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腳踏實地踐行“第一書記”
年2月,同志受組織選派到縣足別瑤族苗族鄉村擔任第一書記。自駐村工作以來,該同志緊緊圍繞精準扶貧中心工作,牢記第一書記“抓黨建、促脫貧”的責任和使命,在全面摸排掌握村情的基礎上,從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指導全村經濟發展,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入手,積極投身到駐村幫扶工作中,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為整村脫貧工作兢兢業業,積極為幫助村民們脫貧致富而努力奔走,贏得了村群眾的一致好評。
一、勤走訪、深調研,理清發展思路
村是一個純苗族的小山村,下轄9個自然屯366戶1697人口,全村共有貧困人口 戶 人,是集“高、邊、遠、窮、少”為一體的貧困村。一直以來,村群眾觀念較為落后,受教育程度底,小農經濟意識強,市場意識淡薄,安于現狀,等、靠、要的思想嚴重。到任后,同志并沒有著急“跟風”盲目上項目,而是把“家”搬到了村,與村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增進感情,消除隔閡,真情溝通,了解和掌握群眾脫貧致富的真實想法。為做到精準幫扶,他克服路爛道險的盤山泥土路等困難,跑遍了村9個自然屯,到老黨員、退休的支部書記、支部委員、群眾代表、致富能手、貧困戶家中走訪座談,征詢他們對村里發展的意見和建議,經過近一個月的深入走訪調研,掌握了全村的基本情況和第一手資料,為下村下一步發展什么,怎么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抓班子、帶隊伍,筑牢黨建基礎
俗話說得好,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建立一個好的村兩委班子,對全村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同志到任后,針對村村兩委班子作風不實、戰斗力不強的實際,堅持以人為本,強抓隊伍建設。一是狠抓班子隊伍建設。堅持學習和議會制度,制定發展經濟規劃,責任到人,提高發展經濟是第一要務的意識,增強村級經濟實力。在他的帶動下,村兩委班子成員轉變作風,真團結一致,心為民,除了自己致富外,還積極帶領全村群眾脫貧致富,現在村“兩委”成員在黨員、群眾中威信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時村黨支部的戰斗力也得到了上級黨委的認可。二是帶好黨員隊伍。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著力提高黨員素質。以創先爭優活動開展為契機,認真做好“六大載體”活動開展,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三是規范制度深入管理。深化和規范黨務、村務公開。堅持“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努力實現黨員民主管理。在流動黨員管理方面,建立跟蹤管理制度,定期開展雙向互動交流,支部3名流動黨員在流入地按時參加組織生活,真正實現“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目標。四是通過開展“兩學一做”為契機,著力規范村級干部隊伍管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引進一批龍頭企業,發展一批勞動致富能人,通過黨員致富帶頭人的傳幫帶,逐步引導全村群眾轉變過去等、靠、要和安于現狀的落后的思想和小農意識,為下一步謀劃全村脫貧奔康打下堅實基礎。
三、解民憂,辦實事,狠抓精準扶貧
針對該村一窮二白的村集體狀況,他認真研讀學習省、市、縣扶貧政策及有關文件,熟悉扶貧精神,用足用好優惠政策,全力為幫包村辦實事、辦好事。
