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職業學院 - 學校介紹
-
1951
-
公辦
-
理工
-
省政府
-
?
-
山東
-
0個
-
0個
山東職業學院簡介
山東職業學院是省屬公辦全日制普通高職院校,起始于1951年建校的濟南鐵路機械學校,原隸屬于鐵道部濟南鐵路局管理,1958-1963年曾升格為濟南鐵道學院,2000年經省政府批準改建為濟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2004年劃歸省教育廳直屬管理,2010年更名為山東職業學院。學校是省內唯一具有鐵路行業背景的高職院校,是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國家“雙高計劃”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
70余年來,學校秉持“為國家潛心培育合格人才,為企業量身打造現代工匠”的辦學宗旨,堅持“立足山東、面向世界,依托行業、融合產業,以工為主、強優軌道,培養復合型、創新型、精湛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辦學定位,培養了12萬余名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為國家軌道交通事業和地方區域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先后榮獲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高等職業院校育人成效50強、全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卓越50強、全國鐵路科普教育基地、山東省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示范單位、山東省就業工作“綠燈”先進高校、山東省文明校園、山東省綠色學校、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校、山東省工人先鋒號、山東省學校安全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校園占地面積1209畝,總建筑面積39.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設備總值3.3億元,校內實驗實訓室171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05個,圖書總量153.7萬冊,全日制在校生11311人。設有鐵道機車車輛學院(鐵道研究院)、城市軌道學院(城市軌道研究院)、智能制造學院(智能制造研究院)、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學院(信息技術產業研究院)、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工程研究院)、土木工程學院、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人文與基礎課教學部、體育教學部、國際交流學院(臺港澳事務管理中心)、繼續教育學院、創新創業學院、烏拉爾國際軌道交通學院、機場學院、港口學院16個教學院部,三味書院、桐林書院、易安書院、東嶺書院、南山書院5個書院,職業高等教育研究院、先進技術應用與創新中心2個教科研機構。
黨建引領。構建“一核心雙牽引四聚力”黨建工作模式,實施“支部在行動+”和“黨徽閃光行動”,獲評“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樣板支部”1個、省級黨建先進單位和優秀個人16項。實施“十百千品牌思政”工程,入選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項目3項,獲評山東省思政“金課”1門、課程思政示范課3門、思政課教學競賽一等獎5項。2020年至今連續四年獲山東省職業院校辦學質量考核、省屬高職院?冃Э己穗p“優秀”,高職院校國家級媒體聲譽指數排名全省第一、全國第十九。
產教融合。全面融入和服務黃河重大國家戰略、交通強國戰略、制造強國戰略和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牽頭組建了全國數字化設計與3D打印、全國工業數智化、山東省軌道交通、青島市城市軌道交通4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和濟南市網絡視聽產教聯合體,入選首個國家級產教融合共同體“軌道交通裝備”行業共同體理事單位,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持續澎湃動能。與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牽頭組建的山東省軌道交通職教集團獲評首批“國家級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攜手行業領軍企業組建了濟南城軌、新一代信息技術、增材制造、數字經濟4個產業學院,獲批市校融合發展戰略工程項目3項。
人才隊伍。現有專任教師562人,其中碩士及以上學位467人,“雙師型”教師占比88.6%;有兼職教師227人。擁有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學創新團隊2個、山東省職業教育教學創新團隊8個、山東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3個、山東省高校青年創新團隊1個、山東省哲學社會科學青年人才團隊1個、山東省職業教育名師工作室2個、山東省職業教育技能大師工作室3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模范教師、大國良師、齊魯最美教師4人,全國職業教育軌道交通行業名師3人、山東省優秀教師4人、山東省教學名師7人、山東省青年技能名師5人,山東學校優秀思政課教師、山東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山東高校優秀輔導員8人。教師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4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6項,獲國家級和省級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3項,省級教學能力大賽獎項37項。
專業建設,F開設招生專業41個,構建有軌道交通、智能制造、信息技術、生物工程、土木工程、現代管理、智慧港口、機場運維八大專業群,其中國家“雙高計劃”高水平專業群1個、國家骨干專業群3個、山東省高水平專業群4個、山東省品牌專業群3個,全國職業院校示范專業3個、教育部職業院,F代學徒制試點專業7個、山東省職業院,F代學徒制試點專業3個、山東省校企合作一體化辦學示范專業3個,主持建設國家級教學資源庫3個,建有國家級和省級精品課程、優質課程36門,入選國家規劃教材15本,建有實景式軌道交通、生產性智能制造、示范性虛擬仿真、智能化基礎通用4個高水平、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是教育部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教育部軌道交通及裝備制造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教育部職業教育生產性實訓基地、教育部教師實踐流動工作站、全國技能大賽交通運輸行業選拔賽集訓基地、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公共實訓基地、山東省大數據人才實訓基地。
