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是五線城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側,因呂梁山脈由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西隔黃河同陜西榆林相望,東北與省會太原市相連,東部、東南部分別和晉中、臨汾接壤,全市基本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寒夏暑,四季分明。
呂梁介于北緯36°43'~ 38°43',東經110°22'~112°19',因呂梁山脈縱貫全境而得名,東西最大寬度140公里,南北最大距離220公里,周邊界限總長954.3公里。呂梁位于山西省中部西側,東部緊鄰太原市、晉中市,西隔黃河與陜北相望,南部、北部分別與臨汾市、忻州市接壤。國土面積2.1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3.5%,耕地面積788萬畝。1971年5月,組建呂梁地區,2004年7月,正式撤地設市。現轄1區(離石)2市(孝義、汾陽)10縣(交城、文水、興縣、嵐縣、臨縣、方山、柳林、中陽、交口、石樓),161個鄉鎮、街道(81鎮、67鄉、13個街道),總人口383萬。
呂梁地貌屬晉西黃土高原的一部分,地處晉陜大峽谷,地勢北高南低,至東北方向西南傾斜,一般海拔在1000~2000米,境內溝壑縱橫、山巒起伏,山區半山區面積占國土面積的91.8%,森林覆蓋率26.45%。最高海拔關帝山主峰2831米,屬山西境內第三高峰;最低點在石樓縣和合鄉崖頭村黃河岸邊,海拔556米,相對高差2275米;市區海拔920~940米。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步、光照充足。春季氣候干燥,少雨多風,夏季溫度較高,雨量集中,秋季氣溫下降,氣候涼爽,冬季氣候寒冷,降雪稀少。年均日照時數2487~2872小時,年均氣溫9℃左右,年均降水量僅472毫米,無霜期133~178天。年均水資源總量為14.47億立米,其中,河川徑流量為11.1億立米,地下水資源量為8.9億立米。呂梁市全境均屬黃河流域。境內土壤面積18634平方公里,土壤類型有棕土、褐土、栗褐土、山地草甸土、潮土、黃綿土等。
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呂梁境內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代。春秋屬晉,戰國歸趙,秦漢屬太原郡,隋唐宋元分屬石州、汾州、隰州、嵐州、并州,明清分屬太原府、汾州府。民國時期,設永寧縣,后改離石?谷諔馉幒徒夥艖馉幤陂g,呂梁各縣均屬晉綏邊區行政公署。新中國成立后,境內所轄縣先后分屬興縣專區、汾陽專區、榆次專區、雁北專區。1971年5月組建呂梁地區,2004年7月撤地設市。呂梁人文薈萃、英才輩出,有一代女皇武則天,初唐詩人宋之問,宋朝名將狄青,清代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諍臣名相孫家淦等歷史人物。近代以來,涌現出紅軍早期領導人賀昌、被毛主席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革命英雄劉胡蘭、“試管嬰兒之父”張民覺、“山藥蛋”派代表作家馬烽、中國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賈樟柯等杰出人才。呂梁民風淳樸、人民勤勞善良,黃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許多獨特的民俗文化,有臨縣道情,孝義皮影、木偶戲,孝義碗碗腔等地方戲曲,有中陽剪紙、文水鈲子、柳林盤子、臨縣傘頭秧歌等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受晉陜蒙廣大群眾的喜愛。
革命老區,紅色呂梁:呂梁曾是紅軍東征的主戰場,1936年2月至5月,毛澤東、彭德懷率領中國工農紅軍抗日先鋒軍13000余人,發動了歷時75天的東征戰役,紅軍東征期間,擴軍8000余名,籌集軍費50余萬銀元,紅軍東征成為我們黨由被動到主動的轉折點。曾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東部屏障,晉綏邊區首府,抗日戰爭初期,八路軍兩大主力師揮師呂梁,創建了晉綏邊區革命根據地,呂梁所轄區域成為晉綏邊區革命根據地的腹心地帶,成為華北、華中、華南等革命根據地同黨中央聯系的唯一通道,成為陜甘寧邊區所在地的天然屏障。曾是中央后委機關所在地,1947年3月,葉劍英、楊尚昆等率中央直屬機關5500余人,抵達呂梁臨縣三交鎮,組成中央后方工作委員會,統籌中央的后方工作和參謀工作,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提供了堅強有力保證。山西第一支工農武裝—中國工農紅軍晉西游擊隊、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中陽縣蘇維埃革命委員會均誕生于呂梁。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彭德懷、鄧小平、賀龍、葉劍英、楊尚昆、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在呂梁生活和戰斗過;以1955年授銜為依據,十大元帥、十位大將、三十多位上將均在呂梁留下戰斗生活的足跡。1925年,呂梁第一個黨組織—汾陽特別支部創建。革命戰爭年代,呂梁人民養兵十萬、犧牲一萬,孕育了呂梁精神、晉綏精神、胡蘭精神等紅色文化,留下了晉綏邊區政府舊址、中央后委舊址、紅軍東征紀念館等紅色遺址,《呂梁英雄傳》就是呂梁人民不畏犧牲、獻身革命的真實寫照。
資源豐富,優勢明顯:呂梁已探明40多種礦產資源,煤、鐵、鋁資源儲量大、品位高。全市含煤面積1.14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54.3%,保有儲量420多億噸,其中主要產于呂梁、被譽為“國寶”的4號主焦煤儲量達114億噸。鐵礦石保有儲量13億噸,占全省的34.6%。鋁土礦保有儲量6.49億噸,占全省的45.7%。呂梁還是全國著名的白酒、紅棗、核桃、小雜糧生產基地,汾酒、竹葉青兩大白酒品牌馳名中外,是全國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產基地。境內有文物古跡5901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7處,省級以上自然風景區5處,方山縣北武當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臨縣磧口古鎮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交城縣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石樓縣天下黃河第一灣、佛教凈土宗祖庭玄中寺、中華名酒第一村汾陽杏花村、離石區“華北第二草原”西華鎮、離石區“華北第一險洞”白馬仙洞等一大批旅游景區享譽國內外。近年來,隨著太中銀鐵路、青銀高速、太佳高速、西縱高速、環城高速、太興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成,呂梁機場開通北京、上海、西安、廣州、蘭州、成都、天津、呼和浩特、重慶、大連、鄂爾多斯共11座城市的航線,公路、鐵路、航空“三位一體”的立體化交通網絡體系基本形成,特別是隨著中南出海大通道27個戰略裝車點的陸續建成,區內大宗物資可直達日照港口、聯通全國各地,呂梁區位優勢開始凸顯。
