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一套自主研發的高中傳統文化通識教材預計將于9月出版,四冊分別為《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和《道德經》。
至此,教育部相關課題組已完成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各階段標準化傳統文化教材的研發工作,高中國學教材將在各地開展成規模的教材試用工作。
各年級國學教材全覆蓋
,教育部印發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在課程建設和課程標準修訂中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中小學德育、語文、歷史等課程標準修訂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比重。
課題組秘書長張健表示,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各階段標準化傳統文化教材均已研發完成,明確提出以“青少年完美人格”為傳統文化教育目標,教材知識相互關聯,自成體系,并通過高中教材實現最終教學評價。
高中要學論語、道德經
此次即將出版的高中階段傳統文化通識教材共有4冊,供高中一、二年級使用。高一學習《論語》《孟子》,高二學習《大學·中庸》和《道德經》。其中《道德經》為原文全本講解,另外三冊則是按主題歸類講解。如《大學·中庸》一冊,分為“慎獨”“齊家”“格物致知”“中和”“為政”等章節。
據課題組專家介紹,這4冊書并非孤立的高中教材,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的高中部分。全套教材包含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階段,經專家組反復研討、論證,制定了“儒學養正、兵學相佑、道法自然、文化浸潤”的課程結構。
國學文化有望引入高考
張健表示,高考改革的幾個信號均指向國學,傳統文化成為高考的又一創新考點指日可待,但考什么、怎么考又是一個難題。
專家建議,不應以文言文字詞解釋等傳統形式考查,應關注考生如何消化吸收傳統文化中的哲學素養和思想韜略。
張健坦言,若傳統文化進入高考,最大的問題是很多高中生沒有接觸過傳統文化課程,不具備相關知識儲備和素養,國學文化是通過長期熏陶和涵養才能顯現的,不是靠一朝一夕突擊補課就能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