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文明古國。四大發明屹立不倒,儒家思想傳頌至今,詩詞歌賦,更是曾出不窮。那些從小翻看的東西深深烙印于心,把我和祖國深深聯系在一起。
(2) 儒家的忠君思想,可保百官對皇上忠心不二;儒家的仁愛思想,又可以讓君王與百姓保持良好的關系。
(3) 儒家謂之世,釋家謂之劫,道家謂之塵,言俗緣之未脫;儒云致一,釋云三昧,道云貞一,知奧義之無窮。
(4) 儒家學說自有長處,不是他蚍蜉撼樹所能動搖的。
(5) 儒家強調,吾人接受與生俱來的種種現實上的限制,但又不委之于命,不把眼光局限在現實利害上,努力發揮自己的創造性,不計成敗,知其不可而為之,支撐的力量來自自我對于道的終極托付。
(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儒家恕道的核心。
(7) 然而,引起我們警覺的倒是,儒家對人性善的過分自信的信念,至少在歷史發展的脈絡中消弱了其對人性脆弱和貪婪的深刻的反省,而對人的自覺性給予過高的期待,對人的自然情欲的力量缺乏足夠的認識,也常常導致這種反省流于文過飾非。
(8) 中國儒家推崇忠孝安邦,禮義治國,注重現實生命的人文精神,而西方文化是理性的求知文化,強調以法治國、法律主治。
(9) “和”與“同”、“中”具有深刻哲理關系。儒家倫理意蘊包含“執兩用中”、“和而不同”兩個基本方面。
(10) 中國儒家智德觀的特點在于,它把知或智主要看作是一種人事之智或者說是知人之明。
(11) 在思想史研究中,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倫理為本位,在海內內外已成為絕大多數學者的共識,但這本位不僅表現在諸子百家的學術思想對儒家倫理的認同,還深入中國人衣食住行的消費生活,成為凝聚中華民族無所不包的文化,主導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
(12) 中國的儒家文化講究柔中帶剛的中庸之道,很適合肖邦這種詩意的音樂。不理解肖邦音樂的人可能會覺得比較柔和,但是深入了解肖邦之后,他的音樂其實是非常激昂的。
(13) 從社會文化角度看,幾千年來受儒家文化影響很深,它所遵循的是一種中庸之道,在這種中庸取向的價值觀所構成的文化氛圍中實施自主創新,會使創新活動因重重阻力而功虧一簣。
(14) 大學時期有一位東方文明史的教授,他使我對中國的儒家思想和道家學說的豐富內容有所了解,同時也使我萌生了一個不可名狀的"中國夢"。
(15) 儒家學說雖然糟粕不少,但整個內容不失博大精深,千百年來積厚流廣,其影響是深遠的。
(16) 當農家以“粗食不忘天地德,布衣常念祖宗恩”這種最純樸的方式表達了他們感恩的情懷時,當佛家以“善哉、善哉”這種最直接方式抒發出他們感恩的情懷時,當儒家以“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書寫出他們心中的感激時,我們內心不由得為之一震,并深刻反思,我們塵封已久的感恩有心何時才能煥發它的光彩?
(17) 誠信是詩圣李白的“一諾千金”;誠信是古代皇帝的“一言九鼎”;誠信是儒家學中的“事實求是”;誠信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堅守原則;不是固執死板,而是仁愛負責。
(18) 我認為要像西方那樣,有制度且比較進取,用兩種方式來做,而不是全盤西化或是全盤儒家。儒家有它的好處,也有它的短處,儒家在進取方面是很不夠的。
(19) 世俗的儒生,不博覽群書,除了研讀經書、緯書以外,只看注解儒家經術的著作而且。
(20) 因為采取直入本質的方式,所以佛教浩如煙海的被歷代僧人研習,但并不拘泥,故中國的佛教的門派之間沒有發生激烈的矛盾沖突,而這正合乎儒家哲學的中庸之道。
(21) 這些漢儒也不是抱殘守缺的人物,如陸賈取法家的中央集權制度,賈誼強調儒家思想指導下的無為思想治國,用儒家思想統攝其他各家,最后自成一家,對現實問題的解決極富針對性。
(22) 只是石勒對在華夏之區如何治國安民畢竟很陌生,身邊有很多儒家士大夫輔佐,在制定大政方針方面,還是會聽從儒生們的意見。
(23) 為了補偏救弊,為佛教爭得更大發展空間,北宋僧人契嵩在融合儒釋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他選擇以"孝"為突破口,對佛教的孝道思想進行了新的詮釋,力圖找到佛教與儒家思想的契合點。
