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要實現全市27.644萬貧困人口的全都脫貧,6年時間,年均需要脫貧近4.6萬人,而越往后,剩下的都是多次扶貧攻堅后難啃的“硬骨頭”,脫貧的難度更大。只有組織調動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采取超常規的措施和過硬的辦法,加大工作力度,才能打好這場扶貧開發攻堅戰,確保全市27.644萬貧困人口如期實現脫貧目標。為此,市扶貧辦針對XX市貧困村、貧困人口的基本現狀及致貧原因等做了摸底調查,以問題為導向,緊緊圍繞“扶持誰、扶什么、怎么扶”三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提出對策措施。
一、XX市貧困村及貧困人口的基本現狀
(一)XX市貧困村及貧困人口分布情況
“十二五”期間,XX市的蒼梧、藤縣、蒙山3個縣列入自治區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龍圩區列為參照自治區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管理。根據自治區下達XX市的貧困控制數,截止底,XX市共有貧困村265個,貧困人口27.644萬人。其中,藤縣99個貧困村106527人、岑溪市53個貧困村59065人,蒼梧縣49個貧困村44055人、龍圩區26個貧困村30830人、蒙山縣32個貧困村29622人、長洲區3個貧困村3699人、萬秀區3個貧困村2642人,全市貧困發生率為11.1%。
(二)貧困人口數
自從實施新一輪扶貧攻堅以來,XX市貧困人口由2010年52.2375萬人減少到底27.644萬人,共幫助(扶持)24.5935萬人實現脫貧。農村貧困發生率從2010年的23.9%下降到11.1%,貧困地區勞動力培訓后就業率達95%以上。
(三)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年收入水平情況
2011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5497元,較2010年增長12%,全市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2566元,較上年增長13.3%;2012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6592元,增長16.6%,全市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7.7%,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2877元;2013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7475元,較上年增長13.3%,全市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3421元,較上年增長15.9%,增長幅度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底XX市實現農村貧困人口脫貧60000人,全市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901元,比上年增長14%。
(四)XX市貧困村、貧困人口的基本特征
一是貧困對象多,截至,XX市有3個自治區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蒼梧、藤縣、蒙山),1個參照自治區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管理的城區(龍圩區),貧困村265個,貧困人口27.644萬人,約占全市人口的8%、全區貧困人口的5%。其中,藤縣99個貧困村10.65萬人、岑溪市53個貧困村5.9萬人,蒼梧縣49個貧困村4.4萬人、龍圩區26個貧困村3.08萬人、蒙山縣32個貧困村2.96萬人、長洲區3個貧困村3699人、萬秀區3個貧困村2642人。全市貧困人口超過10萬人的縣(市)有藤縣。
二是生產、生活條件落后。根據調研,截至目前,XX市尚有2620個自然村屯未通路,15.69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尚未解決,29萬農村人口居住危房,702個自然村屯還未通寬帶網絡,很大一批人還需要實施生態扶貧搬遷。另外,從自治區重點貧困縣蒼梧縣、藤縣、蒙山縣的情況來看,蒼梧縣還有5個鎮未通等級公路,大多數農村公路等級差、質量差,全縣的交通網絡還沒有形成;藤縣有67個貧困村分布在17個鄉鎮的邊遠山區、庫區,村屯道路尚有265公里尚未升級硬化;蒙山縣部分貧困村屯行路難、飲水難的問題仍未得到根本改善,很多通村、通屯的道路沒有達到等級標準,有的通屯道路無法保證晴雨天氣都暢通。
三是產業底子薄。產業發展是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保證。但由于XX市貧困村基礎設施落后、人口素質相對不高、發展資本不足、產品檔次偏低和認知模糊等不利因素,導致產業基礎薄弱,抗風險能力差。,XX市畜牧業受到家禽養殖業生產低迷的影響處于低速增長水平,尤其是家禽類的產量、銷售量、銷售價格均不同程度走低,全年畜牧業實現產值49億元,同比減少1%;家禽出欄4307萬羽,同比減少4.7%。這樣一來,造成XX市部分養殖戶流動資金短缺,大大打擊了養殖戶的積極性,實行減產或停產以規避虧損,使從事家禽養殖的農民收入增長受困。同時,蒼梧縣、藤縣、岑溪市等地荔枝因競爭激烈而遭果商壓低收購價,跌價超過15%,農民損失較嚴重。此外,產業連片開發與扶貧到戶的矛盾也是影響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按照目前產業扶持政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只針對扶貧對象戶,其他農戶無法得到扶持,這樣,影響了產業的連片發展,從而影響產業的規模效應。
