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呂玉蘭先進事跡材料(一)
呂玉蘭(1940-1993),生前是河北省農業廳副廳長,一直堅持在農村參加生產勞動,積極帶領群眾戰天斗地,改變了家鄉一窮二白的面貌,從一個普通的農村姑娘逐步成長為聞名全國的女勞動模范和女省委書記。1993年3月31日,由于長期操勞成疾,因病去世,終年53歲。
呂玉蘭同群眾一起抗旱點種記者付莎翻拍
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兩層小院洋房,房前屋后種植著郁蔥的樹木,田間地頭是畝產利潤過萬元的蘆筍、遠近馳名的香梨。誰都想不到這里曾是河北有名的“窮沙窩”??邢臺市臨西縣東留善固村,改變這一切的是呂玉蘭。
近日,長江日報記者走進東留善固村,走進正定縣,這些呂玉蘭曾經生活、工作過的地方,追訪、感受從“窮沙窩”走出的呂玉蘭如何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優秀共產黨員的承諾。
記者來到呂玉蘭故鄉東留善固村,追訪呂玉蘭當年的故事,村里上了年歲的老人無不動情地說:“猶如新疆吐魯番葡萄一嘟嚕一嘟嚕的數不盡、講不完!
在東留善固村村口的呂玉蘭紀念館內,呂玉蘭雕像面帶微笑,注視著家鄉的變化。4月11日,記者在這里遇到專程從邯鄲趕來學習玉蘭精神的一家私營企業負責人張增輝。他表示,在媒體上看到呂玉蘭的報道后很受鼓舞,特意趕到呂玉蘭故鄉來看看。
玉蘭精神還影響著200公里外的正定縣,在擔任正定縣委副書記時,她始終堅持求真務實、開拓創新,講政治、講規矩。正定縣原副縣長何玉在回憶與呂玉蘭共事的那段日子時說:“玉蘭是特別樸實的一個人!
呂玉蘭先后在臨西縣委、河北省委、正定縣委、省農業廳擔任過領導職務。不論在什么崗位,她始終不改質樸本色,她曾經在筆記本上寫下這樣幾句話:參加勞動不能忘,艱苦樸素最高尚,全心全意為人民,保持本色第一樁。
帶領村民把千畝沙荒地變綠洲
“春天刮風沙滿天,夏秋雨水把地淹。收沙收水不收糧,三年兩頭過欠年!边@句話是東留善固村自然狀況的長期真實寫照,村子地處清涼江沙河古道,全村7500畝地,村北4000多畝都是白茫茫的沙荒地。
東留善固村黨委副書記馮占臣回憶,1955年,高小畢業、年僅15歲的呂玉蘭抱著建設的壯志回到村里,看著全村環境惡劣、貧窮落后,仍靠國家救濟過日子,她急在心里。1956年春天,她被推選為村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婦女會長。她請教老農、走訪群眾,村里老黨員呂廷偉、楊宗振告訴她:“要改變村里的狀況,必須植樹造林鎖風固沙。”可在4000多畝沙荒地上植樹造林,困難可想而知。
困難難不倒呂玉蘭。她請教有經驗的林業技術員,學習“采樹種、育樹苗”的方法,下決心植樹造林,治理沙荒地。一人力量太小,呂玉蘭組織村里40多名婦女,成立了“婦女造林隊”,開始冬季造林。
從村里到沙荒地,有三里地。每天天不亮,呂玉蘭就帶領隊員們頂著刺骨的寒風出門,帶上兩個窩窩頭,背上樹苗,直到天黑才回家。
為了抓住封凍前的大好時機,小小年紀的呂玉蘭手腳都長出了凍瘡,腳上流出的黃水沾染在襪子上,又粘著鞋子,動一動都疼,但她仍然堅持在一線。
馮占臣告訴長江日報記者,那時,呂玉蘭每晚睡覺都不脫鞋襪,剛開始家人以為是她太累顧不上脫。一次,呂玉蘭母親想讓女兒睡得舒坦些,想幫女兒脫下鞋襪,熟睡的呂玉蘭硬是疼醒了,母親心疼地直抹淚,說什么也不讓她再下地種樹?蓞斡裉m卻說,“腳凍了還能治,地凍了栽不了樹,就得等明年了”。
一個姑娘家,何苦這樣拼命?呂玉蘭在筆記本上吐露了心思:“做領導工作,實干省很多勁,實干是最省力的領導。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帶頭干!睉{著這股干勁兒,呂玉蘭和伙伴們春天育苗,冬天植樹,奮戰4年,植樹11萬棵,村北數千畝的沙荒地變成一道綠色屏障。
為人處世敢說真話、敢說實話
河北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洪毅曾這樣評價呂玉蘭:“玉蘭為人處世的最大特點,就是敢說真話、敢說實話!