(24) 同時指出基于原子式個人主義的現代自由主義由于個人與社群之間的緊張而導致的一系列理論與實踐上的困境,也唯有儒家兼顧個體與全體的中庸之道方可解決或避免。
(25) 從認識論的角度看,中正與兩端保持等距離,是最完美的均衡狀態,無論偏向任何一端,都將破壞均衡,同樣這與儒家的中庸之道,在本質上是完全一致的。
(26) 當時割據勢力中抱有登基稱帝企圖者不乏其人,之所以鮮有公開付諸實施者,并非由于儒家正統思想束縛,敬畏天命,只是顧忌有曹操這樣一個強有力的人物存在而已。
(27) 樂對人的影響是深遠的,它來源于人又作用于人,自從人們認識到樂的作用,就開始注重樂的教化作用,先秦儒家主張的用樂治國安民之策,正體現了這一點。
(28) 這一條線索力抗時潮,真可謂不絕如縷,那知現在卻成為大陸與海外共同承認的顯學,確實是不可思議。如今第二代的新儒家也已凋謝,應該是一個適當的重新加以檢討的時刻了。
(29) 從深層的文化心理到表層的器物制度,從鐘鳴鼎食之家到引車賣漿之流,儒家德福思想宛如涓涓不竭的血液流淌于社會有機體的周身上下。
(30) 荀子生于古代的封建制度要被推翻,以將建立強權專制為目標的秦國為亂世打上休止符的時期,可謂是亂世之末的大儒家,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
(31) 道家思想主張無為而治,法家思想主張以法治國,儒家雖然不完全反對法治,但認為禮治比法治更理想,主張以禮治為主,以法治為輔,將禮視為治國安民的根本大綱。
(32) 敬業樂群是先秦儒家倡導的重要的學習態度和方法。
(33) 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薪盡火傳在中國古代兩千多年的封建文化中,始終處于正統地位。
(34) 對早在"百家爭鳴"時期就已成為顯學的儒家的"德治"學說,韓非從法家的立場,進行了尖銳的批駁。
(35) 儒家學說自有長處,不是他蚍蜉撼樹所能動搖紡。
(36) 歷史上,儒家的學說被奉為治國安邦的正統觀點,酒的習俗同樣也受儒家酒文化觀點的影響。
(37) 反觀中國儒家法往往是治國安民,注重調整社會的穩定,不具有革命性和斗爭性。
(38) 課堂教學的導言部分可以來通過多媒體系列教學手段,形象的給學生展示一些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比如,儒家文化要求子女在父母面前要必恭必敬。
(39) 李壯平是大儒,是我見過的中國儒家典范的第一人。
(40) 在儒家的理想,偉大人格的成就并不止于個人的修養和一己的通識博知,而在推己及人,關心、教育和改革社會。
(41) 世俗的儒生,不博覽群書,除了研讀經書、緯書以外,只看注解儒家經術的著作。
(42) 安貧樂道是古代儒家所提倡的立身處世的態度。
(43) 牟鐘鑒先生認為,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宗教觀體現了中庸之道的特色,這不僅是一種合乎情理的態度,而且在實際上也符合宗教在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44) 無論是哪股大潮,都沒有以儒家文明為骨干的傳統文化安身之地。
(45) 儒家特別強調尊師重道的重要,強調老師的恩德與父母的恩德是一樣的。
(46) 孔子席不暇暖地周游列國,為的就是宣揚儒家的仁道思想。
(47) 四處漂泊,四海為家的游牧生活,和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文化,沖撞揉合成了:天性酷愛自由,灑脫飄逸,清風朗月般純凈心境的李白。
(48) 然而,正是這些富于多元化特色的法制融入,為儒家思想束縛下步履蹣跚的中國法制不斷注入新的活力,才使中國古代立法建制創造出世人注目的輝煌,中華法系才會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而躋身于世界大法系之列。
(49) 而推動先民創造無數人類永遠不可企及的奇績的絕非束縛人性發展的專制和禮教,而是鼓舞人們反抗它的先秦儒家既強調獨立人格,又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
(50) 古往今來,從事儒學研究的學者不知凡幾,但一般不能稱為儒者或儒家。
(51) 儒家把古代神話都當作荒誕不經的東西而置之不顧,是保守狹隘的。
