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7月,北大教授胡適在“少年中國學會”演講時,提到三種人生觀是“少年中國”的“仇敵”:“第一種是醉生夢死的無意識生活,第二種是退縮的人生觀,第三種是野心的投機主義!彪m然時代已經改變,但這三種錯誤的人生觀并沒有完全失去市場,仍然值得我們警惕。
篤實,就是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主題,F在同學們來到北大,未來幾年的主題毫無疑問應當是“求學”,研究學問最要緊的是踏實、勤奮,是老老實實、一絲不茍的態度和苦學、苦干、苦熬的功夫。
中秋節當天,我看到了學生會發起的倡議,號召大家把自己的自行車規范停放。這幾天我在學校里看到,在圖書館前,在宿舍旁,自行車都擺放得整整齊齊。這讓我很有感觸,這是一件小事,但大家都做到了,不僅收獲了整潔、安全和便捷,更從中汲取了正能量。胸懷大志的同時,更要著眼于小事情,從“掃一屋”做起,方能“掃天下”。
具備獨立人格,才能堅守理想
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
做清華人,首先要養成獨立的人格。獨立人格,是做人的核心品性,它來自于獨立的思考、大膽的質疑和批判性思維。
同學們都是以高分考進來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你們所熟知的知識和認知都是對的。從現在起,你們要學會質疑,要善于質疑,要勇于挑戰。“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敢于質疑和挑戰,就邁出了“不唯書、不唯上、不從眾”的第一步。人文學院王步高教授一次課上講到岳飛《滿江紅》的真偽問題,一位學生提出“河南話里沒有入聲韻”,岳飛是河南人,《滿江紅》是押入聲韻的,所以值得懷疑。王老師雖然不同意其觀點,但高度肯定了他的質疑精神。
坦率地講,你們以往的高分,大多來自應試教育環境中對于特定問題所尋找的標準答案,而大學需要自己主動去尋找問題。積極主動才能發現問題,消極被動只能讓生命慢慢耗盡。
同學們現在對清華園充滿了好奇和新鮮,總想在一步一景中感悟她的寧靜與美好。當一切歸于平靜,你們難免會發現很多不滿意,碰見各種各樣的問題。希望你們不要習慣于從這些問題旁邊溜走,而是學會提出建設性方案,更要敢于擔當,作為一個領導者、參與者,主動推動問題的解決。只有以這種態度對待身邊的.每一個問題,你們才能更好地面對未來國家、社會和人類的大問題。
變“知識時代”為“思想時代”
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
按照懷特海德的說法,如果只想學一些專業技能知識,是非常卑微的。雖然專業知識必須學習,但對大學生來講,更重要的實際上是悟道的過程。
我們每一個人在追求積極而嚴肅的價值過程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問題,這是建立自我價值系統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雖然現在甚至未來都沒有人能提供完整的答案,但我們必須思考。因為只有對一些重大問題進行思考,才能領悟到崇高的價值。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人文精神應該總是置于客觀真理的發現之上,并宣示崇高的道德標準和價值體系。他把對崇高的價值體系的追求遠遠置于他在物理學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之上。
近一兩個世紀以來,由于在技術層面上的巨大成功,也包括社會科學知識的巨大發展,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自然法則、社會法則對人類自由的限制。但我認為它同時帶來了一個思想極度貧乏的時代,因為我們現在所依據的所有思想,其原初和原形基本上都是在中世紀誕生的。因此,我更加希望在這個新世紀,將知識的時代轉換成為一個思想的時代,轉換成一個一流的思想家和哲學家輩出的時代,轉換成一個在各個學科領域的學術思想家輩出的時代。如果出不了一流的哲學家和思想家,我們就很難解決當今和未來人類所面臨的各種重大而又復雜問題的挑戰。
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內在理性
浙江大學校長——林建華
竺可楨校長曾對新生講:諸位在校,有兩個問題應該自己問問,第一,到浙大來做什么?第二,將來畢業后做什么樣的人?你們都會選擇一個專業,老師也會教給大家一技之長,但這顯然只是一小部分。
最重要的是學會“即事而窮其理”,成為一個有主張、有作為、頭腦清醒、不盲從、求真求是的人;在畢業之后,才能不貪圖享受,內心質樸強大,成為服務國家、服務人民、轉移國運、引領未來的人。
幾天前我看了一部電影——斯派克·瓊斯編導的《她》,講的是作家西奧多偶爾使用了由操作系統虛擬出來的“她”——薩曼莎,睿智、幽默、敏感,使作家深深迷戀,不能自拔。這提出了一個嚴肅而深刻的命題,在信息和智能技術高度發達的未來,人們如何認識和保持自我?在虛擬世界中縱橫馳騁,可以使人沉迷于虛幻和虛榮,忘卻現實世界的艱辛和應擔當的家國責任。
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強大內在理性和人文素養,更需要獨立思考,更需要批判精神和決斷能力,而這正是你們需要在這里學習和磨練的。我建議大家,多閱讀人類千百年沉淀下來的經典名篇,少看那些粗制濫造的花邊傳聞;多用批判眼光審視現成的結論,不盲從和迷信所謂的權威;更多地去學習和培養自己“科學的方法、公正的態度、果斷的決心”,而不是把生命浪費在眼前的急功近利上。
今天上午,中南大學舉行20xx級新生開學典禮,校長張堯學出席開學典禮并發表講話,張堯學在講話中寄語新生要成為有良知、有擔當、有責任的人。以下是講話全文:
20xx級各位新同學:
歡迎你們!大家好嗎?