發揮地方優勢,打造茶葉品牌。同志駐村后,發現村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合種植茶葉,但由于該村村民種茶缺乏科學指導,投入不足,并未形成規模,無法發揮優勢。為此,他積極聯系縣農業科技局舉辦茶葉栽培技術培訓班,并邀請桂林茶科所專家給茶農授課,讓茶農掌握茶葉栽培技術和提高產量的技巧。此外,他還積極爭取中國能建扶貧項目及當地政府的政策、資金的支持,幫助茶農獲取產業發展資金來源。在他的努力下,今年6月村依托廣西九龍山茶葉有限公司,大力發展以農業為主導的農村支柱產業,提質擴建了200畝的標準示范園,采取“公司+貧困戶”的合作方式,帶動當地貧困戶增收致富。同志還為該項目積極爭取到幫扶資金40萬元,帶領全村群眾開展有機茶科學種植。為打造茶葉品牌,提高茶葉經濟收入。同志與村委班子積極謀劃并四處奔走,在縣委、縣政府以及各職能機構的大力支持和協調下,該村1800畝“苗嶺山”茶葉基地順利通過了毆盟有機茶認證機構認證。年初,該村獲得了農業部授予的全國生態有機農業(茶)示范基地稱號。今年8月,國家農業部又行文認定了縣足別瑤族苗族鄉村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從有機茶認證到全國“一村一品”的示范村品牌,有效提升了村茶葉品牌效應,使鮮茶的收購價格不斷的攀升。
建立養殖合作社,解決集體經濟難題。為破解村集體收入薄弱、貧困戶致富無門路的問題,經多方研究論證,同志結合村貧困戶實際,著手組建成立養羊農民專業合作社,創辦養羊項目。他積極向各部門爭取到幫扶資金65萬元,為7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購買10只幼羊發展養殖,他通過“村合作社+貧困戶”的經營模式,把村集體利益與貧困戶脫貧捆綁,解決村集體經濟收入問題,又可穩增貧困戶的家庭經濟收入問題。
四、修道路、改水電,助推美麗鄉村
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大部分貧困村的貧困的根源正是交通不便造成的。村也不例外,該村9個自然屯9個村民小組好比棋盤上凌亂的棋子一樣,散落在一座座山嶺和溝壑之間,居住分散,交通閉塞,山路崎嶇,造成“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給村民們的生活與生產造成了很大的困難,硬化村屯道路成了是該村村民一直翹首以盼的大事。為破除瓶頸,解決行路難問題,同志多方奔走,四處“化緣”,籌集到縣政府和中國能建的整合資金70萬完成了屯屯內道路和村小學校道路進行硬化與修建,使群眾告別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行路難時代,現對龍漢屯屯內道路硬化也正在組織施工中。
此外,同志還為村爭取到中能建集團“十三五”期間擬投入幫扶資金320萬元,用于協助縣政府開展對村的精準扶貧工作,其中120萬用于屯水網改造和龍漢屯屯內道路硬化,200萬用于產業扶持、救急難行動等。
真心為民,民必理解;誠心為民,民必擁護。同志的真情服務、真誠付出,贏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擁護。村的村民們說,李書記為村里發展經濟做的好事、實事,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他才真正是我們農民群眾心中的“第一書記”
(篇二)
“他來到我們村以后,我們的道路變寬了,房屋變漂亮了,群眾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好了。”說起這位駐村第一書記,縣珠藏鎮村的村民個個點贊。
村,是縣北部邊陲的一個小山村,屬非貧困村。全村37個村民組,1466戶6320人,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35戶482人。至2017年初,還有11個村民組的通組路為泥石路未進行硬化,部分農戶的飲水、破舊不堪的不安全房屋仍然存在等問題亟待解決。2017年8月底,按全縣脫貧攻堅秋季攻勢要求,縣委黨史研究室方志科科長劉德權,被選派為村駐村第一書記。對于一點心里準備都沒有的他,只能領命出征,與同時下派村的本單位3名干部和其他單位的2名干部一起背著背包進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政策宣講 提高群眾內生動力
