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不分科
新政:符合教育及孩子成長發展規律
據了解,高考文理分科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其弊端表現在不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特別是不利于培養社會所需要的綜合素質人才。最早呼吁取消文理分科的民進黨副主席、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認為,文理過早分科,讓理科學生不再學習歷史、地理,不再閱讀文學經典,導致知識面狹窄,缺少人文精神;文科學生則遠離物理、化學,不熟悉最基本的自然科學知識,科學思維與科學精神的訓練不夠。這樣,人的全面發展就成為一句空話。
新政中提出,計入總成績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由考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對此,東直門中學校長薛麗霞表示,新政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所長和職業規劃選擇學科和未來高校報考方向。同時,新政中提到了高校指導方向與中學學業水平結合,這就解決了高中與高校教學脫軌問題。這種改革是符合教育及孩子成長發展規律的。
教學:走班制和分班教學將成常態
薛麗霞同時表示,新政不分文理這一舉措對于中學教學也是一大挑戰。雖北京具體政策還未出臺,但學校已經開始準備,要更加注重滿足不同孩子發展的需求角度設計課程和教學,要求學校的課程更加專業化、精品化。這就意味著對教師的要求也相應提高,不同需要的孩子要給予不同供給,比如,面對在某些學科上有潛質的學生,老師就需要提供更加專業和拓展性的教學。未來,走班制和分班教學將成為中學各學科教學的常態。
影響:培訓機構著手“囤積”副課教師
北京晨報記者從北京多家課外培訓機構獲悉,由于北京不在首批試點城市之列,相關細節也尚未明確,因此培訓機構會靜觀其變,秋季新學期的高中課程,包括高三年級的沖刺課程設置暫時都不會進行調整。新東方優能中學負責人李亮介紹,高中階段學生參加課外輔導主要以語、數、外三科為主。以優能的秋季課程為例,學生人數最多的是語文,其次是英語和數學。相比之外,文綜、理綜科目涵蓋的地理、歷史、政治、物理、化學、生物六門副課的學生人數要少得多。從比例來看,學物理、化學的學生只有語文的三分之一,地理、歷史不足語文的五分之一,而補習生物的學生只有語文的十分之一。但是,新高考政策出臺后,六門計入高考成績的副課“一門一清”,如果考試時間分散到高一、高二,而不是全部集中在高三年級,學生將會有更充裕的時間進行備考,課外補習副課的人數勢必增加。因此,對于課外培訓來說,雖然在課程設置上暫時按兵不動,但是“囤積”副課教師的工作已經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