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教育思想名句
1、闡述學習與思考關系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孔子借題發揮,教育弟子勤學好問的句子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3、在生活中,我們要表示應當向有長處的人學習,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來表示;
4、當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認為應當采取的正確態度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5、生活中表示既善于從正面學習,也善于從反面借鑒的意思時,我們常引用《論語》中的話: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論語》中有談學習態度的,也有談學習方法的,請簡要回答。談學習態度的:學而時習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談學習方法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默而識之溫故而知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論語》中的教育名言讀論語,抓教育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他之所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這樣令人贊頌的光輝業績,除了具備良好的教學素質外,主要得益于他的教育思想。因此,我們與其艷羨其業績,不如深入《論語》當中,分析他的教學理念,探討他的具體做法,然后運用于我們的工作中。
一、德智并重
孔子教學很注重人的內在素質和外在表現的統一,提出了“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這一論斷,認為德才兼備、溫文爾雅、表里如一才能算是真正的人才。
1、德育為先。他的教育內容是德才并重,尤其重視加強道德教育。他說:“君子無終食之問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論語.里仁》)。指出“仁”是君子的根本品德,是德育的總概念。“仁”的內涵非常廣泛,如“剛、毅、木、訥,近仁”(《論語.子路》),更包括愛人、忠、恕、孝、悌、恭、寬、信、敏、惠、勇、敬、溫、良、儉、讓、誠等一系列美德。但每種美德都只是反映了仁的一個側面,只有將它們集合、歸納、凝聚為一體,才能稱得上“仁”,但是它的精神內核核心卻很凝練,就是“愛人”。要做到“愛人”,必須先做到“忠恕”和“孝悌”?鬃拥牡掠菫榕囵B封建社會的“君子”而服務的,但它形成于德育實踐過程中,基本上反映了德育的客觀規律,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對我們當前的道德教育,尤其是“素質教育”,無疑有著積極的作用。
2、智育重法。理想的智育是把知識轉化為智慧,只有在智慧引導下,才可能展開真正意義上的心智活動。一般來說,知識的關注點是現成的答案、現成的公式、現成的歷史事件的歸納,而智慧關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過程。因此,我們有必要來一個智育觀念的更新。必須明確,知識不過是智育的載體,學生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所得到的獲取知識的能力?鬃诱J為除了極少數的“圣人”外,絕大多數的人要獲得知識與技能必須“學而知之”和“困而學之”(《論語.季氏》)!皩W習”一詞就來自孔子的“學而時習之”,可見智育的首要目的是教給學習者以良好的學習方法,其次才能引導他們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來進行卓有成效的學習。這一指導思想和我們現在的某些單純的應試教育、技能教育相比,無疑更正確、更科學、更合理、更人文。
3、德智并重?鬃邮菤v來主張智育與德育并重的。因此,他教導弟子:“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要求弟子們學習目標立志于“道”,執守于“禮”,遵循于“仁”,而博覽、涉獵、游學于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之中。他的教學內容也與其培養目標相適應,提出了“四教”,即“文、行、忠、信”。在智育與德育之間,孔子既重視智育,更重視德育,他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意思是說,做學生的人,在家便要孝順父母,出外便要敬愛尊長,做事則要謹慎而又誠實可信,能與眾人友好相處而又親近有德的人,如此躬行實踐,注意道德修養的同時學習文化知識,德、智并重,但是將道德修養放在了學習的前面,而且孔子在其教育實踐中也確實注重德育為先,他對弟子的教育,始終貫穿著道德的主線。我們只有加大道德教育的力度,真正扭轉“以考試成績定成敗”的指向,將學習成績和思想品德都列入升學考試之中,尤其是后者要定出相應的有權威的指標,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那種“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關鍵時不要”的重智輕德現象。
二、教學態度