剛聽了前面學生代表、老師代表,特別是陳來院長的講話,我想總結一下,首先中南大學是一所什么樣的大學呢?你們的學哥學姐們戲稱為“左家垅職業技術學!薄ⅰ盎始夷凶勇殬I學!,也有人曾認為是在武漢的民辦學校,F在大家知道了,中南大學是在長沙的一所還有點歷史和文化的國立大學。例如,我們的湘雅,比協和還早12年,是由美國耶魯大學和庚子賠款幫助建立的。據說,在協和老禮堂上還掛著湘雅贈送的匾,湘雅還是清華學堂的股東,不過,這兩點還有待你們進一步考證。我們中南大學的本部,是由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先生在抗日戰爭時親自選址建立的,是老清華中學的舊址。今天在座的也有來自北京清華附中的優秀學生饒東寧同學,你大概沒想到這兒是你中學母校的舊址吧?如果你有時間到岳麓山下散步,說不定還能找到刻有清華字樣的石碑,找到一定要告訴我,因為那是文物。
同學們,你們來到中南大學,懷抱著各種各樣的夢想,你們今后可能是、政府高官、將軍、科學家、企業家、教師、警察、醫生、法官、律師,或者像我這樣,成為一名普通的大學校長。但是,你們準備怎樣度過你們的大學生活,為今后的夢想打好基礎呢?
剛才徐海老師要你們學柯南當學霸,這是提高你們的智商;也有人說,要學會交流,建立自己的朋友圈,這是提高你們的情商。在大學,這些都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正確的人生價值判斷和選擇,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路,把自己培養成一個有良知、有擔當、有責任的人!
怎樣才能學會正確的人生價值判斷和選擇呢?這就需要你們在中南這個大熔爐里,無論大事小事,都要認真思考和積極行動。只有思考和行動,才能把知識變成力量。
如何思考呢?我認為根本的三個原則是:一要以人為本、與人為善,二要基于事實根據,三要有理性和邏輯。任何的表揚、批判、創造,都應該基于上述三個原則。
如何行動呢?我想也有三個原則:一個是道德,一個是法律,還有一個是創新。我們應該在道德和法律的框架內創造性地行動。
你們可以上房揭瓦,但不可以違規違法;可以喝點小酒、談談戀愛,但不可以道德敗壞;可以偶爾上上網玩玩游戲,但不可以影響舍友休息;可以學得輕松一點、全面一點,但千萬不要補考、不要掛科、不要作弊,更不許不尊重老師!
同學們,大學的生活是絢麗多彩的。在你們前進的道路上,我相信,會有很多美麗的邂逅和成功在等待你們,但是也會有不少的困難和問題。你們有的時候會迷茫、會困惑,也會沮喪。沒有關系,請你們一定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
在你們成長的過程中,學校一定會和你們在一起!廣大教師員工、學哥學姐們也一定和你們在一起!我和書記的辦公室都在本部一辦2樓,如果有什么困難和問題,歡迎你們隨時來找我們,我們可以一起喝喝茶、聊聊天,能幫助解決的問題我們一定盡全力解決。
什么是中南大學?你們要花很長的時間去體會。但是,我要告訴你們,中南大學是一所你們上了絕不會后悔的大學,是一所和你們共同成長的大學,也是一所讓你們辛苦但快樂的大學。
同學們,讓我們不忘初心,為了祖國、為了家庭、為了人民、為了你們的事業和夢想、為了愛我們的人和我們愛的人,一起努力,好嗎!讓我們一起加油!加油!再加油!