(52) 最后當然是一鼓作氣,在梅花樁上以醒獅和壞人石堅來一個了斷,再次確立黃飛鴻的威信,和儒家價值觀的勝利。除了梅花樁上的高潮外,數場武打皆精彩悅目。
(53) 我國教育受儒家影響,除尊奉孔子為至圣先師外,并注重德智體群美五育的均衡發展。
(54) 傳統的儒家思想也認為,捐錢要不留名,以免有沽名釣譽之嫌。
(55) 道家講究和諧,儒家講究規矩,佛家講究包容。我從太極中悟到:事情并沒有好與壞,關鍵是看你怎么看。
(56) 東漢末年以來出現的上的多元格局,使定于一尊的儒家正統思想的束縛力大大削弱,同時也為士大夫提供了擇主而事的較大空間。
(57) 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大同思想,佛家極樂世界的理想,和平思想可以減少殺戮。
(58) 他博學多才,既是東漢末年有名的儒家學者,又是多才多藝的文士,于辭章、數術、天文、音樂、史學、文學無一不通。
(59) 通電中振振有辭的都是以儒家道德標準為根據的理論。
(60)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孔子定于一尊,儒家思想成了正統思想。
(61) 無論是哪股大潮,都沒有以儒家文明為主干的傳統文化安身之地。
(62) 就儒家而言,其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治國安民的社會實踐。
(63) 儒家學者常以天子為傳統帝國至高無上之統治者,必須以天下蒼生為念,一言一行皆得考慮其對人民不能磚生風行草偃之效。
(64) 中國的儒家法正如上面所說的,是治國安民之法,因此,它在太平盛世往往能夠得到長足的發展。
(65) 殷實的家庭,豐裕的生活,使他們能夠游歷名山大川,博覽群書,熟知儒家經典。
(66) 儒家本來就缺少神化的傳統,至圣先師孔子始終只有人格,不具備神格,陰陽五行一類的宇宙觀是漢儒后來附益上去的,比較容易解構。
(67) 受儒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和人生哲學的影響,崇尚自然、師法自然成為江南古典園林藝術遵循的一條不可動搖的原則。
(68) 孔子作為儒家的至圣與先師,他在治學、為政、做人、交友等多方面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思想。
(69) 通過分析李氏兄弟對基督教思想所做的本土化嘗試,本文試圖證明明末儒生在接受和吸收異質文化時,所秉持的根是儒家“和而不同”、“執兩用中”的中庸心態。
(70) 儒家主張推行“仁”政,垂拱而治。
(71) 在岑參詩歌創作中,從作品的內容到風格表現出儒家的許多優秀傳統,如國家民族至上、積極進取精神等。
(72) 借助文化地理學的視野與相關理論,將齊魯文化再次細化為魯東兵學文化、魯中南儒家文化和魯西黃河文化,從特色各異的文化地理空間著眼解讀齊魯武術。
(73) 但在經世致用方面,湖湘學派竭力避免了傳統儒家內圣外王理論的缺陷,表現出獨特的經世風格。
(74) 李澤厚通過對現代新儒家的解讀,指出其核心之誤是以道德代政治,文章對此進行了梳理。
(75) 儒家因為復古主義,歷來被看作是倒退的,反對進化論的;但在近代,不少當時先進的學者接受進化論,倒是源出于儒家。
(76) 在曲阜,你舉起的儒家大纛,飄遍大江南北。
(77) 而從其精神蘊含上來分析,儒家倫理中“仁”的模式順應的是一種等級制安排的差序格局。
(78) 這就是為儒家所稱道的“制禮作樂”的主題思想。
(79) 從郭店竹簡的材料看,天人之分是早期儒家的一個基本主張。
(80) 判官是當地的縣太爺,通常引用儒家經典來裁判財產與家庭糾紛。
(81) 在一定意義上,“述而不作”成為了其后儒家經典詮釋基本的形式特征。
(82) 儒家榮辱觀以追求成仁取義為價值取向,是以群體為本位,強調國家民族利益的至上性。
(83) 漢承秦律、漢對秦政批判、法律儒家化等因素,無疑是導致秦律在傳世文獻中佚失的重要原因。
(84) 按照班固等人的記載,東漢洛陽城是充分借鑒了儒家都城營造思想建立起來的。
(85) 這類主張既體現了儒家均平的社會理想,又是這一時期民本思想的重要內容。
(86) 但是,由于歷史的局限性及階級性,儒家人權意識并未發展成現代意義上的人權概念和理論。
(87) 宗廟用于供奉朝鮮王朝王室祖先靈位的祠堂,它深受儒家傳統的影響。
(88) 以東陵為例,通過對樹木種植和管理,將儒家的文化和傳統習俗凝聚在皇陵的修建上,借助皇陵這一象征的昭示和表達,以給清王朝的存在披上合法的外衣。
(89) 好多年他周游列國,講述儒家觀點.