為了實踐和演繹“禮”與“仁”,孔子一生都在身體力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因此他的教學態度也是極端嚴肅、極端認真的。他說:“當仁,不讓于師”。他承認“青出藍而勝于藍”的道理,認為“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所以他倡導“教學相長”、“不恥下問”,經常虛心地向弟子學習,在《沂水春風》中我們可以讀到孔子與弟子們平等對話、和諧交流、心靈共鳴的教學情景。還教育弟子們要虛心向別人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學而不厭。他教導弟子們要努力好學,提出“六言”(品德)、“六蔽”(弊。骸昂萌什缓脤W,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所以子貢說孔子:“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又教育弟子要學無止境,“學而不厭”,“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要活到老,學到老。作為教師尤其要做到這一點。教師是學生的示范,我們希望學生做一個終生學習的人,首先教師要做一個終生學習的人!吧斫讨赜谘詡鳌保坝H其師,信其道”,教師應該是學生很好的榜樣。
2、誨人不倦。教導別人而不知疲倦,更可體現出孔子嚴肅認真的教學態度,《論語》中兩次記錄了孔子說“誨人不倦”。在孔子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一直體現著“誨人不倦”的精神?鬃訌娜畾q左右開始辦學,四十多年間從不間斷地進行教學活動,即使在他周游列國的時候也沒有中斷過。為此,孔子一生培養了許多學生?鬃釉诮逃龑W生的過程中本著耐心說服的態度,有的學生思想品德較差,起點較低,屢犯錯誤,他也不加嫌棄,耐心誘導。如子路,是“卞之野人,以黎藿為食”,被人視為庸人,孔子卻不厭其煩地教育、引導子路,最終將他培養成才。這也是孔子誨人不倦的結果。并且孔子對弟子無所隱瞞,“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這些都是教師對學生高度負責的表現。在教育弟子時,孔子要求弟子不只是接受自己的教育,還要廣泛地以賢者為師、以能者為師。他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3、有教無類?鬃铀岢龅摹坝薪虩o類”主張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所謂“有教無類”,從字面上講,就是不分貴賤貧富,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具有全民教育主義的思想?梢娍鬃邮胀降膶W費是十分低廉的“十條肉干”,這使得孔子的學生成份構成主要以貧賤子弟居多。根據考證,孔子的學生中,除了極個別的學生如南宮敬叔、司馬牛等之外,其余大多數皆出身貧寒,如子路,《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豚,陵暴孔子!毕駛地鄙流氓;子張乃“魯之鄙家也”,同樣出身貧賤;特別是顏回,據《論語》所載,居陋巷,簞食瓢飲,死后連下葬需用的槨都得靠同學們贊助,是孔子學生中最為貧困者。孔子把教育的對象擴大到平民老百姓,這就是把仁愛的對象擴展至所有的人。因為在孔子看來,人作為存在無論其社會地位如何,都有著其內在的價值與尊嚴,都有著不同于動物且優于動物的潛能與可能性,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發現人的價值,開掘人的潛能與可能性。教師自己要長年累月,默默耕耘,為培養后一代傾注自己全部的心血,認真教學培養學生為天職。
三、教學方法
眾所周知,“教”與“學”是緊密相連、難以分割的,教學方法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學生自身的學習方法。孔子的教學方法可謂獨樹一幟,別具匠心。
1、重視實踐!皩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時習之”,是指在學習過程中,適當的時候把學到的書本知識加以演習或實習,如禮、樂、射、御等,使之學得更為牢固。這些是符合人們認識的規律的?鬃釉趯嵺`中學習,使技藝不斷進步,如在比箭時能老到地指出:“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保ā墩撜Z?八佾》)孔子這里所講的射應該是演習禮樂的射,而不是軍中的武射,因此以中不中為主,只要中“鵠”(中心)即可,不必射穿,各人的力氣大小不一樣,掌握用力要適度,沒有反復演練的實踐,懂得這一道理是不可能的。在實踐中學習,不斷獲得教益,達到新的境界。
2、注重啟發!白釉唬翰粦嵅粏,不悱不發。舉一隅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是指教導學生,不到學生想求明白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學生想說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要使學生能夠聯想、對比,知一方而推之其他三方。這里含有兩種意思,一是學生要有強烈的求知愿望,一是學生要有解決疑難的迫切要求。這時加以指點,其效果當然很好。我們在教學的實踐中,即要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切實轉變觀念,讓學生具有真正的主體性,要恰當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善于發現和提出問題。這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掌握好一個“度”,變學生消極、被動的學習為積極、主動的學習。
3、激發興趣。《論語》的第一句話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可見孔子非常重視要使學生愿意學習和樂意學習,他從自己長期的教育實踐中認識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簿褪钦f,只有把學習當作樂趣,迷上了學習,才能取得最好的學習成效。他又用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說明樂于學習的重要。他說自己“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彼對別人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從這些議論可以看出孔子本人就是非常樂于學習的人,正因為把學習當作樂趣,才能學得進,學得好,成為博學多識的人,所以孔子認為要想使學生學好,首先要讓學生“樂學”。