謝謝大家!
大學是大學寢室同學間的糾葛一時間在今年上半年成為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現在的學生不善了!”成為很多人的共鳴。大學到底應該怎樣讓學生向善?4日,在南京大學20xx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面對著3000多名本科新生,南京大學校長陳駿給出了答案:育善心、出善言、行善道。
“大學時代的友誼,真誠而質樸,高雅而純潔。這份彌足珍貴的同學情,孕育在崇高的理想之中,歷經滄桑,經久不衰。”陳駿描繪并分析了大學同學情,然而,同學情需要艱辛的努力和精心的呵護,對于如何呵護,陳駿給出了自己的建議,要育善心、出善言、行善道,擇善而從。
對于“育善心”,陳駿強調要有助人之心、感恩之心和敬畏之心。陳駿表示,他愿意看到同學間即便存在競爭卻能相互幫助,雖習慣不同卻相互尊重。在“出善言”上,在現實世界中,陳駿認為,出善言就是與人交流以誠為本,既注重語言的“內容美”,也注重語言的“形式美”。在虛擬世界和網絡語言中,出善言就是要自覺遵守法律底線和道德底線,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語言文化。然而,無論是育善心,還是出善言,歸根結底要落實到行善道。
著名作家、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畢飛宇在南大新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與陳駿有異曲同工之處。畢飛宇認為,開拓和包容是大學教育的命根子,其基礎是自由,目的也是自由。畢飛宇相信在開拓與包容中成長起來的人,是真正的人,是真正的青年,是獨立的、健全的、能動的,是可以思考、可以判斷、可以承擔、可以開拓、可以包容的青年。
那么從學生角度來說,南大校友代表、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專職評論員徐慨在提醒大學新生珍惜光陰、奮發有為的同時,徐慨還告誡在任何時候,在追求個人幸福的時候,不要忘記自己對于這個社會、這個國家的責任。而承擔這樣的責任,靠的不僅僅是文憑還要是獨立精神和健全人格 。
一、要做好觀念、角色的轉變
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說,新生首先要適應新環境!懊绹芏啻髮W在新生階段淘汰率很高,我們的學生也應該注意對新環境的適應和過渡!
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說,新生們跨入校門就意味著真正走向社會,要注意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換,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并為之奮斗。
北京郵電大學校長林金桐說,新生入學后要“拓寬視野,把眼光從家庭轉向社會,從中國轉向世界,從中華民族轉向全人類。這三個轉變是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標志。”
南開大學校長侯自新說,新生要樹立遠大理想,“要有為振興中華做出自己貢獻的歷史責任感”。
二、要注意學習方式、內容的轉變
復旦大學校長王生洪說,要珍惜在大學的學習機會,F在的社會對人力資源的要求更高,也給年青人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大學生應利用上大學的機會很好地充實自己的知識,發展自己的能力。
侯自新說,大學的學習方式與高中時有很大不同,要積極適應大學生活,踏踏實實地學習,從基礎開始。同時注意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說,大學的學習最主要是靠自覺,比如課堂上、同學之間相互學習,邊研究邊實踐學習等。理工科學生要加強人文學科的學習,文科學生也要加強科學素質修養。
西安交通大學校長鄭南寧說,大學中的學習內容與中學有所不同,當然也有一定延續性。新生們可以適當提前了解大學課程設置和內容,準備一些必要的工具書和參考書籍。
三、要學會獨立生活,融入集體
顧秉林說,要在生活上,新生們要增強自我管理能力。遇到問題時主要靠自己調整、解決,要承擔起應負的責任。在為學之前,應首先學會為人。
王生洪說,大學的環境相比中學有很大變化,大學更強調獨立。應更積極、主動地適應并融入到大學環境里去。多找老師談想法,多向高年級同學討教。
謝和平說,新生們大多出生于上世紀80年代,要注意從以“自我”為中心向以“集體”為中心的轉變,關懷他人,關注社會,多一份社會責任感。
校長們表示,能考上理想的大學很不容易。然而,考上大學并不是目標,應看作吸取新知識和培養自己各種能力的一個機會。上大學后千萬不能放松,要繼續努力學習。同時,還要多了解社會,參加實踐,爭取思想上的進步與綜合素質的提高。從高分到高層次、高素質是一個艱苦的過程,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