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工資改革的后期限已過去大半個月,全國各地公務員有人歡喜有人憂。據了解,陜西、云南、福建、廣西等地公務員的工資已有實際上漲,甚至有部分公務員在網上曬出了工資條。與此同時部分地區的公務員工資卻依舊巋然不動。據人社部此前透露,按全國平均水平計算,此輪調薪月人均增資為300元左右。那么具體每個省的公務員身上,他們的工資究竟有什么變化?帶你一覽自2015公務員工資改革之后全國31個省市公務員新的工資情況。
大限已至公務員工資為何不見漲?
在北京的一個市級機關,只有工資調整時才會發放工資條,其余時間工資數額呈現于電子信息平臺之上。6月底,這個機關里的公務員們并沒有如期等來工資條,因為他們到手的7月份工資依然原地踏步。
各個區縣、委辦局和事業單位亦是如此。對于漲工資,公務員們心里很沒底,因為6月底是總理說好的漲工資“死限”。
近有媒體曝出部分地方公務員的漲薪情況,再次引發社會對這一話題的關注。半個月來,知事幫大家跑腿“包打聽”,了解到一些關于漲薪的實際情況,確實跟想象的有點差距哦!
事實上,在6月底這個“死限”到來之前,各地基本都拿出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工資調整的實施方案,只不過各地政府繁忙程度不一,拿到人社部和財政部批復的時間也不一,因此,有的地方見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有的地方卻還在等待。說實在的,什么時候漲真不是關鍵問題,因為工資調整的起始時間是去年10月1日,這之后該補的錢肯定會補齊。按照以往政策實施一年過渡期的慣例,10月份調整也不無可能。但是,調整后,你到手的工資真的能漲么?現在看來,還真不一定呢。
此前,有不少媒體稱此次工資調整,每人少能漲300元。然而,不論是從上圖的實際調整情況,還是從內部掌握的標準來看,這一說法顯然是有誤的。
首先,此次工資調整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調整優化工資結構,行話叫“挪”,就是要將績效工資、津貼補貼的一部分平移至基本工資(如職務工資、級別工資、崗位工資等)當中,從左口袋到右口袋,基本工資相應增加,績效工資相應減少。
其次,此次工資增加的主體部分,并非“真漲”來用于增加購買和消費能力,而是彌補公務員繳納養老保險、職業年金的成本,行話叫“補”。知事此前也為大家介紹過,如此操作,可以視作一種福利增加,因為國家額外支付了一筆錢讓公務員繳費,減輕了個人負擔。不過,目前看來,這輪工資調整并沒有與車改補貼聯動,為近期的又一次調整埋下了伏筆。
有了“挪”,有了“補”,到底漲不漲?可以肯定的是,工資調整方案做了漲的安排,不過不是每人至少漲300元,而是人均基本工資水平增長。由于職務、職級不同,調整后必然有人漲幅在平均線之上,有人在平均線之下,上文已經說了,基本工資上漲的錢,一個是從績效工資“挪”過來的,一個是“補”的成本,因此,在工資總額上,基層崗位上的公務員工資很有可能零增長,如果按極端的情形計算,略有下降也是有可能的。
不過,千萬別為這個鬧心;竟べY增加是一件大好事,因為基本保障標準提高了,剩下績效部分靠個人努力多勞多得,從長遠來看,收入肯定是提高的,只是大家身處漲工資的時間臨界點,基于以往參照標準一時很難看到顯著變化而已。
這一說法的證明,就是新入職工作人員試用期工資標準的增加。在試用期內,他們是沒有績效工資的,如今提高了基本工資,等真正入職后,他們馬上就能感覺到收入的變化。
而另一個利好消息是,基本工資原則上每一到兩年就會調整一次?梢灶A見,10年后,基本工資就會達到一個相當的數額,保障程度也會高于許多行業,公務員仍將捧著一個旱澇保收的鐵飯碗。
后需要說明的是,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動態調整針對的是在職人員,對于離退休人員則是定量增加的靜態調整。以前,勞模、有重大貢獻的專家,退休時能按月領取一定數額的獎金,現在則是在職時一次性發放。知事了解到,目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已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