4、溫故知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是孔子的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孔子認為溫故知新是做教師的基本條件,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精神。溫故知新可以從三個層面理解。第一,故即古,指的是過去歷史知識、文化知識。新是指今,指的是現在的社會實際問題。他要求學生既要了解掌握過去的歷史知識,又要認識當代社會實際。溫故知新的另一層意思,就是從已知到未知,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已有知識是認識的成果,是學習新知識的基礎?鬃右髮W生在溫習舊知識時能積極思考、聯想,擴大知識范圍或將知識進一步深化,從而獲得新的知識。第三,溫故知新也就是溫故創新。溫故的目的就是為了在學校教育中、社會生活中創造、創新。
5、切磋問答?鬃拥慕虒W主要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進行。例如: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弊迂曉唬骸啊对姟吩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保ā墩撜Z.學而》)這就是交互式教學的一個范例!把,有次序,“誘”,引導?梢娍鬃由朴谟写涡虻匾龑W生逐步深入地掌握知識,并親自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這種教學方法的特點是“舉一反三,步步深入”,這同時也是治學的一種重要門徑。以這種方法教學,不僅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更能開發他們的智力,提高他們的分析水平和自學水平。它發揮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又積極引導學生學習,符合學生在認識上由淺入深、由局部到整體、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的規律。
6、學思結合。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保ā墩撜Z》為政第二)這里講的是如何調和“學”和“思”的矛盾。只學而不思,不易發現別人的錯誤,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讀《論語》,一口氣讀完不過腦子,學到的也是別人的東西。思而不學,則會進展緩慢,而且容易鉆進牛角尖出不來。這時如果能夠參考一下以往人們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則很可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所以,孔子告訴他的弟子,在學習中要把握好“學”和“思”這對矛盾。如《先進篇》中,記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陪孔子坐時進行的一場討論,就是突出一例。弟子們不僅毫無拘束地自述志向,還反問了孔子一些問題,孔子加以指點。這樣,既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精神,又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這就要求我們要先有一定的知識材料作憑借,才能進行有效的思考。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能僅僅要求學生把書本上現成的知識學會,還要教給他們如何獲得新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思考和思維的能力,引導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
7、因材施教,F代科學認為,“材”就是人的思想、性格和智力,而每個人智力迸發的領域的廣狹、時間的早晚、表現形式及程度都大不相同,因此必須因“材”施教?鬃拥茏拥氖芙虝r間不同、年齡相差較大、各人情況相異。但是,孔子都了解他們。弟子們的道德、品行、學習態度、學業進展與特點、個性(“辟”、“鹵莽”)、天賦(“愚”、“魯”)、經濟狀況,乃至居處(“陋巷”)、飲食(“一簞食”、“一瓢飲”)、生活習慣(“晝寢”)等!墩撜Z.先進》: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惫魅A曰:“由也問聞思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思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弊釉唬骸扒笠餐,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蓖粋問題,針對不同發問人的特點給出不同的解答,這就是因材施教的典型應用。只有這樣按照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點具體情況具體指導,才能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既具有原則性,又具有靈活性,進而全面提高智力水平,發揮創造性思維和提高學習質量。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要充分注意到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的差異,充分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特長,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進行相應的指導,充分培養學生的智力,不能作統一的要求,不要抹殺學生的個性。
高考熱點作文素材及解析
時間:2024-05-24 06:0:11高考作文萬能素材積累與運
時間:2024-04-18 09:0:22高考作文發生的熱點事
時間:2024-04-10 09:0:02高考作文熱點素材時事
時間:2024-04-06 07: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