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是五線城市,簡稱池,別名秋浦,安徽省地級市,是長江南岸重要的濱江港口城市,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華山所在地。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臨長江,南接黃山,西望廬山,東與蕪湖相接。轄貴池區、東至縣、石臺縣、青陽縣、江南產業集中區、九華山風景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平天湖風景區,總面積8399平方公里,人口162萬。
池州人文積淀深厚。素有“千載詩人地”之譽,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設州置府迄今近1400年。南朝昭明太子蕭統曾住池州編著《昭明文選》,成為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詩仙李白三上九華、五游秋浦,留下《秋浦歌》十七首等著名詩篇;晚唐杜牧曾任池州知府,所作的《清明》,讓杏花村飲譽天下,清代貴池學者郎遂編撰了《四庫全書》收錄的唯一村志《杏花村志》。歷代名人陶淵明、蘇軾、岳飛、陸游等都曾駐足池州,并留下寶貴的文化珍品。同時還有 “中國戲劇活化石”貴池儺戲、“京劇鼻祖”青陽腔和東至花燈等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源遠流長的佛文化、詩文化、戲文化、茶文化,享譽海內外。
池州生態環境優美。素以生態聞名,有“天然大氧吧”之稱。市域內森林覆蓋率近60%,大氣環境質量穩居全省前列,主要河流水質均在優、良以上,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是國家標準的35倍,主城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3.4%、綠地率38.4%、人均公園綠地13.1m2,環境質量在中東部地區首屈一指,非常適宜人居,是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綠色生態示范城區,2013年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
池州交通區位優越。是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重要成員、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核心城市。162公里長江黃金水道、銅九鐵路和滬渝、濟廣、京臺三條高速以及206、318兩條國道貫穿全境,池州九華山機場建成通航,寧安城際鐵路、望東長江公路大橋建成通車,池州長江公路大橋、東(至)九(江)高速加快建設,池州港為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長江干線重點港口之一,可常年停泊5000噸級船舶,是800里皖江外籍游輪、國內大型游輪進入皖南示范區的定點?看a頭,“水陸空”于一體的立體化現代交通網絡已經形成。
池州物產資源富集。素稱“江南魚米之鄉”,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出口茶葉、繭絲綢和速生豐產林基地。旅游資源豐富,境內擁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游區、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國家森林公園九華山,被譽為華東“動植物基因庫”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區牯牛降,被譽為“中國鶴湖”的國家級濕地珍禽自然保護區升金湖等名山名水,各類景區景點300多個,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礦產資源富集,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40余種,其中鉛、鋅、銻、錳等有色金屬礦藏的儲量居安徽首位,特別是石灰石、方解石、白云石等非金屬礦品位高、儲量多、開發加工潛力大,為華東地區之首,已初步形成了非金屬礦新材料、有色金屬新材料、化工、機械裝備、電子信息等具有池州特色的產業。
池州發展態勢良好。池州市著力推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三區”建設,經濟社會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684.9億元、增長5.7%,財政收入107.2億元、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8%、9.2%。
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池州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國家級生態經濟示范區和世界級旅游目的地,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全面轉型、加速崛起、興市富民”為主線,大力實施“生態立市、工業強市、旅游興市、商貿活市、文化名市”發展戰略,著力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著力打造綠色崛起實驗區、人居環境示范區、共享發展先行區,努力實現十三五“人均爭先、生態領先、環境居先、文明創先、民生優先”的奮斗目標,把池州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生活富裕的國家級生態經濟示范區和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與全國、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白酒的英語怎么說 各種酒
時間:2023-09-14 04:0:43白酒的英語怎么說 白酒的
時間:2023-09-14 07:0:33白酒的英語怎么說怎么寫
時間:2023-09-20 17:0:40出現用英語怎么說 出現的
時間:2023-09-14 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