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占地面積1688畝,建筑面積29.2萬平方米,其中白清寨校區(雪上運動中心)占地757畝,F設有13個教學與研究機構。學校擁有體育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下設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學、體育管理學、體育新聞傳播學、運動康復學、休閑體育學、體育藝術學9個二級學科。同時擁有全日制(非全日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體育學是遼寧省“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體育學位列全國B+、遼寧省第1位。
學校現有教職工731人,專任教師492人,博士生導師16人。教師中1人獲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榮譽獎章;1人獲全國體育事業突出貢獻獎;1人為國際體操聯合會執委會和技委會委員、亞洲體操聯合會蹦床技術委員會主席兼執委;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省特聘教授3人,省優秀專家3人,省教學名師7人,省優秀教師2人;5人入選“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9人入選“遼寧省高等學校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第一層次”,4人入選“遼寧省高等學校創新人才支持計劃”,5人入選國家體育總局“優秀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3人被確定為國家體育總局“精英教練員雙百培養計劃”資助對象,3人入選沈陽市高層次人才領軍人才。
學,F有全日制本科生7287人,碩士研究生982人。18個本科專業涵蓋教、管、文、理、藝5個學科門類,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一流本科教育示范專業3個,省級示范專業7個,省級向應用型轉變發展示范專業2個,省級轉型發展試點專業5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個,省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3個。擁有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4門省級精品課程,3門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2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6門省級體育優秀課,1門省級公共藝術課。
“十三五”以來,學校獲批國家級科研項目11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0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1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90余項,承擔國家體育總局科技服務項目30余項。學校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項目技術診斷與機能評定重點實驗室是東北地區最大的體育專業綜合性研究與開發實驗室,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是遼寧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沈陽體育學院學報》是中文體育類和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圖書館藏書84萬余冊。
學校共培養各級各類體育人才5萬余人,自主培養的學生運動員在奧運會、世錦賽、世界杯賽等世界大賽中獲得金牌122枚,獎牌289枚,代表中國隊連續參加了第18-23屆冬奧會,奪得我國冬奧史上雪上項目所獲12枚獎牌中的10枚(1金6銀3銅)。韓曉鵬在第20屆冬奧會上奪得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冠軍,實現了我國冬奧史上男子項目和雪上項目金牌兩個“零”的突破。鄭姝音在第31屆夏奧會上奪得跆拳道女子67公斤以上級冠軍。至此,學校成為國內唯一一所自主培養的運動員在冬、夏兩個奧運會上都奪得金牌的高校。學,F有26個項目40支校代表隊,700余名學生參加訓練。近三年,參加省級以上比賽獲得金牌142枚、銀牌105枚、銅牌88枚。板球、滑雪登山、花式跳繩等校代表隊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洲際比賽,取得優異成績。
學校與美國、丹麥、法國、新西蘭、韓國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二十多所大學和體育組織建立了交流關系,以交流促進步,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學校牽頭組建遼寧省體育產業校企聯盟,服務“五大區域發展戰略”和“一帶五基地”建設;打造高水平智庫,提供咨政建議,服務健康中國、運動遼寧;承辦體育賽事,服務集訓備戰,派出師生擔任第十二屆全運會、沈陽國際馬拉松比賽等賽事的裁判員和志愿者,積極發揮體育院校特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立足遼寧,面向全國,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堅持教學、科研、訓練相結合,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目前,學校正在推進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為建設冰雪特色鮮明、行業領先的國內一流、世界知名體育大學而不懈奮斗。