產業多元,潛力巨大:近年來,我們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全面推動經濟結構優化、發展動力轉換、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由2004年的241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1420.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2004年的77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919.2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由2004年的37.7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174.8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4年的1732元增加到2018年的9034元;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4年的7185元增加到2018年的27323元。2004以來,我市三次產業比例日趨合理,2018年三次產業比例為4.2:61.4:34.4。一產方面,糧食產量穩定在10億公斤左右,核桃、紅棗、小雜糧、畜牧、蔬菜、馬鈴薯、林下中藥材等特色農業快速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2018年,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60.6億元,同比增長1.7%。糧食播種面積331.8千公頃,同比下降2.6%。二產方面,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焦炭、冶金等傳統產業為支撐,鋁系、電力、高新技術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產業結構。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19.2億元,同比增長1%。全市25個行業大類中,有16個行業增加值增速實現增長,增長面為64%。2018年,原煤1.1億噸,同比增長10.4%;洗精煤6181.3萬噸,同比下降11.9%;其他洗煤3400.2萬噸,同比增長7.4%;焦炭2255.6萬噸,同比增長16.9%;發電量208.6億度,同比增長13.1%;鐵礦石原礦2280.3萬噸,同比下降1.3%;鐵礦石成品礦791萬噸,同比增長5.1%;白酒14.1萬千升,同比增長18.8%;氧化鋁1200萬噸,同比增長4.2%;氫氧化鋁1969.4萬噸,同比增長10.3%;生鐵445.8萬噸,同比增長17.1%;鋼材321.3萬噸,同比增長11.8%;水泥518.4萬噸,同比增長21.3%;鋁土礦589.3萬噸,同比下降39.5%。新興產業,現有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7戶,并與國防科技大學共建軍民融合協同發展研究院,“天河二號”超級計算中心投入運行,“呂梁一號”微納衛星成功發射升空,目前正在引進華為公司建設大數據中心。三產方面,物流、旅游、文化等現代服務業蓬勃興起。
改善民生,社會和諧:堅持教育優先戰略,教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2018年末全市共有幼兒園775所;小學569所;普通初中245所;普通高中41所;中等職業學校9所;普通高等學校1所。全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為92.6%,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為98.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5%。2018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含診所、村衛生室) 4690個,床位1.37萬張。全市13個縣(市、區)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2018年末全市有體育場7個,體育館3個。全年全市體彩銷售2.38億元,下降29.3%。近年來,先后推出《劉胡蘭》、《廉吏于成龍》、《杏花酒翁》、《遼國公主》等一批高質量劇目,《劉胡蘭》獲得文化部“文華劇目獎”。全市共有141個項目入選國家、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其中,列入國家級保護名錄的項目15個、列入省級保護名錄的項目52個。汾陽、孝義先后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市 ,汾陽市、中陽縣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當前,呂梁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十三五”的呂梁充滿希望和機遇,“十三五”的呂梁熱情歡迎各方有識之士投資興業、共創輝煌。
白酒的英語怎么說 各種酒
時間:2023-09-14 04:0:43白酒的英語怎么說 白酒的
時間:2023-09-14 07:0:33白酒的英語怎么說怎么寫
時間:2023-09-20 17:0:40出現用英語怎么說 出現的
時間:2023-09-14 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