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長城是由烽火臺和列城等單體建筑發展起來的。初建的是彼此相望的烽火臺,或是連續不斷的防御城堡,而后用城墻把它們聯系起來,便成了長城。春秋戰國時期,北方民族諸侯爭霸,相互兼并,出現了秦、楚、齊、燕、韓、趙、魏等幾個大國。它們彼此之間為了防御,利用原來的大河堤防或附近的山脈,逐段構筑城墻和關塞并將其聯系起來,構成長城這一古代軍事防御工程體系。但規模較小,互不連貫。約公元前7世紀,楚國最早修筑長城。其后,從公元前6~前4世紀前后,齊、燕、趙、秦、魏、韓各國也相繼修筑了互防長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并滅六國,建立起第一個多民族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為防御匈奴侵擾,大規模修筑長城。以后,西漢、東漢、北魏、北齊、北周、隋、遼、金、明各代,均大規模修筑或增筑長城。明代是長城修筑史上最后一個朝代,其修筑規模之宏大,防御組織之完備,所用建筑材料之堅固,都大大超越以前各個朝代。
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1
戰國長城 戰國時期的長城是諸侯國家互防長城,規模較小,互不連貫。①楚國長城。楚長城筑于楚懷王三十年之前,當時稱作“方城”。據史料推測,其位置當從今河南泌陽北到葉縣,經內鄉東北而達湖北竹山縣境內。地處楚國都城的西北和東北面,用于防御鄰國的進攻。②齊國長城。齊長城是利用堤防連接山脈陸續擴建而成的,在齊國南部,西起今山東平陰縣東北,至膠州市南的大朱山東入海,結構主要有土筑和石砌兩種。③中山國長城。中山長城是為了防御西南趙、晉的侵擾修筑的。筑于趙成侯六年(前369)。其位置在今河北、山西交界的地區。④魏國長城。魏長城有兩道:一是西北的防秦和防戎長城(河西長城),二是南長城(河南長城)。河西長城是魏惠王在位時,利用西部邊境上洛水的堤防擴大而修筑的,南起今陜西華縣華山北麓的相元洞。達內蒙古的固陽。魏惠王晚年,修筑了保護國都大梁的南長城,經今河南原陽縣境轉向東南,向西直達新密市。⑤韓國長城。韓長城先為鄭國所筑,后韓滅鄭,繼續修筑使用。⑥秦國長城。秦自商鞅變法以后,在七國中政治和軍事上占據優勢,但秦北方的游牧民族東胡和樓煩,經常南下騷擾,因而秦在其北部邊界修起長城作為防御。其位置,自今甘肅岷縣(臨洮)起,沿六盤山北走,止于黃河邊。⑦燕國長城。燕為防止北方東胡、林胡、樓煩等小國的侵擾和防備南方齊國的報復,修筑了北長城和易水長城兩道長城。公元前290年,燕國沿燕山山脈修筑
春節手抄報版面設計
時間:2023-09-21 13:0:17歡度春節手抄報內容
時間:2023-09-20 14:0:55春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時間:2023-09-19 17:0:06新年手抄報版面設計
時間:2023-09-17 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