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點,有沒有必要轉換新老高考位次?
大家先回想一下,院校平行模式下,在相同平臺下有投檔位次、有專業錄取位次,多少家長和考生志愿填報的五花八門、稀里糊涂,滑檔走調劑一倒一大片?又有多少家長,從筆者這里拿到準確的數據,也不敢下手?
這就不是數據的問題,跟不想浪費1分報考一樣,是心理問題,也是方法問題。所以說,數據可能很重要,但比數據本身更重要的,是方法。
第二點:新老高考位次,是不是無法折算?
大家都知道,3+3有20種標準選科模式,主流的也不下6種,雖然實行賦分后全省考生排大隊,但由于大學有專業選科限制,大家可謂“人車各行其道”,錯位競爭,實行不同的報考策略。
打個簡單比方,因為選科政史地,即便是全省排名第一的考生,也不可以報考臨床醫學和工科計算機等熱門專業。
怎么折算和轉換?上面講過了,如果您拿新高考位次報考中南大學的臨床醫學,可能遠遠不夠;如果報考山東大學的臨床醫學,卻又可能虧分;如果您夠一所普通大學的往年投檔位次, 錄取時會發現被最好的專業錄取了!
所以說,因為考生的報考方向不同,位次區間不同,大學和專業錄取走向也會完全相反。轉換新老考位次既是沒必要,也是沒辦法,但是往年數據的使用,卻是有方法的。
第一種思路和方法:根據孩子報考什么性質的專業
報考理科專業的位次轉換,用2020的位次乘以0.7793。也可以用2020的位次乘以0.77。
報考文科專業的位次轉換,用2020的位次乘以0.2207。也可以用2020的位次乘以0.23
第二種思路和方法:看孩子報考什么性質的專業
報考理科專業的位次轉換,用2020的位次除以1.4。
報考文科專業的位次轉換,高分段用2020的位次除以4,低分段2020的位次除以5。
第三種思路和方法:
用院校理科錄取位次÷院校理科累計計劃數×(院校累計計劃數文+理),這樣一個公式,換算出2020年院校的預估錄取位次
第四種思路和方法:限科專業,用限科位次報考法。
第五種思路和方法:大致定位 通過合理設置96個志愿梯度的方法對沖分數位次不正確帶來的不確定性,從而實現大致準確報考志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