人才培養。在省內率先實施“完全學分制”“全員書院制”教育教學管理服務模式改革,實現規;囵B和個性化成長有機統一,入選教育部“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單位,獲評山東省高校學生公寓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強化校企“雙主體”育人,與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共建人才培養基地、實踐教學基地,合作開展“2+1”提前植入培養、整建制實習,所有專業與行業頭部企業合作開展中國特色學徒制或現場工程師培養,2個現場工程師項目獲推薦評選國家級,培養認定“齊魯工匠后備人才”329人。實施“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改革,近五年承辦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全國交通運輸行業城軌行車調度員技能大賽總決賽等國家級和省級職業技能、創新創業及學科競賽51項,獲各類大賽一等獎284項,“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達到50個。創新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建立“雙引擎四驅動”美育機制,構建“四四制”勞動教育模式,近五年獲省級以上體育競賽金牌28枚、大學生藝術展演獎項12項。招生就業質量一直名列前茅,2023年普通類新生錄取平均分高于本科資格線10分,27個專業最低錄取線高于本科資格線;畢業生總體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7%以上,其中在世界500強和國有大中型企業就業比例超過73%,教育部職教高考改革座談會、山東省與央企人力資源協作懇談會在我校召開,我校在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大會上作典型發言。
社會服務。面向國家和山東省重大戰略需求,建有省級新技術研發中心4個、技能創新服務平臺4個、工程技術研發中心2個,新建“梧桐花開實驗室”科研平臺,主動聯合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產業園區、行業協會,有組織開展前沿導向的探索性基礎研究、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和關鍵共性技術的協同攻關,助力產業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近五年立項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53項,在SCI、EI、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10篇,獲省級科研成果獎17項、國家發明專利61項,完成科研成果轉化50項。主動服務助力技能型社會建設,牽頭制定《山東省高職院校學習型社會貢獻度測評指標體系》,組建了6個產教聯盟,開發了4套職業培訓標準、5個職業培訓包、10項職業培訓課程體系、32門社區共享課程,學歷繼續教育、社會培訓3.5萬人次/年,獲批人社部虛擬現實工程技術人員培訓機構等3個,是山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
國際辦學。成立了省內高職院校首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開辦中外合作辦學專業4個,合作培養學生1197人,自主招收、聯合培養國際留學生1442人!爸蠐胂到y化建設軌道交通職業教育體系”獲批國家教育援外項目,是山東高職院校唯一。設立了全球首批“中文工坊”,在蒙古建設中蒙海外職業學院并派出中方校長,在老撾設立“班?墨學院”,入選山東省“職教出!表椖2個。加入魯港澳職業院校創新聯盟、中國-東盟職業教育國際合作聯盟、菲尼克斯電氣全球智能教育聯盟等,成功舉辦中德先進制造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合作發展論壇、承辦工信部 山東省先進制造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國際會議,承辦金磚國家及“一帶一路”職業技能大賽中國賽區國際總決賽并獲金獎。開發職業教育國際標準、國際教學資源18套,6套職業標準已正式納入坦桑尼亞、老撾國家職業教育體系,1門慕課上線印尼國家慕課平臺,承接國家教育援外培訓超過1000人次。先后舉辦教育部“漢語橋”交流項目、老撾師生漢語言文化交流培訓班、兩屆國際軌道交通訓練營,對外交流合作遍及四大洲55個國家和地區。
校園文化。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文化建設,大力弘揚黃河文化,以“勇往直前、敢為人先”的火車頭精神塑造學校內在氣質,形成“工程技術教育與人文精神培養融合發展”的校園文化特質,連續5年獲評“山東省文明校園”,是山東省創建全國文明校園先進學校、山東省首批紅色文化傳承示范校。建有全國首家建在火車上的“車同軌”鐵路技術史館,每年舉辦體育文化藝術節,打造了“人文大講堂”“遍地書香校園”“暖暖的家”等校園文化品牌40余個,獲批全國鐵路科普教育基地、山東省全民閱讀示范基地。實施校園更新行動,不斷改善辦學條件,為師生打造宜教宜學、綠色智慧的品質校園,是教育部首批數字校園建設試點校、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實驗校。
近年來,教育部、人社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領導先后到學校調研考察并給予高度評價,中央新聞聯播、光明日報、科技日報、中國教育報、山東衛視、大眾日報等中央和省級主流媒體多次宣傳報道學校改革創新發展成效成果。
走進新時代、邁進新征程,學校將圍繞第二次黨代會確定的“一一六六”發展思路,堅持守正創新、精進臻善、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加快建設特色鮮明、走在前列的新時代高水平職業院校,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職實踐新篇章,為山東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新模式試點建設貢獻更大力量,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更大擔當、更大作為。ㄎ闹袛祿刂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