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國當代金獎對聯賞析與創作有感
更新:2023-09-20 19:07:27 高考升學網
讀《中國當代金獎對聯賞析與創作》有感
單小蘇
自去年以來,我一直在關注沈建華先生和徐俊杰老師等南通楹聯界的前輩們所編撰的《中國當代金獎對聯賞析與創作》一書的相關訊息。近日在南京出差期間得知此書已正式發行,歸來當晚我一下高速就驅車直奔沈建華先生家中登門索書,只求一睹為快。
回到家中,我顧不上旅途勞頓,沏一壺香茗,坐在書房里展卷開讀。當一副副金獎對聯撲面而來,那些精煉而優美的文字所展示的畫面和營造的意境仿佛一下子浮現在我的眼前,映入了我的腦海。該書每一幅對聯的聯作賞析與創作心得更是深深地吸引了我,以至于我產生了不一氣讀完不罷休的念頭。
作為一個楹聯愛好者,我衷心感謝沈建華先生等南通楹聯界的前輩們。正如已故的中國楹聯學會副會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江蘇省楹聯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郭殿崇先生所言,“《中國當代金獎對聯賞析與創作》一書的問世,為學聯、賞聯者提供了一道別致而豐厚的文化大餐”。正是為了盡情享用這頓饕餮盛宴,使得我獨坐南窗,兩夜未眠!
我喜愛古典詩詞與楹聯文學,在填詞賦詩之余,我也嘗試創作了一些對聯,但我始終與對聯若即若離,總覺得對聯比詩詞難得多。正是苦于水平所限,我從未參加過征聯活動,因此對于聯界賽事的獲獎者,我始終懷有敬畏與仰望之心,總覺得他們所取得的成績對于我而言是高不可攀的。但是在拜讀了此書后,我的想法開始改變了。
《中國當代金獎對聯賞析與創作》一書的一大優點就是在分門別類地向讀者展示獲得全國442副金獎對聯的同時,通過作者小傳、聯作賞析與創作心得等三方面來自對聯作者的文字,既如同一本速寫畫冊,向讀者勾勒了作者的大致輪廓,又仿佛一本有聲讀物,由作者將自己的創作過程和鑒賞要義毫無保留地向讀者娓娓道來。這一由作者自評和介紹創作體會的創新做法,極大地拉近了作者與讀者在時空上的距離。通過作者與讀者分享創作經驗,對于引導楹聯愛好者提高欣賞與創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透過這些文字,我發現很多金獎對聯的作者并非不食人間煙火的高古之士,而是與我有著相同興趣愛好的同齡人和凡夫俗子。(m.mrnum.Com)沈建華先生似乎要通過此書告訴我們:楹聯作為中國傳統的一種文學形式,不僅具有民族性與思想性,更具有實用性與趣味性。一個普通人,只要熱愛生活,加強學習,留心觀察,注意積累和勤于創作,通過一定的努力,一樣可以創作出優秀的楹聯來。(www.lu100.cc)
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我不能不提書中的六幅分類簽名聯書法作品。其書寫者張晏、丘石、魏武、儲長林和曹如公等先生均是在江蘇省內,乃至在全國有較高影響力的著名書法家。他們分別用行楷、草、篆、隸、行、楷等六種書體進行創作的傳神墨跡,與文偉、董汝河、卜用可、武文寶、魏艷鳴等楹聯家撰寫的精彩聯文結合在一起,交相輝映,真可謂“墨韻聯花同煥彩,文人雅士共吟風”,為該書的出版增色不少。
楹聯的傳播離不開書法獨特的表現形式,書法的創作也離不開楹聯精彩的文字語言。自有楹聯始,歷代的大書法家們恐怕沒有不會作楹聯的,很多甚至是楹聯高手,他們為后人留下了無數“聯墨合璧”的傳世之作。但目前書法與楹聯界存在兩種傾向:一是很多書法家不懂楹聯,二是很多楹聯家不會書法,這兩種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楹聯書法藝術的發展。我曾與沈建華先生談論過這兩種現象。也許沈先生邀請張晏、丘石等著名書法家為分類嵌名聯作書的另一層用意,是通過展示“聯墨合璧”的藝術魅力來吸引更多的書法家和楹聯家們開展互動與交流,促進聯墨增輝吧!
我期待沈建華先生編纂的下一部著作。身為楹聯與書法的愛好者,我更希望是“聯墨合璧”的金獎對聯書法集,那不僅是楹聯界與書法界的喜事,更是廣大聯友與書友們的福音。我期待那一天的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