長江日報記者在采訪呂玉蘭生前秘書賈俊華時,她回憶,1981年9月1日,呂玉蘭聽從組織安排,調任正定縣委副書記。當時,呂玉蘭穿著一件花格布褂、一條的確良藍褲、一雙布鞋,左手挽著包袱,右手拎著裝有幾樣零用東西的網兜,“一點都不像一位省委書記”。
對于從省委書記到縣委副書記這一由高到低的職務變動,呂玉蘭毫無怨言,很快同縣委一班干部群眾打成一片。
正定縣原副縣長何玉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到任第一天,她就借了一輛自行車下鄉,幾個月跑遍了正定縣幾十個村莊。
在田間地頭與農民交流后,呂玉蘭發現,盡管當時正定縣是我國北方農業先進縣,也是糧食畝產第一個上“綱要”、過“黃河”、跨“長江”的縣,但農民過得并不富裕。由于糧食征購任務重,造成農業結構比例失調,種植結構單一,農民收入水平低,當年全縣人均收入還不到150元。
了解情況后,呂玉蘭和縣主要領導商量,應當如實向上級甚至中央反映糧食征購負擔過重的問題。
何玉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因為呂玉蘭剛從省里的職務上調下來,當時縣委、縣政府擔心給呂玉蘭造成不好的影響,但呂玉蘭卻說:“實事求是向上級反映問題是黨的優良傳統,不存在犯錯誤的問題!
經過呂玉蘭和縣委主要領導的努力,她以匯報工作的方式,給中央寫了一封信,信中她反映了正定縣的實際問題,形成原因以及調整意見。
經過呂玉蘭不懈努力,正定縣1982年的糧食征購任務由原來的7600萬斤核減到4800萬斤。
看準了就大干,看不準搞試驗
征購重擔卸下后,呂玉蘭開始琢磨如何推動正定縣農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她主動請纓,南下學經驗、北上找項目,并提出“看準了就大干,看不準搞試驗”的工作原則。
結合朱河鄉實際情況,呂玉蘭在天津為村民引進繡花項目,隨后由繡花發展成為布匹加工、印染等產業鏈條,成為村級多種經營的突破口。
何玉自豪地說:“當時,石家莊床上用品批發市場上80%的產品都來自朱河鄉!
在江蘇學習經驗時,呂玉蘭在夏溪鎮森莊村發現,家家戶戶房前屋后都栽種著各種花草樹木,“庭院經濟”發展有聲有色;乜h后,呂玉蘭在西北街大隊也開展了“庭院經濟”試點,指導農民利用房前屋后養花、養魚,搞手工加工項目。
呂玉蘭還因地制宜,深入南關村、城揚莊等多個村莊,培養了幾百個養雞重點戶。
作為北方著名的文化古城,正定縣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1983年,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提出“旅游興縣,帶動三產”的想法,正定開始醞釀發展旅游業。
當時正值中央電視臺籌拍大型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正在選址建造“榮國府”假景,正定縣將這個項目拉了過來。
何玉回憶,當時攝制組原計劃投資幾十萬元置景,拍完就拆除。但縣委主要領導考慮,如果借機建成實景,能為正定縣留下一處永久性的旅游景點,通過央視的宣傳還能推動縣旅游經濟發展,但這需要增加投資300多萬元。
錢從哪里來?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中的部分領導出現了不同想法。
呂玉蘭從河北農業大學學習歸來,縣里主要領導征求她的意見,她當即肯定縣委抓得及時。
為讓項目順利建設,呂玉蘭積極說服持反對意見的同志。縣委、縣政府很快作出了興建“榮國府”和常山公園的決定。
“當時前來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榮國府’建好后,參觀車輛從‘榮國府’門前一直排到兩里地外!焙斡窕叵氘斈甑氖r,仍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當年全縣旅游點僅門票收入就高達1000多萬元”。
絕不占公家一分錢便宜
正定縣退休干部賈俊華回憶說:“做夢也沒想到過,這一輩子能和呂玉蘭書記在一起工作,真是終生難忘!”
