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施好糧食增產工程和糧油高產創建項目,加快西南糧食城等糧食物流園區建設。念好“山字經”、種好“搖錢樹”,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培育“三農”新的增長點。積極發展以農產品保鮮、精深加工等為主體的第二產業,加快發展以農業觀光旅游、農業物流等為主體的第三產業,做到“接二連三”。積極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著力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企業加農戶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加強對農業規模經營主體的引導和規范,禁止耕地“非農化”。加快培育高素質職業農民隊伍。大力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農業。減少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過量使用,推進農業廢棄物轉化利用,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搞好建設占用耕地剝離耕作層土壤的再利用,強化基本農田永久性保護。加強疫病防治、質量安全等體系建設。加大農業發展支持力度。確保財政對“三農”投入只增不減。積極發展“三農”融資擔保和再擔保機構,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覆蓋面。加強農產品市場信息體系建設,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和調控機制。培育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制定實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盤活村集體資源資產資本,開展人均收入超過萬元、集體經濟收入超過百萬元的“雙超村”創建活動。
加快創建全國扶貧開發攻堅示范區。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主戰場,以持續增加貧困人口收入,聚焦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做到精準扶貧“六個到村到戶”。深入推進片區扶貧、整體扶貧、黨建扶貧、社會扶貧、對口扶貧,重點扶產業發展、扶基礎設施、扶民生改善,加快扶貧開發向造血式、精準式、參與式、整體式轉變。堅持“四到縣”,整合用好扶貧資金,加強扶貧資金審計。實施扶貧職業技能培訓“1戶1人”三年行動計劃。
(五)緊緊圍繞強基礎穩增長增后勁,千方百計擴大投資和消費需求。
狠抓國發2號文件項目化落實,爭取國家“七個重大工程包”項目支持。力爭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萬億元左右,其中工業投資5800億元、民生工程投資800億元、城鎮建設投資1550億元、房地產開發投資2000億元左右
會計專業本人工作志愿怎么
時間:2024-02-09 09:0:30最新事業單位工作人
時間:2023-09-19 00:0:34黨員個人相互批評意
時間:2023-09-21 11:0:03最新總工會換屆工作
時間:2023-09-18 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