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實施四大優勢產業發展工程。加快把醫藥健康、裝備制造、建筑、旅游打造成新的支柱產業。堅持上新品種、做大品種,加快發展中藥、生物藥、化學藥、保健食品和醫療器械,推進醫藥健康產業集群發展。堅持高端化和服務化發展方向,構建國際領先的現代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基地,加快農機、換熱設備等傳統裝備制造業技術改造,培育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高端裝備產業,打造上下游銜接配套的產業集群。圍繞提升市場競爭力,加快培育綜合性建筑集團,推動跨行業融合發展,積極推進住宅產業化。圍繞打造吉林旅游升級版,整體謀劃推進大長白山區域、松花江和西部濕地旅游發展,建立完善國際國內區域旅游合作機制,創新旅游資產管理模式,推動旅游產品升級,全面加強景區景點建設和標準化管理服務,挖掘歷史資源和文化特色,擴大邊境游和跨境游,促進旅游與健康養老、文化休閑等融合發展。
23、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工程。瞄準國內外前沿技術,把握產業發展方向,強化政策支持,滾動實施一批創新發展工程,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新材料、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等關鍵技術攻關,推進光刻機、CMOS、3D打印、高端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等一批產品產業化。到2020年,“吉林一號”衛星發射數量達到60顆,依托衛星系統,形成集衛星數據接收、處理分發和應用服務于一體的衛星數據產業鏈,同步建設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吉林數據及應用中心。加快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和科技型種子企業,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和輻射能力的特色新興產業集群。
24、實施現代服務業提升工程。打好服務業發展攻堅戰,引領結構調整。營造支持服務業發展政策環境,全面深化服務業領域改革,打破行政壟斷和行業管制,逐步消除價格歧視,放寬市場準入,創新投融資方式,增強發展活力,到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0%以上。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突出發展現代物流、研發設計、信息技術、電子商務、服務外包和節能環保服務,加快建設區域性商貿物流集散地。強化金融服務業發展,加快建設長春東北亞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推動金融機構集聚、金融產品創新,加強中小微企業服務,提高上市公司數量,擴大資本市場融資,大幅提升資產證券化水平。加快保險業發展。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便利化和高品質轉變,做大做強旅游、文化、家政服務、醫療服務、養老健康產業,促進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鼓勵業態創新、模式創新和產品創新,實施“互聯網+服務業”,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在服務業中的應用,壯大互聯網金融等新興產業,打造服務業發展新支撐。放寬服務業對外開放領域,擴大服務貿易,加快引進國內外知名大型服務業企業。推動服務業集聚發展,重點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響、輻射帶動作用強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25、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以智能制造為重點,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發展,建立智能制造產業聯盟,加快發展智能制造裝備與產品,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建立從產品研發、設計到物流、營銷、品牌推廣的上下游產業鏈,推進柔性生產方式,促進大規模傳統生產向個性化定制轉變,變傳統制造商為服務型制造商。推動農業與服務業融合,大力發展休閑、觀光、體驗式農業。
六、統籌城鄉均衡發展,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構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推動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和城鄉居民收入均衡。
26、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實施“一融雙新”工程,推進農民工融入城鎮,培育新興中小城市,建設新型城市。探索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定居落戶,完善居住證制度,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著力解決好已轉移人口、林礦墾區人口、新轉移人口三類人的城鎮化問題。圍繞構建哈長城市群,培育壯大吉林中部城市群,強化支點城市建設。加快建設東、西部城鎮組團,推進區域中心城市和節點城市提質擴容升級,提升縣城和重點小城鎮產業功能、服務功能和居住功能,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統籌城市規劃、地上地下、建設與管理,科學劃定城市“三區四線”,優化城市功能空間。建立規范城鎮化投融資機制,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有效治理城市黑臭水體,加強城市沿江沿河景觀帶建設,實施城市園林綠化提升工程。創新城市管理方式,推進創新城市、智慧城市、綠色城市和人文城市建設,提升城市內在品質。扎實推進哈達灣等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和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
27、壯大縣域經濟實力。發揮縣(市)紐帶作用,構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有效載體。明確縣域發展定位,實施差別化分類考評,形成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提升縣域產業層級,實施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示范工程,推動資源深度開發利用、中心城市支柱產業延伸、農畜產品精深加工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深入推進擴權強縣改革試點,推進在行政管理體制、戶籍制度、城鄉建設用地、城鄉保障制度等方面實現新突破,激發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28、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圍繞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發展規模效益型和生態友好型現代化大農業,推動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高質量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引領帶動形成現代農業拓展帶,逐步構建各具特色的東中西現代農業片區。全面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建設一批國家級糧食生產核心功能區,糧食生產能力穩定在700億斤水平。加快構建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抓好優質畜產品產業鏈建設和高效特產業發展,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建立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全面開展黑土地保護和利用,健全農田防護林體系,推動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施用量零增長,建設高標準農田。加快培育發展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集團,大力推廣新型種植模式,深入實施全程農機化推進行動,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5%以上。積極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體系。提升農業氣象預報預警能力。建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積極培育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建立健全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到2020年,農業規模經營面積比重達到40%以上。大力發展良種、農資、農技、培訓等農業服務業,進一步完善糧食倉儲設施,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鼓勵引導工商資本投入農業,以制度、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為動力,實現產加銷一體化,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29、加快建設。按照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求,改革城鄉分治管理模式,將鄉村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的投入。堅持規劃先行,彰顯農村特色,注重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加大傳統村落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保護力度。優化
領導干部任職考察材
時間:2023-09-20 03:0:53領導干部的考察材料(
時間:2023-09-20 00:0:41干部考察材料不足之處怎么寫
時間:2023-09-13 06:0:11干部考察材料主要特點怎么寫
時間:2023-09-14 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