四是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盡管XX市貧困縣和貧困村人均收入增幅比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高出很多,但由于貧困地區基數小,收入差距仍然逐年加大。,全市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901元,比上年增長14%,仍處于較低水平,為全市平均水平(8342元)的46.76%,而且還有53個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633.56元,收入差距大。
二、XX市貧困村及貧困人口的致貧原因分析
結合XX市目前開展的精準識別建檔立卡,XX市致貧原因呈現多樣性,大體上可分為缺資金、因學、因病、缺技術、缺勞力、自然條件差、因災返貧等原因,還有很多農村家庭貧困是復合型貧困。一是供養子女讀書,這類貧困具有貧困和機遇的兩面性,一方面因為高額的讀書費導致貧困,另一方面隨著子女成長,讀書畢業和就業后,一般都能擺脫貧困,是教育扶貧的重點對象。如在岑溪調查發現,貧困戶因學致貧戶數8909戶,占貧困戶總數占48.18%。二是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這類貧困戶因為長期積累的醫療費用和長期生病壓得他們踹不過氣來,自身無精力和信心擺脫貧困,屬于扶貧難度較大的群體,是醫療救濟扶貧的主要對象。三是缺資金,缺項目。這類貧困戶有能力生產和創業,經濟狀況處在貧困的臨界線上,只要精準配置資金和項目到戶,一般都能脫貧,是精準扶貧的重點扶持對象。四是勞動力文化素質差。這類貧困戶由于勞動力文化素質低,發展家庭經濟缺技術、缺技術、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收入有限。缺乏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是提高職業技能培訓的主要對象。五是自然環境惡劣,資源缺乏。貧困村大多地理位置偏遠,地形復雜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
三、近年來XX市扶貧工作的做法和初步成效
XX市歷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貧困山區快速發展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一直都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增進黨群干群感情、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穩定和諧、助農增收脫貧”的重要抓手。“十二五”以來,突出3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以265個貧困村為主戰場,以改善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貧困村產業發展、實施扶貧開發與農村社會保障兩項制度相銜接為重點,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相結合,全社會參與,開展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突出抓好“六大工程”:即貧困村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程、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產業開發扶貧工程、“雨露計劃”扶貧培訓工程、扶貧生態移民工程、“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工程。成效表現在:
(一)貧困群眾收入普遍提高,貧困人口大幅減少。
“十二五”時期全市各級扶貧總投入資金10.47億元,穩步實施、整村推進、易地搬遷、勞動力培訓轉移、信貸等扶貧項目,XX市貧困人口由2010年52.2375萬人減少到底27.644萬人,共扶持24.59萬人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1.1%,低于全區貧困發生率,底XX市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901元,比上年增長14%。
(二)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改善,貧困村發展能力增強。
“十二五”期間XX市基礎設施項目投入22638.71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20350.18萬元,實施項目1223個,其中修建硬化屯路945條,574.42公里;修建砂石路228條,419.03公里,修建獨立橋梁51座;改造水利設施建設里程120030延米,發展小型人飲工程、小水利工程改善安全飲水入戶37011戶。項目主要分布在全市179個貧困村,有效改善了項目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受益群眾149.31萬人(次)。貧困山區道路交通得到加強、人飲安全逐步解決、居住環境明顯改觀,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可持續發展的后勁得到增強,為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特色產業基本形成,貧困群眾收入結構明顯優化。
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時間:2023-09-17 10:0:39大學生寒假社會調查報告范
時間:2023-09-17 13:0:02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
時間:2023-09-18 09:0:12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模板范
時間:2023-09-18 16: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