如何打開工作局面,政策宣傳是首要任務。到村后,劉德權通過組織召開村組干部會、黨員大會、村民小組會、群眾會等形式,積極宣傳脫貧攻堅工作內容及政策背景,向群眾宣講十九大精神,向群眾作產業發展動員,宣講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進入與退出程序,宣傳各項惠農政策,動員群眾積極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等,從而提高群眾政策知曉率,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為了讓群眾認識駐村第一書記和了解駐村工作隊,他充分利用“農民流動講習所”平臺,田間地頭、村民小組群眾會、院壩會議等方式向群眾講解國家政策。僅2017年就召開了大小群眾會、院壩會50余場次。
深入走訪 找準破解難題切入點
“家里有幾口人”、“惠農補貼是否到位”、“年收入多少”。劉德權與群眾打交道實打實,從不走過場。除開好每一場會議外,還兼顧下去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并同步走訪當地群眾,了解存在問題。經走訪了解,除省道沿線部分村民外,貧困戶較為集中的地方均在交通較為落后的村民組,主要原因是部分村民組處于高山地區,交通不便,通組道路極差,組道很不完善,坑洼不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農產品走出“深山”要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組組通公路就成了這些群眾的強烈愿望。他得知在他駐村之前村上報的小院子組至芭蕉溝通組路因在地圖上看與另一條通組路并行未被納入建設規劃,但實際上已被批準實施的另一條道路并不能解決該2個組的通組道路問題,2條道路相距實際距離較遠。他及時與鎮包村領導及村干部一起到現場察看,道路現狀為人走普通泥石毛路,車輛無法通行,涉及該村小院子、羊鹿村芭蕉溝2個村民組共114戶469人。走訪時了解到該條道路沿線群眾反映強烈,并提出愿意自行解決占地等方面問題,強烈希望該條道路能納入全縣通組道路實施項目進行修建,方便群眾出行和促進當地發展。經與鎮包村領導商議統一意見后,及時向上級部門溝通,該條道路被納入了該批通組路實施項目,全村落實通組路8條,共15.87公里,全村基本實現了組組通硬化路。
入戶排查 山村舊貌換新顏
從2017年9月1日起,按照縣的統一安排與部署,先后分三批從縣直部門下派了23人、鎮直各部門9人到村幫助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他屬第一批下沉干部。為了將脫貧攻堅工作做好,他除做好自己工作組負責的6個村民小組的入戶排查工作外,還兼顧其全村的脫貧攻堅指導工作和走訪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最終與全體工作隊隊員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對全村農戶進行了逐戶排查,做到不漏戶不漏人,共排查出1466戶6320人。重點圍繞通組公路、飲水安全、住房保障、易地搬遷、生態補償、教育醫療等進行幫扶,并取得一定成效。為群眾修建飲水水池8個,解決飲水水管68000余米、水表90塊,全村實現飲水安全全覆蓋。
在入戶排查過程中,為加快人居環境整治建設施工進度,確保全村按時保質完成任務,劉德權同珠藏鎮村脫貧攻堅工作隊始終做到政策宣講到位、排查判定和佐證資料收集到位、判定對象公示到位、政策解釋到位、問題排查和問題解決到位、對實施對象中的老、弱、病、殘等困難群眾幫助到位、施工進度督促到位,確保了全村脫貧攻堅“三改”工程快步跟進。目前,在人居環境上,他與工作隊全體隊員共排查出需危房改造365戶(新建房17戶)、改廁259戶、改廚64戶、改圈9戶,農戶的院壩硬化問題也逐步得到完善和解決。
如今,以前破舊不堪的危舊房正在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帶有紅色仿磚線條與白色墻體相間的新建房屋,還有白色線條垛脊鐵紅色油漆漆板壁的紅白相間木房和維修改造好的紅白相間磚瓦房,它們共同鑲嵌在山村之間,與一條條硬化好的像飄帶一樣纏繞在大山與村落之間的通組道路一起組成了山村另一道亮麗的風景。村群眾居住安全和飲水安全問題逐一得到解決,產業發展得以進一步改善和提升。
“真心希望書記能一直在我們村里,帶領我們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村村民如是說。
