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或許公務員的工資多少并不會有太大的關注,但是近幾年,有關公務員工資調整的“風聲”不絕于耳,公務員工資是高是低、該不該漲,每次都成為輿論漩渦。而建立科學合理的工資制度,不只是7000萬公務員的個人福祉,更關系到國家的治理體制與成效。
一面是基層公務員“吐槽”工資太低、難以養家,另一面卻是大眾“拍磚”公務員的各種隱性福利待遇早就高過顯性收入。面對公務員的工資現狀,兩極化的反應讓人五味雜陳,但也不得不反思,平均3000元的公務員工資要漲怎么就這么“矯情”?
根據某網站的調查,之所以反對公務員漲工資,認為公務員“拿錢不干正事兒”的達到47%,另一因素則是公務員灰色收入太多,以及福利待遇好不必再漲;與此同時,超過40%的人認為身邊公務員朋友收入很低,“日子過得緊巴”。兩項統計似乎互相矛盾,但更反映了現下薪資制度的諸多問題。
公務員薪資遭到詬病首先源自少數公務員自身的不正、不廉。公務員的作為與不作為在百姓心中都有一桿秤,盡管有時有些許偏見,但總體而言,如若公務員都能夠秉公辦事,高效為民,相比談及漲工資的問題,第一個支持的將會是百姓。正所謂“一條魚腥了一鍋粥”,在少數不作為的公務員影響下,公務員的形象普遍在大眾心中打了折扣,才引致如此眾多反對漲薪的聲音。
公務員薪資遭到詬病也源于薪資制度不甚合理、福利待遇難見“陽光”。無論是現下很多專家提出公務員工資水平的確定依據不足、工資標準粗糙的問題,還是現實中公務員,尤其是基層公務員與企業工資的差距逐漸加大的現狀,都將薪資問題指向制度的源頭。與此同時,群眾所反映的公務員“隱性”的灰色收入和福利待遇也在少數單位和地方存在,難以透明公開的收入更難以得到百姓對公務員漲薪的支持。
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面對公務員的薪資難題,我們在客觀面對公務員薪酬,不急著“拍磚”漲薪的同時,更應當從公務員自身如何勤勉工作、清廉為人著手,從如何完善薪資制度、實現公開、公平、公正出發,真正讓群眾客觀公正的面對公務員的漲薪問題,讓公務員在法律、制度的框架下務實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