(90) 元結、柳宗元的人格個性都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具有“致大康于民,垂不滅之聲”的人格價值追求.
(91) 史天健、朱云漢、張佑宗等政治學者進行的政治調查研究顯示,隨著中國逐步現代化,對儒家價值觀的認同正在與日俱增。
(92) 唐君毅以“感通”來重建儒家境界論,體現了變通的哲學觀。
(93) 自古以來,中國的“美”基于儒家思想的“發乎情止乎禮義”,追求感情與理性調和。
(94) 儒家的中間主義的美德的端方。源自
(95) 其思想源于儒家,也源于道家、道教,是儒道融合于一體的產物.
(96) 中國倒退的一個重要原因完全是儒家官吏的保守思想作祟,這種保守思想到了明代因對蒙古人過去強加給他們的變化的憎恨而愈益嚴重。在這種“復舊”的氣氛中,整個上層官吏關心的是維持和恢復舊秩序,而不是在向海外擴張和進行海外貿易的基礎上創造更加燦爛的未來。保羅?肯尼迪
(97) “志道”之學,指中國古代知識分子自覺地追求儒家的道德境界,并以此作為立身處世的終極價值依據。
(98) 中國未來文化的發展,要充分保持儒家人文精神,并以之融攝中西方一切文化形態、文化思想。
(99) “男尊女卑”與儒家“孝”的文化邏輯,以及“長幼有序”的禮教觀存在著的矛盾與沖突,使得孀婦脆弱性與獨立性共存。
(100) 從儒家思想上看,他有積極入世的思想,渴望出仕。
(101) 毛澤東說:“歷代有作為、有成就的政治家都是法家,他們都主張法治,厚今薄古;而儒家則滿口仁義道德,主張厚古薄今,開歷史倒車。接著念了新寫的。毛澤東
(102) 由于李覯的儒家傳統的文學觀念,其詩歌思想內容洋溢著現實意義.
(103) 杜維明以哲學人類學的視角對儒學作出“創造性闡釋,”把儒家哲學闡釋為一種哲學的人類學。
(104) 男女授受不親,舊指男女不能互相親手遞受物品。指儒家束縛男女的禮教。
(105) 儒家者流蓋出于文士。墨家者流蓋出于武士。道家者流蓋出于隱者。名家者流蓋出于辯者。陰陽家者流蓋出于方士。法家者流蓋出于法述之士。馮友蘭
(106) 儒家學說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君子”通過立功、立德來超越死亡,他的人格特征往往被統治階級所利用,但對世人具有永恒的激勵和警策作用。
(107)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儒家是重義輕利的,并把某些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落后歸結為儒家重義輕利思想的影響。
(108) “文以載道”思想是儒家功用詩學的核心,而美刺說則是其重要內容。
(109) 儒家文化的仁愛思想根深蒂固,講究攻心為上,將心比心.
(110) 理性與非理性,既不能落入儒家傳統的理馭情的舊范式,又不能采用以非理性取代理性的非理性主義的觀點。
(111) 儒家講: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112) 在中國傳統思想資源里,儒家傳統中的“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樂教思想,對中國全整的藝術精神做出了應有貢獻。
(113) 周朝的儒家學者孟子曾經說過:“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114) 丁氏的“仁學”思想擺脫宋明儒家的“心性”之學,建立儒學的倫理本位,具有強烈的時代和地域特征。
(115) 周易一書,博大精深,彰往察來,于中國文化史與思想史上?有一席之位,儒家推尊為留經之首,豈虛言哉?
(116) 同時這一部分還介紹了循吏傳播儒家文化的社會背景和時代條件.
(117) 西漢中期以后,儒家思想和儒士曾一度受壓抑和貶斥。
(118) 熊十力是中國現代哲學史上著名的哲學家,也是公認的現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119) 魚干女和食草男背離了以家庭為導向的儒家價值觀,對浪漫沒有多少興趣,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為何韓國的生育率低得可憐。
(120)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倡導的是對待自然、社會和人類自身的“不偏不倚”、“中行”、“適中”和“執中”。
帶歇后語的句子造句 用歇
時間:2023-09-13 18:0:03用歇后語造句子 用歇后語
時間:2023-09-22 00:0:48用歇后語造句 常用的歇后
時間:2023-09-15 17:0:38用親人造句子 一年級簡單
時間:2023-09-20 1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