1981年9月下旬,縣委組織部長陳寶貞找賈俊華談話,說:“全國勞動模范、委員、河北省委書記呂玉蘭同志到我縣任副書記,現已到職,領導考慮到她在省委時有專職秘書,文件規定縣級領導不配秘書,但也要有個女同志給她出門做個伴,做些文字、生活等方面的服務工作。”
回想當年組織上的談話,賈俊華笑著對記者說:“我聽到這個消息后又驚又喜。驚的是自己一點思想準備也沒有,又沒有見過大世面,還有孩子、家務拖累,怕‘侍候’不好這位省委下來的‘大人物’。喜的是在紅領巾時代她就讀過《中國青年》雜志上刊登的呂玉蘭先進事跡,如今與心目中崇拜的偶像打交道,真是最大的榮幸。”
當賈俊華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后,縣領導鼓勵她消除顧慮,把新工作做好。從此,身為正定縣婦聯秘書的賈俊華成了呂玉蘭不是秘書的“秘書”。
賈俊華回憶,呂玉蘭為了工作,經常早出晚歸,與其他同志出差回來晚了,偶爾在縣招待所就餐也都要結算交款。
賈俊華還清楚地記得,1982年10月份,她把工資交給呂玉蘭,呂玉蘭又立即退還30元錢及一些糧票,說:“小賈,抽空到招待所把我吃飯的賬給算了!辟Z俊華不接錢,還小聲說道:“整天忙著為縣里辦事,吃幾頓飯,還算什么賬!
呂玉蘭嚴肅而鄭重地對賈俊華說:“這是規定,不能馬馬虎虎,不能占公家一分錢便宜!
賈俊華看呂玉蘭如此認真,不敢再說什么,拿著錢和糧票找到管賬的師傅,查了半天,總計13元6角,糧票不足10斤。師傅說就這么點甭算了。
這時,賈俊華學著玉蘭書記的口氣說:“不行,這是政策,不能沾公家便宜!睅煾嫡f:“真的這么堅決?”賈俊華說:“不這樣做,交不了差,回去后還得挨批評!本瓦@樣,賈俊華把交款單和剩余的錢還給呂玉蘭時,她笑著說:“這就對了!
學習呂玉蘭先進事跡材料(二)
該縣以設立在玉蘭家鄉東留善固村的玉蘭講堂為陣地,各級各部門黨員干部,按照“講玉蘭事跡、談學玉蘭感受、跟玉蘭比干勁”三個環節,每月開展一次知行合一的實踐活動。成立由160余名黨員、干部組成的流動論壇宣講團,深入鄉村、學校、企業、社區宣傳黨的創新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傳播和交流傳統文化、文明禮儀、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知識。
招募5000多名黨員志愿者,成立28支志愿服務隊,建立21個志愿服務“愛心驛站”,與貧困黨員、困難職工、五保老人等結成一對一幫扶對子。近年來,涌現出為環衛工人和出租車司機提供休息、飲水的“北一愛心驛站”,為社區居民提供管道疏通、水電安裝的“免費幫扶熱線”,為空巢老人提供陪護、家政服務的“愛心家園”等一批特色黨員志愿服務品牌。
著眼于“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開展“走百村、入千戶、訪萬人”活動?h級領導每人至少走訪3個農村、3家企業、30家農戶。上千名黨員干部以面對面、點對點的方式,走進百村謀劃發展,進千戶掌握社情民意,訪萬人傾聽所想所盼,做到進農家院、議農家事、解農家憂。
選派100名優秀年輕干部,通過“一對一”、“多對一”等形式,進駐簽約和在建的項目企業,幫助企業明政策、理思路、跑手續,引資金、引人才、引技術,解決生產經營、管理發展中的實際困難。
個人對照檢查材料(存
時間:2023-09-14 01:0:28精選機關黨員個人黨
時間:2023-09-16 23:0:06黨員個人黨性分析材
時間:2023-09-16 15:0:37機關普通黨員個人黨性分析
時間:2023-09-15 2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