“既然組織派我們下來駐村,這是組織的信任,如果不踏踏實實的靜下心來干點事,那就是虛度光陰,也無法向我們的群眾交代。”面對群眾的贊賞,劉德權說到。
(篇三)
~,男,共產黨員,軍轉干部,民政局科員。年開始從事農村工作,年8月被選派到天九鎮陳坑村擔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長,年8月轉任天九鎮橫山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
駐村工作期間,我始終與黨委政府保持一致,帶著對農村的熱愛和群眾的感情,立足崗位,主動作為,為改善橫山村的環境、提升村民的生活質量盡心盡力。
一、心系農貧困戶,把貧困戶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切實為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村民繆春祥妻子徐月蘭,無身份證、無戶口,唯有一張30年前的結婚證,是公安的“黑戶”。她皮肌病臥床多年,因為 “黑戶”,所有需要提供身份證或戶口本的政策待遇,她都無法享受,致使她久病不得治療,家庭因此變得特別困難。奔走多方了解清楚“黑戶”的解決程序、路徑、順序后,我信心百倍的走進天九派出所,派出所民警隨后聯系廣東省下車派出所研究解決,經過5個月的調查取證、上報審批、辦證遷移、上戶落實,2017年2月,困擾徐月蘭30多年的“黑戶”問題終于得到解決。
二、想貧困戶之所想,積極向黨委政府建議進言。雖然黃牛、水牛都是牛,但是,剛開始的產業扶持政策,把水牛排除在外,致使大多數養牛戶得不到產業補助,不利于提高農戶的養牛積極性,不利于農戶通過養牛產業脫貧致富。我建議不要分那么清楚,給水牛養殖戶同樣的補助待遇,得到縣人大、縣政協領導的現場支持。 剛開始的教育扶貧政策,只有縣內就讀的學前教育兒童和義務教育住校生,才有教育扶貧補助,而在縣外就讀的,文件中沒有提及,也沒人上報,致使眾多學生家長心里不平衡。這種“遺漏”,不利于這些學生安心讀書,不利于家長支持配合脫貧攻堅工作。我向前來考核的工作組建議,給予縣外就讀的學生同等待遇。不到一個月,全縣在外就讀的學生都得到了相同的補助待遇,我心甚慰。
三、因人施策,精心幫助謀劃產業,助推貧困村退出。農戶繆火安,全家6口人,上有79歲行動不便的父親、75歲的母親,下有兩個讀小學的孩子需要妻子看護照顧。由于父母年紀大無勞動能力,兩個讀小學的孩子又要前往天九圩鎮讀書,繆火安的妻子只好在天九圩鎮租房陪讀,無法分身工作,一家人的生計全靠繆火安一人務工維持,生活拮據難耐。橫山村計劃2017年退出貧困村,如果繆火安不能如期脫貧,貧困村退出幾乎不可能。通過電話、短信、微信,把我的產業脫貧思路與他多次交流后,2017年5月,他養了500羽鴨,中秋時賣了,收益相當不錯。之后,他開始擴大養殖規模,并且將養殖范圍擴大到養雞、養魚。當問及明年有何計劃時,他爽快的答道:“準備加種玉米,嘗試立體發展”。2017年11月底,他的家庭人均純收入已經超過5000元,順利脫貧,為橫山退出貧困村奠定了基礎。
四、群策群力,攻堅克難,整治村莊環境。拆除空心房是脫貧攻堅的一個重要環節,涉及廣、難度大、任務重,我與鎮村干部一道早謀劃、定思路、找對策。我們把村里的黨員、組長全部動員起來,穩步推進,同時,我們采取干部動手搬運、情感慰問病人、堅持思想攻心等方法,有效的加快了拆除進度,率先完成應拆盡拆。散養的豬圈、破爛的牛欄、簡易的廁所,這些與整潔秀美村莊格格不入的建筑物、構筑物的拆除工作,絲毫不比拆除空心房容易。我們趁熱打鐵,發揚連續作戰精神,一鼓作氣拆干凈,為整村建設打好了基礎。
五、用心做事,多頭并進,一年大變樣。與鎮村干部一道走遍田間地頭、深入邊邊角角,綜合分析、統籌規劃,協調施工、監督質量,確保進度,8個月時間協助完成了20多個的建設項目,將一個“草打車窗割眼睛”的村落,建設成“干凈清爽”的村莊。在橫山駐村期間,我努力堅持熱心服務、耐心解答、精心謀劃、用心做事。我對農戶說:沒有脫不了的貧,只有不勤奮的人。我對自己說:有了領導的關心,脫貧攻堅一定贏。在橫山駐村期間,最豐厚的收獲是“中午到我家吃飯”,“請別調走,我們喜歡你”。
個人對照檢查材料(存
時間:2023-09-14 01:0:28精選機關黨員個人黨
時間:2023-09-16 23:0:06黨員個人黨性分析材
時間:2023-09-16 15:0:37機關普通黨員個人黨性分析
時間:2023-09-15 2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